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建造盛唐

第五十三章 小家子气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6055 2024-01-30 13:01

  徐珑比李元瑷想象中的还要出色,她只是两天就理清了大安宫的入账与近来两个月的支出。

  李元瑷记得每年年末查账的时候,十个账房先生用了一个月才整理好一年的入账、支出。

  细问之下,李元瑷才明白。

  这大家闺秀也是分种类的,一般的大家闺秀从小受《女戒》、《女德》的教养,不能私见外男,懂得三纲五常足以。

  但如徐珑这样的大家闺秀,《女戒》、《女德》只是最寻常的,最次都是嫁给官宦大户人家当主母大妇。

  古人最重视家中和睦安宁。

  主母大妇地位可不小,上尊老小育小,即是自家男人的门面,亦是后院之主,管经济管丫鬟妾侍。

  一个能力出众的主母,至少可让家族兴旺三代。

  对于这个媳妇,李元瑷亦越来越满意了。

  成婚的第三日,是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回门。

  这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省亲,不仅男方、女方重视,女方家长更是如此。

  为了迎接新婿的到来,徐孝德是广设华宴,款待新婿。

  李元瑷抵达徐府的时候,徐家已经张灯结彩,宾客满棚了。

  自己的大舅子,李承乾谋反案的最大倒霉蛋徐家长子徐齐聃在屋外迎接宾客。

  现今的他以是崇文馆学士,侍皇太子讲读,在李治身旁有着一定的份量。

  见李元瑷与妹妹抵达,赶忙上前迎接行礼。

  李元瑷是商王,徐珑是李世民亲赐的商王妃,论及地位自然要高过徐齐聃。

  李元瑷对于这个大舅子还是有些好感的,笑道:“都是一家人,无需多礼。”

  他们一行人走进了徐府,一并拜会了徐孝德与姜氏。

  徐珑自是随母亲去后院嘘寒问暖了。

  徐孝德则领着李元瑷去见所有请来的宾客。

  李元瑷给足了自己这个老岳父面子,对于所有宾客都礼貌相迎,惹得徐孝德笑声不绝,直道:“得了佳婿。”

  这介绍宾客,难免会吹捧一下住址过往。

  李元瑷意外的发现给邀约前来的人,大多都是江南勋族。

  勋族与士族不同,士族指的是书香门第,而勋族却是正儿八经的官宦家族。

  李元瑷动了心思,找了一个空闲,低声问道:“看来岳父大人在江南颇有人脉?”

  徐孝德见突然问及这问题,先是一愣,随即笑道:“都是祖辈蒙荫,徐家并非江南士族,而是东海徐氏,因避战祸而南下。先祖得南齐萧道成器重,官居司空,此后历经南梁、南陈,换了三国,徐家地位起起伏伏,两三百年,上至宰相将军,下到太守县官,皆有其人,以致人脉通达。尤其乃父,兼资文武,乃南陈奉朝请,伏波将军,江夏王侍郎,还娶了我母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促成了两家联姻。前朝灭南陈之后,深感我们这些南朝勋贵难以遏制,将我们强制性搬离江南,被迫内迁安置,安家于同州冯翊县。现今前朝灭亡多年,我们这些人大部分都选择了撤回江南,唯有少部分在外置家。”

  他顿了顿,神往说道:“若非大女得长孙皇后看中,选入宫嫔,只怕也会迁回江南故土。”

  说着,又晒然笑道:“不过若是如此,亦得不到佳婿了。”

  李元瑷眼中一亮,自己脑子里关于江南的发展大多源于后世,对于现今江南的实际情况只了解大概,而不知细节。

  自己这个老岳父几代都生活在江南,且在江南有如此人脉,对于自己治理江南定大有利处,遂然将自己即将下江南整治江南疲敝的情况告之徐孝德。

  徐孝德大感讶异,都以为李元瑷地位极尊,想要真正掌握实权,至快也要到太子继位之后。

  想不到这么快就给重用了。

  心底又是高兴,又有点不舍,自家老大现在在长安,身受太子李治器重,即便自己有迁回江南之心,却也不符合实际。大女儿在宫里,一年难得见一次,一直养在家中的小女儿,也要相隔千里了。

  徐孝德官宦世家出身,也知前程重要,当即道:“吃了这回门宴,你我翁婿坐下细谈。我徐家数百年的南朝勋贵,还是有点门面的。”

  李元瑷先不说话,其实他看不上所谓的南朝勋贵。

  江南远离庙堂,天高皇帝远。

  此次南下,他几乎等于手持尚方宝剑又是当朝一品亲王。

  什么南朝勋贵都隔了一个隋朝了,再贵能贵到哪去?

  真要给自己添堵,就让他们去见南朝的列祖列宗去。

  李元瑷想要知道的是江南的详细情况,需要一两个可信的人。

  这搞建筑的,李元瑷深知计划与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多时候,他们图纸设计的好好的,但是承包商偷工减料,工人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比比皆是。

  治理地方也是一样,官场上阳奉阴违的事情,岂在少数?

  李元瑷可不想两眼一蒙,给人忽悠的团团转。

  送走了宾客,徐孝德将自己对江南的认知,以及江南面临的问题都与李元瑷做了详细的探讨。

  中国不缺治世能臣,南陈袁宪就是其一。只可惜他遇上了荒淫无道的陈后主,空有一生才华而无计可施。

  袁宪在陈后主即位后,就写了一套治理江南,抵御隋朝的方案,但陈后主觉得太费钱财拒绝了。

  此方案杨素、高颖等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直言若非陈叔宝昏庸,以袁宪计策行事,至少可保南陈十年国运。

  当时,隋朝一统天下大势所趋,能保十年国运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徐孝德恰好拜读过,正好跟李元瑷说起。

  李元瑷听了一脸讶异,袁宪重农、重盐的思想与之暗合。

  尽管江南因为无脑发展农业,导致粮贱伤农的情况,但作为农耕民族,不可能不行农耕之事。

  此次南下发展,尽管目的是着重抓商业,但农业发展始终无可厚非的位列第一。

  一番附和这个时代国情的观念让李元瑷叹为观止,对于江南之事,有了新的理解看法。

  回到大安宫,经过一番总结。

  李元瑷正式将自己的治理方案记载成册,直接送到了李治手上。

  这事情关乎大唐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李治亦不敢草率决定,与李元瑷一起求见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李元瑷写的详细方案,缄默了片刻道:“你这是打算从苏、湖入手?”

  李元瑷在后世就听过一句话,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湖州,一个位于太湖以东,一个位于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曲折萦绕,是中国最早实现粮食一年两熟的地方。

  这治理江南,李元瑷可不奢望李世民真的将江南交到他手上。

  江南那是何等广阔,长江以南,那他就不叫商王,而是江南王了。

  就算李世民真的给,李元瑷也管不过来啊。

  他就廖廖数人南下,直接统御整个江南,那还不抓瞎?

  故而他选择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苏州、湖州当任起点,自请为苏州都督,领湖州刺史,统御苏湖之地,进行改革。

  只要自己在苏湖发展出了前景,周边州地自然也会跟着改变。

  只要自己成功,总结了经验,干出了成绩,其他地方只要派遣干吏,萧规曹随,自然能够发展起来。

  自己的任务是当好领头羊,而不是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

  “是的,臣弟苏、湖得太湖之力,且境内水网交错纵横,利于舟船往来,最具有发展前景。这改制江南,一口气将江南全盘改制发展起来并非易事,先则其中关键,将苏、湖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州县,徐徐图之,诚乃万全之策。至于泉州港口,还请陛下择一能臣担此大任。泉州离苏湖太远,臣弟实在力不从心。”

  李世民眯眼看着面前的李元瑷,随即又看了李治一眼道:“太子怎么看?”

  李治恭敬说道:“儿臣觉得十六叔有些小家子气了。就苏湖两州地,何必派一个亲王前往?”

  李世民轻哼了声,说道:“太子说的不错。江南发展,重中之重。你当朕跟你一样,小家子气?皇兄让你下江南,可不是让你享清福的,办事畏首畏尾的?成什么大气候?”他从案几上翻了翻,然后拿出一块地图,丢给了李元瑷道:“江南道确实过于大了,谅你也没本事总理。皇兄将江南道划分开来,分为江南西道与江南东道。你负责江南东道润、常、苏、湖、杭、睦、歙、明、衢、处、温、婺、越、台、建、泉十六州的行政要务,另外再给你江南东道黜陟大使的权力。”

  他顿了顿,看着李元瑷道:“至于你说的去处扬州都督的申请,也见你晓得其中利害,扬州兵马便是为镇江南而设。你既得江南东道的行政大权,再领扬州兵马确实不合适。此议皇兄恩准了。不过总揽十六州政务,手上没兵却也不成。就依你言,改任为苏湖杭三州都督,有苏湖杭三州兵马归你调动,稳定江南道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朕亦会选择一良将镇守扬州,你大胆放心的行事,真要有意外,扬州兵马会南下为你开路。”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