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二百六十八章 蜀汉坚持北伐的背后

  关羽的这番骚操作,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后世诸多人等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但是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几乎以数万人马直捣黄龙,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兴复汉室的伟业。

  而关羽不按常理出牌,在这一年发出了足以光耀后世的强光之际,却还是以常理推算周围所有情况而作出布置,历史随之露出了深深的恶意,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及超出常理,种种留给后世一堆谜团的事不断发生,什么糜芳投降之谜、刘封不出兵之谜等等,最后让东吴方面一击得手,成功背刺了关羽,使得关羽功业未成也身死,不然的话,若让关羽顺利完成兵逼许都之功业,绝对就不止“武庙七十二将”的地位,绝对可以排上“武庙十哲”。

  不管如何千头万绪,种种不测都导致了东吴背盟的事实,彻底断送了诸葛亮“隆中对”里面一路兵出秦川,直下长安,一路兵出荆州,直攻宛、洛,两路兵互相呼应,如此一来,曹魏必不能抵挡汉军,则兴复汉室之大业自成的战略意图。

  此事发生之后,就算蜀汉迫于形势,为兴复汉室大业着想,在诸葛老大的一力促成下,再次与东吴结下盟约,但是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若想蜀汉再像之前一样对东吴充分信任,那就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了。

  缺乏了最基本的信任,双方只剩下唯一的利益共同点,也是双方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北伐中原,击败曹魏,最起码也是削弱曹魏,让曹魏没有余力进犯蜀汉和东吴两国。

  所以双方除了军事上的沟通外,其余国中的情形大家都是讳莫如深,皆因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大家有着相对实力,可以为对方牵制曹魏一部分力量的基础上的。

  如果自己国中的一些薄弱之处或者显出疲弱之态,被对方察知的话,很难说对方会不会帮扶自己一把,继续硬抗曹魏,其实最大可能就是趁自己衰弱之时,一把吞并自己,所以蜀汉和东吴双方的结盟,从开始到最终,都是既相互合作又相互防备的矛盾结合体。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到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时,东吴方面虽有援助的准备,但是没有全部了解蜀汉国中的实力,认为曹魏大张旗鼓攻蜀,依照益州的地形,应该大概率攻不下蜀汉的,一旦双方争持不下起来,曹魏或许还要增兵攻蜀。

  那样一来的话,曹魏荆州襄樊一线或者合肥一线,可能会出现空虚之处,届时东吴挥军北上,只需攻破任何一处,必然震动曹魏上下,重演关羽那场“威震华夏”的历史。

  甚至进兵顺利,兵指曹魏都城洛阳,那么曹魏方面必然自蜀汉撤兵,集中全部力量回防自己的都城,届时蜀汉之围自解,这就是孙膑当年的“围魏救赵”之计的范例了。

  只可惜诸葛亮实在厉害,在自己主政之时,将蜀汉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一分钱用成了两分,如此不但压着曹魏来打,国中也不致民不聊生,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兵团当之无愧是当时最能打的。

  而诸葛亮死后的蒋琬、董允、费祎等继任者,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厉害,但也表现不俗,一方面支持姜维继承诸葛亮的事业,继续北伐,还打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控制姜维领兵的规模,不致国中库房空虚,国力衰败。

  就是在这四个蜀汉丞相的领导下,蜀汉一直给世人的观感都是能打,足以自保的,但是自这四任丞相相继亡故后,蜀汉缺乏了英明的主政之人,国力开始慢慢衰弱,国中用度开始慢慢不足了。

  但是东吴方面,对这个情况依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为这段时间姜维还是那么活跃在出兵北伐曹魏的路上,给世人一种蜀汉还有余力的假象,谁知道其实蜀汉已是如老人一样,渐渐体虚力弱,只需一场足以致命的意外,就会寿终正寝的了。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