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子午奇谋
我向诸葛老大说道:“老师,弟子听闻当日北伐伊始,魏将军曾献一计,乃是由子午谷小径,直取长安,长安腹心之地,承安日久,守军定然无备,当下一鼓而下。
老师当时认为此计太险,一旦魏将军于子午谷中伏,不但徒折士卒及上将,更恐挫动大军军心,使北伐大计大业大受影响,不利于兴复汉室之大业,故老师并未允准此计。
然弟子此时细思,依如今之局势,魏将军此计,似甚有可取之处,望老师再三考虑。”
“哦,幼常果是聪敏,经汝一提,此计似确有可取之处,且容为师细思一二。……
嗯,还是不妥,此计实在太险,成算仅有两三成,虽则吾军现今确有行此险计之资,且即便折损行此计之军,亦无碍北伐大计,但明知成算如此之低,还贸然驱使士卒行此险计,则与驱士卒赴死无异,吾堂堂复汉王道之师,绝不允许此事发生。”
“老师,且容弟子细禀,弟子思及魏将军此计,便已有腹案,应能为此计再增两三成成算,弟子虽则愚钝,亦不会行无端驱士卒赴死此不仁之事。”
“嗯,为师只恐汝屡经大战,赤子之心蒙尘矣。既汝不是视士卒如草芥,而是胸有腹稿,为师便听汝一一道来。”
“老师且听,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嗯、嗯,幼常此等手段,确是不凡,为师却未曾耳闻,可又是于山中老丈处学得?”
“老师高明,正是如此。”
“非是吾不信高人隐士之学,实是此处关窍,关乎此计之成败,汝可能于为师面前验证一番?”
“此事易矣,只需觅一高处,略备几样材料即可。”
“如此甚好,且随为师出营。”说话一毕,诸葛老大便带着我,领着一众亲兵出营去了。
待一番验证完毕,已是半个时辰过去了,诸葛老大和我便回至帐中继续研究接下来的计划。
“高人隐士之学果然神妙,不想如此简单之手段,可达成如此大之功效,省却了许多麻烦。只是还有一事,届时文长袭取长安之时机,汝等如何知会吾等大军,如两军无法及时配合,恐即便顺利收复长安,亦会得而复失。”
“此事弟子亦早有考虑,早年弟子于荆州游学,曾于乡间偶见有人燃放一物,名曰星灯。此物用竹条扎成灯笼形状,顶端以厚纸层层密封,底部盛放一灯具,点燃灯具,稍候片刻灯笼则缓缓升空,仰首观望,火光于夜空之中闪烁不定,仿似夜星一般,故名星灯。
弟子与老师事先约定,于攻取长安前,连续燃放三晚星灯,三晚过后,第四天吾等便发兵攻取长安,如此老师便知吾等行事之日,届时亦请老师同样以星灯呼应,弟子便心中有数矣。”对不起了,诸葛老大,为了顺利攻取长安,只能把你的“孔明灯”抢先发明出来了,希望你大人有大量,不要见怪啊。
“哦,此物为师亦仿似于某地见过,想不到幼常亦曾见过,还能用于此时此地,实是机变巧智之极,难得难得。
此事既已有成法,为师便与汝现今约定,便依汝之方法行事。现下便手书军令予汝,汝持军令、令箭,速速连夜汇合文长,尽快赶往汉中准备一切。
文长久为汉中太守,自有办法筹备一切所需,汝等且需谨记,吾所部大军,半月之内必陷郿城,一月之内必兵临长安。
汝与文长当仔细计算时日,且莫延误军机。”
“弟子自当知晓,然弟子尚有数件难事,烦请老师为弟子去之。”
“汝且道来。”
“魏将军之前献计,为老师所拒,然弟子如今与魏将军再施此计,弟子恐魏将军心有芥蒂,实不知如何与魏将军言及此事,还望老师有所教弟子。”
“愚,汝太小觑为师,亦太小觑文长矣。汝至文长处,无需多言,只以军令传于文长之手,文长自会晓得如何行事,汝无须多虑矣。”
“谢老师教导,弟子还需向老师借一人相助。”
“何人?”
“董厥董令史。”
“龚袭?汝借来何用?”
“此番若果真侥幸顺利收复长安,或能借董令史之手,伪造军令,骗取潼关,潼关一旦落入吾军之手,则雍州可定矣。”
“幼常之虑,已深远至此,实是大汉之幸、为师之幸,如此之议,可。汝还有何事?”
“弟子还需烦请老师,着意探察长安如今由何人镇守,若守将庸庸,则此计成算便大增矣,若守将精明,我等行此计之时便须加倍小心。”
“为师之谨慎,幼常已深得其味也,汝等且去汉中准备,待探得长安何人镇守,为师即遣龚袭通报于汝,龚袭亦当随汝一同行事。”
“诺,弟子这便告退。”
诸葛老大微微颔首,我便退出大帐,带着马坤、马巽及诸葛老大派来领路的一众亲兵,往寻魏延去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