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扬州。【求月票,求打赏】

  走在林间的小道上,朱元璋因为心中的忧患解决,心情看起来很不错。

  一边走着,一边对身边的刘伯温问道:“伯温哪,想出主意了嘛?”

  刘伯温一愣。

  还要想什么主意?

  不由的皱着眉头看向朱元璋,问道:“皇上让臣想什么主意啊?”

  朱元璋一笑,道:“咱跟你说过了,咱已经想出了授封将帅的办法,但是还没有想出制约他们的主意。”

  刘伯温点点头,道:“赏而不能制,就暂时不要赏。”

  见刘伯温如此,朱元璋直接说道:“咱还是那句话,直说。”

  刘伯温瞧着自己实在躲不过,只好乖乖的对朱元璋拱手,道:“皇上,恕臣斗胆,臣以为,那些娇兵悍将功勋部旧,是根本没法制的。”

  “大凡一个王朝新建之后,它所赖于夺天下的那些将士也就价值已尽,甚至可以说是,,,,,用废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神色有些凝重道:“有这么严重嘛?”

  可刘伯温却坚定的点了点头,道:“皇上,那些将士在夺天下时,有多大的功绩,到治天下的时候就会有多大的麻烦,多年来他们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们长于破坏,而短于建设。”

  “他们多年鄙弃诗书,藐视纲纪,又自以为是天子的袍哥,功勋齐天哪。皇上既然坐了天下,他们自然就该好好的享受。”

  “一旦没了仗打,他们能够重回故里,种地打粮嘛?”

  “所以,他们觉得朝廷更应该好好的恩养他们。”

  刘伯温的这些话,都是说朱元璋的那些兄弟们。

  朱元璋的心中虽然还是忍不住的有些不喜,但他也明白,刘伯温说的对。

  他所说的每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这时,刘伯温则继续说道:“皇上,大明刚刚建国,仍然是民不聊生,满目焦土。哪有偌大的国力去恩养他们啊?”

  “一旦恩养不成,他们岂不冤屈,能不闹事,甚至是害民取利,闹出兵变嘛?”

  刘伯温的话,已经越来越严重。

  将勋贵们日后可能出现的祸患说了个清清楚楚。

  见那刘伯温瞧着自己,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接着说。”

  刘伯温轻轻点头,道:“皇上,古往今来多少朝代都是毁在了娇兵悍将的手中,此类教训,青史不绝啊。”

  朱元璋立马询问道:“那照你的话,咱应该怎么办呢?”

  刘伯温当即回道:“赏封之后,即行裁撤。”

  “皇上可以学习赵匡胤所为,杯酒释兵权。”

  随着刘伯温的话说完,朱元璋的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脸色凝重的同时,缓缓朝着前方走去。

  看着沉默下来的朱元璋,刘伯温站在原地,长长一叹。

  金陵城。

  李府。

  李善长正在桌前亲自为自己的老母吃着东西。

  还亲切的询问道:“好吃吗?”

  “好吃。”

  闻言,李善长顿时一笑。

  在李善长精心的照料下,很快老母便说道:“吃饱了。”

  见此,李善长笑着点点头,然后对着身边的下人仆从使了个眼色。

  下人们立马来到老寿星身边,将她连同自己的长椅,抬了回去休息。

  看着这一幕,一旁的胡惟庸急忙奉承道:“李公忠孝之诚,无人可比呀。”

  可李善长却一笑,随后对着胡惟庸说道:“好了,现在咱们可以随便吃了。”

  “来,请。”

  说着,二人便端起一杯酒。

  喝完,李善长瞧着这一桌的酒菜,不由的感慨道:“多少年没这么安静的吃过饭了。”

  “看看,这样多好啊。”

  胡惟庸则说道:“可不是嘛,凭李公的高德厚望,要把母寿办的惊天动地容易,可要办的这般清雅,神人不知,可太不容易了。”

  李善长道:“我就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要不,贺客寿礼会把这宅子给我挤破了。”

  “来,请。”

  可就在这时,远处的府外突然传来了一阵的敲门声。

  听到这声音,李善长便看向了胡惟庸。

  胡惟庸见此,忙说道:“母寿的事情,属下没有跟别人透漏过一个字啊。”

  李善长也是无奈的叹口气,道:“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随着李善长来到门前,那大门一开,以汤和为首的淮西将领们一个个担着礼品站在了门外。

  在见到李善长的同时,众人纷纷笑着拱手道:“给相国老娘拜寿了!”

  “恭喜相国老娘百年寿辰!”

  见此,李善长也忙回到:“多谢多谢。”

  说完,便看这为首的汤和说道:“汤帅,这......”

  汤和闻言,一笑,道:“我有什么办法,大伙儿要来,我又拦不住。”

  “再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老母百年寿辰,你瞒什么呢?”

  一旁的蓝玉等人也是喊道:“就是嘛,相国的老娘就是咱淮西子弟老祖宗,对不对!”

  “对!”

  “.......”

  听着众人的话,李善长也是忙陪着笑,不过还是说道:“汤帅,今天实在不好意思,寒舍这啥都没有准备呢。”

  汤和直接说道:“要你准备什么?你只管敞开院门就成啊。”

  随后指着身后,说道:“李先生,我把东城三家酒店的酒菜全都给你包下来了,来呀,都抬进来!”

  一时间,众人身后顿时涌进来不少的人。

  还有的正是那酒店的下人小儿。

  一个个肩抗手拿。

  见此,李善长也是没有办法。

  只好笑脸相迎。

  而这时,跟他走在一起的汤和,则说道:“我已经想通了,这不管上位怎么猜忌,咱们哪,只要把握住一条,不犯王法就成。日子照过,酒照喝,要知道,有多少弟兄们没有活到今天哪。”

  一旁的李善长闻言,也是暗暗的点了点头。

  而汤和则又笑道:“所以啊,咱们得活的滋润,活的开心呀,是不是。你看看,来了那么多的弟兄。今天啊,就在你这儿好好的热闹一次。”

  闻言,李善长忙道:“多谢汤帅!”

  就在金陵城李善长的府上歌舞升平时。

  此刻的扬州。

  朱元璋坐在轿子里,通过窗帘看到了外面的场景。

  一个个枯瘦如柴的百姓,如鬼祟一般隐藏在四周的断壁残垣中。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心中一惊。

  他急忙叫停了马车,走了下来。

  与此同时,随着朱元璋走下,另外几个马车中的朱标刘伯温等人,也都纷纷走了下来。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朱标不由的好奇问道:“父皇,不是说扬州快到了嘛,扬州在哪啊。”

  可朱元璋却直接说道:“就在你脚下。”

  听到这话,朱标不由的看向了自己的脚下,正好看到了脚下所踩的草丛中,有着一架白骨。

  顿时心中一惊,朝后退了两步。

  看着眼前这一幕,朱元璋双手拽起自己的衣袍,小心的朝着前面走去。

  在来到这断壁残垣当中后,一个个骨瘦如柴的百姓也都聚了过来。

  远处,也随着朱元璋到来的消息传出,一名满身都是补丁的官员,跑了过来,然后跪在朱元璋的面前,说道:“扬州主薄鲁明义,率全城百姓叩迎圣驾。”

  对于这里残破不堪,朱元璋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因为他就是看到了上报的奏折,才来的这里。

  可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鲁明义竟然说全场的百姓都在这里了。

  不由的惊问道:“扬州的百姓都在这儿?”

  鲁明义道:“是!”

  “总共十八户人家,都在这儿了。”

  可朱元璋还是不能相信的说道:“鼎鼎大名的扬州城,就剩下十八户人家了?!”

  鲁明义道:“是。”

  “还有二十一颗树,活着的树。”

  听着这话,朱元璋实在有些不能接受。

  一旁的众人们也都无法接受。

  尤其是那吕昶,他急忙站出来对那鲁明义问话道:“鲁明义。至正初年,扬州城尚有十七万口居民,两万余顷耕地,处处舞榭歌台,日夜风流艳曲,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鲁明义则委屈的说道:“禀大人,它们都在高草里荒漠里......”

  朱元璋见此,长长的一叹。

  “唉,咱接到奏报,说扬州城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咱还不信,现在看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说不下去了,对那鲁明义问道:“府衙在哪?”

  鲁明义指着一旁类似庙宇一般的屋子,说道:“这便是。”

  朱元璋大手一挥,道:“去府衙。”

  鲁明义急忙起身,为朱元璋引路。

  此时的扬州府衙中,门口悬挂的牌匾早已没有了任何的颜色,仿佛就是悬挂了一块空白的板子一般。

  而在那府衙之中。

  淅淅沥沥的小雨还顺着屋顶洒进。

  四处可见破漏的屋顶。

  府衙的正中央,是两个石像。

  似乎是当初什么教留下来的神像。

  不过如今也已经显的破旧不堪。

  正当朱元璋四处查看着这破旧的府衙时,那鲁明义也不知道在哪里找了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

  虽然看着随时都会踏,但这已经是唯一一把还可以坐的椅子了。

  连忙给朱元璋抱了过来。

  朱元璋走到那椅子旁,用手摇了摇,随后也不在意,小心的坐了上去。

  也在这时,刘伯温朱标以及各位皇子们也都走了进来。

  见此,朱元璋立马说道:“都给咱好好听着。”

  说完,便对着身边的鲁明义喊道:“鲁明义。”

  “皇上。”鲁明义拱手道。

  朱元璋则问道:“扬州过去是鱼米之乡,何至于此啊?”

  鲁明义道:“其一,兵祸连年,致使田地荒芜。”

  “其二,元军屡过扬州,每过皆鸡犬不宁。”

  “其三,扬州百姓从至正元年起,便到处流亡。”

  “即使有地,也无法耕种。”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紧眉头一皱:“有地不种,还叫什么农家?咱小时候乡邻即使明天要死了,今天也还在田地里劳作呢。”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鲁明义却道:“臣,当时不在扬州。”

  而一旁的吕昶,则急忙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拱手弯腰道:“臣,明白原因了。”

  朱元璋立马问道:“那你说。”

  吕昶道:“两个字,苛政!”

  “四十多年前,臣刚到户部,就看到元廷每年加租,比如一亩地能打出两担谷子,各种租却能收到三担有余。致使百姓越种地越贫穷,越勤劳越无望。”

  “久之,都不愿种地了。”

  “到了至正八年,朝廷的赋税竟然收到了五十年后,一直收到了百姓的孙子辈了。”

  听着这话,朱元璋则问道:“你还记得那些赋税的名目嘛?”

  吕昶道:“大半记得。有人丁税、田亩税、割头税、秋税、冬税、工税、器料税、五禽税等等,大约三十多种吧。”

  “就这还不算一年四时三节,以及元帝、元后、太后及嫔妃的生辰节庆。”

  “到那个时候还要另外加收税赋。”

  听着这话,朱元璋立马问道:“民情如此不堪,朝廷再蠢,也应该调整朝政啊!”

  可吕昶却无奈的说道:“朝廷为了剿灭义军早已不顾一切了,为征军费,只能是杀鸡取卵,劫财于民。再加上各地贪官污吏从中取利,暗中加征。”

  朱元璋道:“怎么个加法?”

  吕昶道:“比如,户部颁旨,万岁节要到了,朝廷每户人家孝敬五十钱,此旨传到州府,便会是一百钱,传到县镇,便会是一百五十钱。”

  “等到衙门官吏下来收取的时候,便是两百钱。”

  “最终上缴给朝廷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都落到了各级官吏手中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官吏为何如此的贪暴?难道衙门里就没有清官了嘛?”

  吕昶无奈的说道:“苛政之下绝无清官!”

  “因为朝廷早就断了官吏们的饷银,为官不贪,自个儿也会饿死啊。”

  听着吕昶的这些话,在场的众人都是触目惊心。

  而朱元璋则对着身边那些皇子们说道:“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何为世道,何为民生,何为扬州了吧?”

  听着朱元璋的话,这破旧的府衙中,每个人都沉默了。

  想想,一个国家连一个清官也没有,这真是让人心惊,心寒哪.....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