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宣德大帝

第三百一十七章 茶叶贸易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3778 2024-01-30 13:07

  <sript><sript>

  大明与瓦剌的互市谈判在磕磕绊绊的进行,双方之间的鸿沟巨大,瓦剌人很不习惯大明变成了一个斤斤计较的国家,从前的瓦剌又不是没有入京进贡过。

  那时候的大明官员虽然都是鼻孔朝天,瞧不起他们这样的蛮夷,但是在物资的赐予上,大明的官员却表现的非常大方,那真是十倍的回赐。

  可是现在的大明对瓦剌的使者非常尊重,在礼节上几乎就是平等对待,等到谈利益的时候那就变得锱铢必较。这李擎就跟个满身铜臭的商贾一般,怎么一点儿大国官员视钱财为粪土的气概都没有。

  不管大明变成什么样子,瓦剌都有求于大明,因为大明掌握着草原上不可或缺的茶叶,没有茶叶以肉食为主的草原部落就会消化不良。

  茶叶就成了草原与大明互市的第一商品,也先要求大明将互市的茶叶全部卖给瓦剌,再由瓦剌进行分配。

  李擎冷笑一声,说道“小王子没睡醒,还是得了失心疯,茶叶永远都是供不应求,都给了你们别的部落怎么办,从来茶叶的分配都是按照人口多少来进行分配。”

  “我瓦剌人口百万,即使按照人口配给,也要给我们最多的茶叶!”

  “只要大明核查到你们确实有这么多的人口,就会给你们分配足够的茶叶,若是虚报人口,后果自负!”

  瓦剌有百万人口吗?当然肯定是没有的,若是真有百万人口,瓦剌极限时能够动员四五十万骑兵,有这样的实力就是大明拉偏架有救不了鞑靼。

  这话李擎也就随便听听而已,只要瓦剌允许大明核查瓦剌的人口,就算瓦剌真有百万人口,大明也会给予相应的配额。

  掌握了瓦剌的人口数量就能做出相对应的政策,脱欢但凡脑子好使一点儿都不会允许大明去核查他的人口,这等于是脱光了衣服让大明随便玩弄。

  也先与瓦剌正使更不敢答应这样的要求,这是将自己的软肋暴露给外人,若是双方撕破脸,大明就可以轻易找到瓦剌的破绽,一击毙命!

  在经过一番拉锯的逃判之后定下了五十万斤茶叶的配额,卖给草原的茶叶都是经过加工的茶砖,基本上都是五斤一块,用料都是挑选剩下的茶叶茶梗,即使如此一斤茶叶的价格也在二贯以上。

  这笔生意会拍卖给大明境内愿意缴纳新政赋税的茶商,皇家粮业商行会统购他们生产的茶砖,然后分别运送到兴和城与东胜卫城,瓦剌与大明互市的地点就定在了东胜卫城。

  茶叶属于定额商品,真正大头的是布匹生意,这个生意朝廷不设限制,瓦剌也好,鞑靼也罢,只要有钱随便买。

  多少钱一匹由买卖双方协定,官府只负责征税与维持治安,这样做既省却了官府调动物资的损耗和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在交易过程中征税,获得稳定的收入。

  未来商人们看到互市贸易的好处,会纷纷把店铺设在兴和与东胜卫。间接的促进了两个城池的繁荣,兴和城与东胜卫将会成为一个汉蒙杂居的城池,对增进民族融合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东胜卫濒临黄河还是塞外理想的屯田之地,只要将中原失地的百姓迁徙到这里,两三年之后,这里就会成为一片膏腴之地。

  塞外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垦,控制人口规模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草原上最适合发展的事采矿与矿石深加工,这些行业需要大量人力,同时还不占用大量的草原。

  发展工业的前提是交通便利,这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几项大的物资互市谈判结束之后,其他一些杂项的谈判双方谁都不会斤斤计较。

  比如铁锅这样的草原人家离不开的工具,涉及到了铁料,瓦剌很有可能会用铁锅融化之后打造武器,不过李擎对此毫不在意,若是瓦剌不怕赔掉底裤,大可以这么做。

  铸造铁锅用的是生铁,想要打造武器必须将铁锅重新冶炼锻造,十斤铁锅的铁能够出一斤打造武器的精铁就已经是邀天之幸。

  这个过程花费的精力、财力,就是大明都承受不起,更别说瓦剌这种虚弱的国力。

  双方达成协议协议之后,都是长出了一口气,大明其实比瓦剌更加希望达成协议,毕竟北方不稳朱瞻基就不敢放手清理内政。

  而瓦剌拿到了互市的权力,通过互市贸易换取到瓦剌急需的物资,多余的物资还能转手卖个更西边的几个汗国。中间商赚差价可不止大明的商人会操作,草原上一样玩儿的非常溜!

  谈判结束后,李擎向朱瞻基禀报了谈判的结果,朱瞻基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因为大明的手并没有伸进瓦剌的内部。

  不过他也没有苛责李擎,这样的结果比那些儒生谈判出来的结果要强上很多倍了。

  第二天邸报的头版头条就刊登了与瓦剌谈判的大部分内容,并且开始面向全国招商,首先是用于供应草原互市的茶商,兴和城与东胜卫共计十家茶商。

  每家有十万斤的定额,在茶叶产地,这些用作制作茶砖的茶叶并不贵,一贯钱能买好几斤,可是这些茶叶千里迢迢运到边城,光是运费就是几倍于采购成本,再加上制作茶砖的损耗,运到地头一斤茶叶的成本至少六七百文。

  到了边关,官府还要抽两成的关税,进入边城又要按照货物的销售价格,征收一成的交易税。

  如此算下来,一斤茶叶的成本至少要一贯钱以上。十万斤茶叶的成本就要十万贯,这样的大额成本,一般的小商人根本接不住。

  即使是如此高额的成本还是有几十家茶商参与了竞争,商人们也不傻,只要把茶叶运到边城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无非就是压的本钱太大,一年只能有一次交易,可是干上一次就能吃上一年,这样的好事没人会反对。

  竞争的多,名额只有十家,为了保证公平,皇家粮业采取了抽签的方式决定出十家茶商为互市指定茶商。

  其余商人也不用灰心,完全可以进入其他不受限制的行业,比如布匹、纸张等。

  <sript><sript>

  <sript><sript>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