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首辅和太子彻夜长谈的内容感兴趣。
刘健善断,尤其在李东阳离开内阁后越发果断。常被人在私底下吐槽刚愎自用。太子的脾气不好。两人很容易起冲突。
大多数认为在太子摄政后迟早要把首辅换人。可刘健在首辅任上做的好好的。内阁换届都没把他弄下去。时间一久,不少人看出他唱白脸、太子唱红脸的套路。太子做的很多决策背后少不了刘健的支持。
好的政令是一回事,是否能按照本意执行、执行效果如何与具体章程安排有关。刘健是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他安排下去的事,地方官员很少敢阳奉阴违。
刘健难得休息半日。晚上,刘府登门的人络绎不绝。
第一个登门的是寿宁侯。太子舅舅的身份让他到哪都能受到优待。
“刘公,外面传言朱宁收人重礼把商人安插进出使奥……什么国的船队。这次出使不是礼部负责的?”
寿宁侯消息灵通,甚至还把赛义德请到府上和奶咖。他这么问,只想从刘健口中探查一些不足外人道的内幕。太子舅舅的身份在别人面前可以耀武扬威,到太子面前他可不敢太膨胀。
囚牛商行成了国资部的一部分,他们这些勋贵在海贸上的分红都没了。别以为只是少了每月五六千银子的进项!每次海船到达天津港,他会仗着身份上船把海外党好东西以便宜的价格弄到手。或是私下抬高价格出,或是送给后院女子。
现在海船到港,都察院必定会派人监督登记。虽说也能“捡漏”,但“捡来”的东西势必会被御史记录在案,不好高价出手。正月里寿宁侯府的开支,竟然破天荒动用了库房里的银币!以往哪要府上拿钱!
“奥斯曼帝国。”刘健补充道,“出使是太子的私人举动,与朝廷无关。礼部跟去的官员也会以私人身份去。”
不是朝廷行为,只要太子没有表露不满,朱宁的举动连贿赂都算不上。
寿宁侯不解:“为何朝廷不愿意派出使臣?”
“大明使者出去代表的天朝上国。”刘健淡淡地道。奥斯曼帝国与大明不接壤,听说他们野心很大,不愿意低大明一头。
大明自然不愿意与之相交。大明要的是四夷来服、万邦来朝!
寿宁侯目光希翼地问:“太子找人出使奥国,是为了搭建稳定的商路?”
“不知道。”刘健心道:太子缺钱,为的是从阿拉伯商人身上刮油水。
寿宁侯眼神闪烁。他心知刘健见他是给弘治帝面子,没有相等到交换,刘健不会与他说实话。太子可是个散财童子,不跟紧散的财会被别人捡走。
“刘公,”寿宁侯凑到刘健耳边轻声道,“据在下所知,皇上不是随随便便要让崔志端升迁成礼部尚书的。”
有张皇后在,寿宁侯对宫里的动态比任何人都清楚。
“哦?”刘健有了些兴致。他与弘治帝君臣十几载,弘治帝虽然也有宠信李广等行为,但一直控制在皇宫内院,很少波及到朝政。这次的确反常了些。
寿宁侯警惕地看了眼四周,把头凑近,差点没把嘴巴贴上刘健的脸,“钦天监用望远镜观察到紫微星有异动。”
“什么!”刘健惊起,忙高喊管家在门口守着不让任何人靠近。紫微星代表皇帝,紫微星异动肯定有不好事要发生。
“有什么异动?本官为何没听钦天监提及?”
“与紫微星有关的天象,钦天监只会告诉皇上。”寿宁侯道,“北方流星大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自紫微垣东蕃内东北行至近浊尾迹炸散。”
刘健眼孔一缩。
流星现则内宫有丧!
太皇太后身体不好,星相预示着太皇太后吗?太皇太后七十有四,已经算高寿了。倒也算正常。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寿宁侯叹了口气。
刘健吹胡子瞪眼。
寿宁侯没有直说而是提及其他:“刘公应该知道太子不计代价投入弘仁殿研究各种各样的技术吧?弘仁殿招了不少道士。防风防雨雪的石蜡就是道士们在猛火油提炼煤油时发现的,根本不要额外的成本去加工。”
刘健嘴角一抽。难怪太子大方的给自己人送帆布服,原来石蜡压根不贵。早知道不花一贯囚牛宝钞一套的高价买帆布服了。
“也有道士想把星相看得更清楚。做了一台专门看星相的望远镜。”
“钦天监用星相望远镜看到肉眼凡胎看不出来的景象。”
寿宁侯压了压声音:“紫微星偶尔会无光。”有了望远镜,人可以长时间观测星空。如果没有人一直观测着,是不会发现紫微星的异常。
紫微星黯淡或无光,代表帝皇……
刘健烦躁的来回踱步,胸膛里憋了一股气,许久才道,“太子就爱乱花银子!”弘治帝从小身体就弱,中了风之后更糟了些。
“这事太子知道吗?”刘健问。
寿宁侯摇头:“皇上怕太子担心,太子并不知道。皇后娘娘担心皇上,写信告之,想让我想想办法。可这事,哎~”
要不是知道这件事,寿宁侯也不会急着找门路赚银子。弘治帝在,少不了张家的富贵。太子登基,总归是不一样的。
“昨日老夫找太子提议把方糖作坊建在洛阳。太子有意让洛阳成为孟买商路的起点。寿宁侯手上有闲钱,可以去洛阳多买些地和铺子。”心神不宁的刘健草草打发走寿宁侯。
寿宁侯谢过刘健透露的消息匆匆走了。
刘健思来想去,给远在北地的李东阳写信。李东阳和张天师是姻亲,前任钦天监吴昊也在北地。事关重大,刘健不敢出丝毫纰漏。
写完信,刘健拒绝了其他上门的客人。戴着瓜皮帽换上帆布服,从下人走的角门离开刘府。刘健亲自把信送到囚牛商行,命令他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送到北地。
囚牛商行是不归朝廷管,但囚牛商行内充斥着官员的亲属与离开官门的吏目。大明是人情社会,总有人会给首辅面子。
经过过渡,朝臣们接受了太子摄政的事实。万一弘治帝出事,不至于朝廷动荡。但太子想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若弘治帝不在上面压着,刘健怕出事。太子有和太祖一样的暴脾气,还是离不开仁厚的弘治帝从中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