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凌迟长孙淹
长孙淹放声大笑,半晌,笑声停止,长孙淹大叫:“李贞,你是向我来炫耀你成功了?我告诉你,就算是死了,我长孙家也绝不放过你!我们在地下等着你!”
李贞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口中说道:“如果你说我是来炫耀的,那朕还真就炫耀了!”
“你们长孙家不是权倾天下,一直想置我于死地吗?从你的父亲长孙无忌,再到你的哥哥长孙冲,再到你长孙淹,你们长孙家的人不都是想杀我而后快吗?彻底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你死了之后,长孙族灭族,而我李贞,却是这大唐的皇帝,受千秋万载称道,光耀万古!大唐将因我而崛起!”
“长孙淹,你现在是不是后悔了呢?可惜,已经晚了!我李贞一心为国,你们长孙家为了权势却一心想置我于死地,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你们自己性命,这叫什么?这叫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你们长孙一家是罪有应得!”
“李贞,休要啰嗦!还是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贼,我们长孙家输了,所以我们就成了奸臣,如果我们赢了,那百年之后,我们长孙家将成为最为强大的家族,我长孙家必名垂青史!”
“你说的不错,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所以,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大书特书长孙无忌是大唐第一奸臣,长孙无忌一家通敌卖国,欺压百姓,无恶不做,人神共愤!”
“李贞!你敢!!!我长孙家做鬼也不会放过你!”长孙淹暴吼。
李贞哈哈大笑,口中说道:“长孙淹,你不是狂吗?你不是能吗?怎么了?这就受不了了???”
“朕告诉你,朕就要是在史书上让你们长孙家遗臭万年,再塑上几尊雕像,塑什么呢?有了,就塑你们长孙父子三人跪在异族和叛贼面前,卑躬屈膝,让全天下的人,子孙后世都好好看看你们长孙家的无耻嘴脸!”
“哈哈哈……”李贞放声大笑。
“李贞!你好毒!!!”
“长孙淹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仰头栽倒。”
几个狱卒连忙进了牢中,随后一个狱卒说道:“皇上,长孙淹没死,只是逆血攻心,一时之间气昏了过去。”
“哼!不死最好,这样死太便宜他了,要把他凌迟处死,千刀万剐,让全天下人看看背叛大唐,使阴谋诡计害人的下场!”
李贞骂得痛快了,心里的气也出了,这才离开了天牢,三天后,长孙淹验明正身,被凌迟处死。
只是现在是唐代,凌迟正式开始于五代,所以,李贞只好将凌迟处死的方法教了有司一遍。
事实在五代之前,这种把活人零刀割死的作法早就有了。宋后废帝刘昱曾亲手将人脔割。北齐文宣帝高洋也常常用脔割的手段来杀人。
李贞教给有司的是清末的凌迟做法,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 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
长孙淹成为了大唐第一个受到凌迟刑法的人。
其实李贞对于这种酷刑并没有太大的偏好,之所以要使用凌迟的刑法,只是因为长孙家的人太过可恶,除恶务尽,对于这种为了权力而背叛国家,阴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必须要杀一儆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才能让后来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凌迟长孙淹的这一天,整个长安万民空巷,很多长安都要看看这个长孙家最后一个传人的结局。
这样的大奸忠,卖国贼,每个人都想分而食之,不少人拿着小碗来抢长孙淹的肉,长孙淹的身体素质不错,一直挺到了第三天才被刽子手最后一刀插入心脏,一命咆呼,受尽了折磨。
直到许多年以后,一些长安的老人们在谈及这场凌迟时依旧心有余悸,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人死得这么痛苦,生不如死,很多人都告诫自己的子孙,人只要活着就好,千万不要犯错,万一被凌迟了,那就是生不如死……
可以说,李贞的这场凌迟表演秀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也让人心大快,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淮南道的平复让大唐的统一步伐向前又推进了一步,现在的大唐十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陇右道、淮南道、关内道、江南道、剑南道、山南道等地都已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治下,只有岭南道还处于李元景的控制之下,接下来,李贞将李元景在岭南的南唐政权做为了重点打击对象,他要一举平定岭南道,一统大唐。
在所有人看来,天下一统已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事情,岭南道的李元景只有不到十万军队,就算加上俚族等少数民族武装,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兵力而已,而播州的龙文泉已与李元景打了近一年时间,使李元景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疲惫至极。
而唐军主力已休整完毕,只要一拥而上,岭南道唾手可得。
长安,朝堂之上,众大臣纷纷向李贞建议,立即发大兵进入岭南道,消灭李元景,一统大唐。
一时之间,满朝群情激昂,大臣们个个义正言辞,对占领领南道充满了信心。
大唐在混乱了数年之后,终于在李贞的带领之下再一次要完成最后的统一,只要打下岭南道,李贞就是历史上第二个光武帝刘秀,再造江山。
李贞分析了一番利弊得失,他知道,现在进军岭南道的时机已到,是时候解决李元景的问题了。
只是,岭南情况复杂,即有李元景的军队,又有俚族等少数民族的军队,还有原来一些农民起义的余党,李贞想得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