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自孝文皇帝时期开始,土地兼并之风便开始兴起,各地郡国的农户纷纷破产,依附于门阀士族的佃户日益增多。
到了孝武皇帝时期,因为大汉帝国不断对外开战,导致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之风更盛,越来越多的耕地变得荒芜。
再加上此时的粮食作物多为粟米等,产量低、易绝收,导致各地府库的粮食储备并不是很充裕。
而后幸好孝昭皇帝即位,开始各处痹症,再加上天子刘洵大力恢复经济,才让大汉帝国的国力逐步恢复,甚至是远超以往。
如今天子刘洵改革了漕运,但是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不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天子刘洵的想法,如果可以大力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在全国各地流通的粮食数量便会激增,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就近收购大量粮食,不必再为漕运而烦恼。
而民间和各地郡国的府库也可以储存足够的粮食,用来抵御灾年和战事的消耗。
户部尚书史玄这一段时间非常忙碌,自从天子刘洵大力改革漕运以来,户部上下便忙得不可开交。
而此时天子刘洵亲自草拟了《鼓励开垦荒地诏》,将这份诏令下发到了内阁,经过内阁的审议,完善了多条法令,而后便转到了户部督办。
此时户部尚书史玄亲自推行《鼓励开垦荒地诏》,经过两个月的推行,这份诏令已经在司隶各地全面铺开。
按照诏令的要求,各地郡国府衙会大力鼓励百姓开垦无主荒地,凡是新开垦出来的荒地,朝廷会免除三年徭役、五年的赋税,同时还会免费提供三年所需的种子和肥料。
如果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面积在十亩以上,当地府衙还会奖励全套的耕种农具;如果开垦出来的荒地面积达到二十亩以上,当地府衙还会奖励一头耕牛!
如此力度的鼓励农事,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这完全得益于此时大汉帝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内阁制度下的高效运行效率,否则这份诏令要想推行下去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也不知道会执行成什么样子!
户部尚书史玄向天子刘洵禀报一番之后,天子刘洵便说道“如今天下农事大兴,但是各种作物的产量却是恒定的,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法提高多少的,朕始终耿耿于怀……”
户部尚书史玄说道“启奏天家,各类作物的产量都是有定数的,就算是能人精耕细作,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作物还是那些作物,不可能猛然增加太多的。”
天子刘洵此时无比怀念后世的玉米、红薯、土豆、占城稻等高产农作物,可是此时却只能想一想而已。
就在这时,天子刘洵的目光落在了前方的舆图上,偌大的舆图如同一副画卷,直接将天子刘洵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天子刘洵的目光在舆图上游荡了一会儿,随后便停在了后世越南的方位上“不知道如今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的情况如何了?”
“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户部尚书史玄不知道天子刘洵的思绪怎么突然跳到了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接话。
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好了,朕这边没事了,爱卿去忙吧。”
户部尚书史玄恭敬的行礼告退。
而后,天子刘洵便看向了旁边的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召刑部尚书樊明入宫觐见!”
“诺!”
随后,刑部尚书樊明赶到了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开门见山,直接说道“刑部立即抽调精英人手南下,分头进入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寻找一种水稻!”
刑部尚书樊明当即愣住了,想不到天子刘洵召见自己竟然是为了水稻?
水稻早在一千年前便已经在华夏扎根,只是此时在大汉帝国粟米还是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还很低,只是供应豪族食用而已。
“天家这是何意?”
“此番刑部精英南下,是去南方三郡找一种占城稻……,哦!也许这种水稻并不叫这个名字……”
天子刘洵反应了过来,此时占城国还没有出现,将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出现,所以这占城稻此时叫什么名字还真不知道。
于是天子刘洵便开始描述占城稻的特征“……朕所说的这种占城稻是出产于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具体的产地应该在这三郡范围内。这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占城稻有几个特点,一是≈quot;耐旱≈quot;。二是适应性强,≈quot;不择地而生≈quot;。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后世占城稻是宋朝时期引进的一种良种稻。占城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在后世北宋初年传入中国福建地区。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quot;……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quot;。
后世宋代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其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随后在宋政府的主导下向北扩散,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所以,占城稻对长江流域稻作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占城稻引进无疑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关于占城稻的资料天子刘洵在穿越前也是看过的,以《宋史・食货志》的记载最广为人知,以《宋会要辑稿・食货》的记载最为详尽,以《淳熙三山志》的记载最为具体(早、晚占城)。
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后世印支各国普遍有的稻种。占城五谷,以稻为首。该卷《真腊国》条亦云:≈quot;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quot;
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又名林邑、环王国)、真腊盛产稻米,由于耕作粗放,无灌溉设施,稻米任其自然生长。这和广西地区的情况差不多,直到南宋,岭外的水旱稻种植方式就是如此,《岭外代答》卷三《惰农》条云:≈quot;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quot;占城稻耐旱、耐涝的特性可能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占城稻虽以占城为名,但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
占城大使曾将占城稻作为进贡献给宋朝,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短等特点,在宋朝迅速普及,提高了作物产量。
此时对天子刘洵来说,占城稻是唯一一个有可能得到的高产作物,只是不知道刑部的精英能不能找到,而且此时的占城稻的产量有多高,是不是像后世那样的高产。
刑部尚书樊明将这些占城稻的特点一一记下,而后说道“天家找这种占城稻是……”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想吃稻米饭了!”
数日之后,刑部尚书樊明从都民司和审议司抽调了三十多名精英,而后汇合了户部支援的农事小吏,一共七十多人,在殿前司卫尉金安上征调的两百名南军卫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出了长安城,沿着驰道向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赶去。
按照刑部尚书樊明的安排,这两百七、八十人将会平均分成三队,届时同时在三个郡寻找占城稻。
天子刘洵为了提高寻找占城稻的成功率,特意颁布了赏格。
只要能够找到占城稻,朝廷便给找到占城稻的人奖赏钱财十万缗,封侯!
其余协助的人马也给奖励钱财三万缗,封伯爵!
这样的赏格顿时让所有人马为之疯狂,原本需要数月跋涉的路途,三队人马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全部抵达预定位置。
与此同时,天子刘洵还颁布了诏令,向民间征集高产作物的种子,以及改良作物、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
凡是被朝廷认可并且采纳的种子和技术,贡献人都可以获得一笔巨额财富。朝廷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发下赏格,钱财从一万缗到五万缗不等。
这个消息顿时在民间掀起了一场飓风,各地郡国的农户纷纷开始埋头研究,一股农业技术的改良热潮瞬间在大汉帝国各地兴盛起来!
在天子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大汉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一大政务,各地郡国的田间都能看到官吏在巡视农桑,百姓的耕种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
同时天子刘询还诏令户部派出了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带队陆续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数日之后,天子刘洵接到了陆军部尚书史曾的奏报陆军部按照天子刘洵的旨意,已经打造、囤积了数量足够的火器,已经可以向海军部移交使用。
天子刘洵闻讯立即来了精神,而后召集海军部尚书杨辅入宫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