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大乾奴隶保护法》征求意见稿横空出世。而一个新的部门——奴管部也随之诞生了,部长莎琳娜。
法律规定,奴隶买卖只能通过奴管部指定的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不管买卖都需要签订合同备案;买奴隶必须要说明用途,并且会有专人核查;
奴隶死亡、受伤也要上报奴管部;奴隶也有学习的权利;不得滥用私刑惩罚;禁止给奴隶缠足;甚至,如果奴隶表现优良、在某一行业技术过硬甚至可以脱离奴籍成为大乾公民……
莎琳娜怎么也没想到,当初不过是为了好玩儿,结果整出这么一大摊子的事儿来。但是争强好胜的她没有拒绝,而是把这个担子挑了起来。
“娜娜,干嘛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啊,琼州府不是一天建成的。”看着莎琳娜大晚上了还抱着一堆文件在那翻看张石川都心疼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事还要做啊。”莎琳娜继续翻看着,突然冒出来一句:“你说你们男人到底要占多少个女人才够啊?”
张石川老脸一红,知道这话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索性来个装傻充愣。
“你看看,这些买奴隶的,十个八个的买回去当侍妾!他们也不怕闪了腰!”莎琳娜把一沓子文书递给张石川。
张石川拿过来翻看,果然,很多的申购理由都是侍妾,而且年龄从十六岁到六十岁不等。谁买侍妾会买五六十岁的?
他直接想到了,奴隶保护法肯定还有漏洞。这些人被以侍妾的名义买回去,估计回去了并不会得到侍妾的待遇,而是顶着侍妾的名头去做苦力、杂活,而且,侍妾的死亡不会被严查。
“这群人真是够机灵的!”张石川咬牙切齿的说道。
过了两天,《大乾税法》加了一条:为平衡人口比例,杜绝光棍现象,凡中元元年后娶妻纳妾者,正妻一名免税,纳妾一人税十两,第二房税二十两,第三房税四十两,以此成倍增加!
此条法律一经颁布,张石川主动跑到税务局上缴了三百一十两银子……
这条新法律和乾王主动纳税的消息又引起了轩然大波,穷人和普通百姓都是拍手称快,不管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还是羡慕嫉妒恨,看着大户人家三妻四妾确实让他们心里不舒服。
而那些钻空子的都傻了。按照这个算法,买了十个妾,就算自己有一个正室还要缴纳一万零二百三十两!
交不起银子?那对不起了,赶紧都给我原样送回来!你说什么?不能原样了?那就好玩了……
这波风波还未平息,又来了一颗重磅炸弹:大乾要开科取士了!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儿,现在琼州府乃至两广的读书人都知道大乾官吏严重紧缺,而且待遇又好,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可看到考试内容不是他们熟悉的八股文和策论,和四书五经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要考语文、算学、法律、农学、理化……
老祖宗定下来的八股文怎么能轻易摒弃!我们这些年的书难道都白读了不成!满清蛮夷还知道儒家的重要性,为何乾王完不管不顾?不读论语,不会经史子集如何治理国家?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一群义愤填膺的读书人自发聚集到了乾王府门口请谏。
“我们要见乾王!”
张石川自然是来者不拒,把这群闹事的人统统请进了大殿,还一人发了一把小马扎。
听了这些读书人的牢骚和不满张石川问道:“入仕为官为了什么?”
这句话倒是把所有人都给问得一愣:当官还能为什么?当然是为了金榜题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了!要不十年寒窗还能为了什么?
当然,说出来就要冠冕堂皇得多,什么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百姓之类的词这些人说出口来完觉得理所当然。
张石川听了一笑说道:“好,报效国家是吧,我大乾,尤其是琼州一府现在主要税收来源是工厂作坊和商户的商税。
我问你们,一家榨糖作坊,一个月用去甘蔗十万斤,收购甘蔗用银一百二十两,顾工工资三十两,其他各项开销二十两,销售得银三百三十两,若是按十税一,本月应纳税多少两?”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说三十三两,也有说十六两。
“乾王,这税收只有税吏才会去管,您用这种问题考我们,是不是有点偏了些个?”有人仗着胆子问道。
“那你们觉得当官应该做什么?审案?好,都听好了:张三借了李四家的牛耕田,可是路上牛受惊发狂踩死了张三,又踩伤了王五,随后疯牛被马六打死了,这案子应该怎么断?
马六应不应当赔偿,张三的死怎么算?王五的伤应该找谁要医药费?李四的牛又怎么说?”
看着众人不语,张石川又说道:“我再问你们,感恩县飓风,即将成熟的甘蔗部本来被吹倒,该如何抗灾?如何减少农户损失?”
“应该马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再下发种子农具等物……”有人答道。
“开仓个屁!说了是甘蔗!应该怎么办?吹倒的甘蔗虽然不算成熟,但是也可以榨糖啊!把受灾的甘蔗赶紧抢救出来卖给蔗糖作坊!
榨不出糖也能做饲料吧?这样一来不就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户的损失了吗!”张石川直接打断了那人的话。
“还有方才借牛的案子,听起来复杂,实际上拆成几个小案子再简单不过,该怎么断案都在大乾律法里有写,你们看都没看过,如何当得官?
四书五经里教没教过你们如何断案?子曰诗云里有没有如何抗灾?如何引导农户种植作物?生虫了怎么办?蝗灾又如何?你们只知道之乎者也,那些给百姓们能当饭吃吗?
我大乾的官吏,是要能给百姓办实事,能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会写些八股骈文的夫子先生!
不要光想着当官光宗耀祖,大乾的官吏待遇高福利好,你得能帮国家分忧,替百姓谋福利!
你们只不过比上过扫盲班的那些人多认识几个字,多会背几首诗,多知道一些典故罢了,至于算学、理化甚至还不如他们!
看你们一个个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治天下武不能上战场,天天就知道子曰诗云,还要来请谏?
想要当大乾的官,统统给我报个补习班好好学习准备考试去!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一人买一套教科书,回去好好读书!”
一群读书人被张石川喷得一无是处,一个个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纵然有不满也不敢再和张石川争辩了。
“行了,都下去吧,顺便把今天我说的话都告诉你们那些同窗同年们,想当官,就按规定的来。”张石川起身往后头走了。
一群读书人耷拉着脑袋走出了王府。
“乾王这是有辱斯文!”出了府门,有人小声说道。
“是啊,自大汉以来历朝历代哪个不是以儒学治国……”
“行了,现在在这发什么牢骚?乾王都说了,想出仕就得考试,有这功夫还不如赶紧买书去呢!
别到时候让那群疍民、金门人一个个当了官,那可就是我们这群孔孟门徒人最大的耻辱了。”
“是啊,乾王说得对,咱们大乾毕竟不是前明和满清,不管是律法、税法还是其他的东西都和以前大不同了,若是再拿着前朝的学问来做本朝的官,只怕难以胜任啊……”
而张石川回到内宅也是有些郁闷。他本以为科举改革不过是新出一套卷子,然后按分数取材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要改变这些古代知识分子的固化思想并没有那么简单啊。
光靠着这二年来的造神计划,百姓确实是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了,可是这些读书人一旦发现科举改革损坏了他们自身的利益马上就坐不住了。
他们不能失去自己的清高,不甘心和那些农户、匠人为伍,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
“哥!又发什么愁呢?”赵娥看着张石川端着茶水半天不喝在那发愣随口问道。
“还不是这群读书人!”张石川回过神来说道。
“就是今天来王府闹事这群人啊?轰出去不就得了!现在商贾和百姓都老老实实的,就他们这群酸儒事儿多!”
“哈哈,不行啊,这群人虽然酸了点,治理国家还真少不了他们。只不过他们现在是学偏了。
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年了,别说汉族,就是元、满占了中国后都知道尊崇儒家。”
“那……就让他们也都当疍民去!你不是说刚到琼州府的时候想让疍民上岸劳作,就是这群读书人站出来反对吗,后来你打发了几个挑头闹事的去当了一个月的疍民不准他们上岸,一个月后他们不都老老实实的了吗?”
张石川一愣,然后脑子里突然冒出四个大字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娥啊娥,你咋这聪明呢!”张石川兴奋地拉过赵娥就在她的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哎呀干嘛,一惊一乍的!哎,你又干嘛去?”
“我去找板桥和老夏,娥你先睡吧!”张石川已经一溜烟的跑了。
“切!什么事儿不能明天再说!这么大晚上的!早知道就不帮着你出主意,让你愁死!”赵娥不满的撇撇嘴说道。
第二天,大乾报上的头版刊出一篇文章——《关于科举改革的一点反省》,文章的署名居然是乾王张石川。
文章里张石川反思了废除八股的鲁莽行为,还表示三个月后的开科仍旧会有八股文,会占一定比例的分数,同时各种税法、律法也不再是必考科目,而是更加细化,想当税吏的考税法,想当法吏的考刑律等等。
除此之外文章还充分肯定了读书人的崇高地位、高尚情操。敢谏敢言,一心为民等等的大帽子纷纷扣向了他们。
读书人纷纷拿着报纸议论纷纷,一边称颂乾王殿下的纳谏如流英明神武,一边提自己昨天的争斗取得的辉煌战果窃喜不已。
新的科举有了八股文,那些只上过两年扫盲班的粗人就完不能和他们相比了,八股这门高深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那得熟读四书五经!
他们懂得如何破题吗?知道怎么承题、起讲?肚子里又能有几个典故可引?到最后当官的还得是我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