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要做明世祖

第114章:制盐方法需要改进

我要做明世祖 搬砖呢别闹 2732 2024-01-30 13:19

  其实在培训基层人才方面,东宫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朱见济早就安排人手去学习了。可对比起直隶这边,关外不是更需要这种人才吗?于是权衡一下,小太子便把才培训好的大部分人打包送去了那边,为了让人们安心过去,朱见济还给他们安排了额外的“边远地区工作补贴”。虽然非常倾佩老祖宗,但朱见济的用人方法和太祖高皇帝还是有所不同的――起码小太子给钱啊!只要工资到位,碧落黄泉大可去得!唯一的不妙之处,就是朱见济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钱,对于东宫财政来说是一个负担。如果不是因为车马行和织布厂已经啃下了直隶大半的相关市场,马冲还得担忧会不会造成财政赤字。“织布厂要去其他地方开起来……”东宫之内,朱见济召集了秘书处的人,给他们制定下了景泰六年的工作目标。就目前而言,随着飞梭的投入使用,直隶一带的布业受到了很大冲击,特别在“布匹商会”建立后,东宫布业跟一些商人“同流合污”,逐步划分起了剩下的市场。即便在商业扩张的过程中,通过招收女工的方式,给无数底层老百姓带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还是有无数布业商人恨得朱见济牙痒痒。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了!他们当然不敢说皇太子如何如何,北方的布商也没有南方的水平跟胆子,没能耐联合起来对抗碾压过来的皇权。于是他们中有大部分人,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让商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膨胀到必须要分离出去,到其他地区去散播东宫的荣光。比如说……生产桑棉这种经济作物的江南。除此之外,飞梭被广泛使用,也让商会不得不转向他处――在一些死活不肯低头的布商进行了各种坑蒙拐骗后,他们终于从某位女工口中套出了话,知道了织布效率提高的幕后原因。而飞梭本身也不难制作,于是他们也弄了起来,间接造成了直隶布业的恶性竞争。朱见济可不想大明纺织业还没腾飞起来就内卷把自己卷死了。“殿下可是对江侍郎不满意?”马冲不知道朱见济的高瞻远瞩,只是怀疑小太子是否记恨上了江渊。毕竟根据东厂调查,飞梭最早就是从江家流传出去的。朱见济冷哼一声,“江渊哪里值得让孤如此行事?”就对方那小嘴啪啪的模样,给他个键盘就能成陆地神仙了。江渊做事的水平就摆在内阁桌子上,要不是因为是好爸爸把人拉进伙儿的,朱见济早就找机会把人给炒了。陈循也是,一丘之貉。“不管他们了,去给孤找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过来,孤有事情跟他们说。”马冲乖乖的退出去。没多久,张凤和石璞应召而来。作为六部长官,他们已经很习惯被小太子使唤来使唤去了,光明正大的顺着宫廷道路走入咸阳宫,满脸坦然。反正皇帝自己都不在乎,满朝上下,尽数为太子党。“臣等拜见太子殿下!”张石二人行礼,朱见济给他们赐座。“不知太子传唤臣等,是有何事务要办?”给领导办事久了,底下人也习惯了朱见济的做事风格,一般来说,小太子找人过去说话,通常是有事情吩咐的。难道像景泰帝那样,心思好的时候会跟大臣拉家常?“是关于制盐一事的。”朱见济腆着大肚子盘腿坐在榻上,手扶玉带。“孤之前在内阁中曾经提到要改良开中法,回去之后便觉得仍有不足――朝廷盐引兑换钱粮,归根究底还是要看制盐多少的。”而贩卖食盐一本万利的情况也会因为太府寺的建立而有所抑制,毕竟朱见济一直都不相信商人的良心。为了鼓励大部分商人仍然对盐引趋之若鹜,那还要想办法提高食盐的发放量。想当初,开中法之所以施行,问题就在于朝廷缺钱,必须要和掌握了民间大部分资源的商人进行交换,不然“盐铁官营”,会成为古代王朝永不更改的铁律。而“盐引兑钱”的法子并扩大相应规模推行以后,除了容易让以前的商屯之法被破坏,也会打破盐商的垄断,让一些中下级别的商人加入到贩卖食盐的行列里面。可一旦人类生活必需品被商业化,不被控制引导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好在朱见济一直喜欢防患于未然。在他的目标下,此时开放盐引,不代表之后会继续开放――以后大明的市场会被大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公有,一个是私有,其他所有制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见到。公有层面,朝廷仍旧需要调控全国基本物价,像盐铁等物,官方仍旧要卖,不能因为有了开中法,就全开放给商人。私有方面,商人可以通过给朝廷各种缴纳银钱,获得售卖资格。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那朝廷基本不会管,算是给封建体制下的经济市场注入活力。然后问题来了――食盐产量提不上去,一切的计划都是放屁!朱见济回头让人给自己四处搜罗了一下大明朝此时的制盐情况,发现后世人所熟知的海盐晒制之法还没有正式形成,貌似才在福建沿海和山东的海丰县等地出现雏形。大明目前的制盐效率,底下且耗费时间,对朱见济来说并不是个好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盐,而毛纺织业也需要盐!别忘了,朱见济可是希望通过收割草原上的羊毛,对那些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控制的!没有足够的食盐,那他想好的制碱法就弄不出来,而没有足够的碱,羊毛就无法有效的清洗柔顺,做成人人都能接受的毛衣!谁他妈想披着一身羊皮出去?本以为大明的食盐很丰富来着,谁能想到还有如此的当头棒喝?问题大了!小太子当时就砸巴了一下嘴,努力的从脑子里搜刮起了前世的知识,企图为自己挽尊。好在文科生搞不懂物化原理,却是能背。朱见济想肿了脸,终于回忆起了海盐的晒制方法。他现在把张凤跟石璞找来,就是让他俩去负责新法制盐一事的。石璞听完,只是将朱见济提前写好的晒盐法看了又看,最后沉默不语。他的才干在六部长官中,算是比较低下的,甚至于当上这个尚书,也脱不开走后门氪金这事,私生活也是此时寻常士大夫的模样,但石璞在工作上有个非常让朱见济夸赞的优点,就是拿了任务不多说,能乖乖的去做。张凤更是如此。最近的各种开支已经快把这人给逼疯了,做梦都逃不开各种表格,睁眼闭眼都要手抚心脏,念叨着户部里面剩余的一点银钱。难怪前任金濂会死在工作岗位上!小太子在这时候能给他提供一个新的赚钱方法,张凤恨不得当场给他跪下!什么话都不说了,能给国家想办法揽财,那小太子就是永远的神!“都是古人的功劳,”朱见济没有把张石二人的夸赞厚脸皮收下,只是感叹着说道,“这些法子,不少都是从《永乐大典》中寻求到的,可见我华夏先民之聪慧!”“奈何如此妙法,即便记于典籍之中,竟也慢慢失传,以至于二位尚书都不曾听闻,尤为可叹!”张凤顺势说道,“当年太宗编修《永乐大典》,所用人力物力,何其浩大?臣等眇眇之身,如何能于当时世间大半俊才相比?”“何况《永乐大典》编修之后,由于体量之巨,内容之多,令人难以翻阅识记,刊印更是艰难……”就这种情况,使得《永乐大典》修好之后,很长时间都是束之高阁。对于寻常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需要去关注四书五经就好,如果要开辟新方向,也有不少专门典籍查阅,没必要去翻如此的大部头。可这么好的一本书,朱见济如何能狠心让它不见天日?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