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对于朱佑栎身边刷新出来了怎样人物,并不是很关心。
因为他虽然一直很关心历史,还在太学讲说上强调学好历史的重要性,但他本人的历史知识……其实并不是学的很好。
他只知道在原历史上,明朝有个求才若渴,天天喊着“需要你这样人才”的西厂,并不能断定,谁是西厂的管理人。
谁让“汪直”这个名字,在大明朝还是很常见的。
朱见济常去外面微服私访,看一下民间生活,然后就不知道遇到了几个“汪直”和“王直”。
所以当他知道朱佑栎钦点的拉车小宦官也是个汪直时,皇帝不过微微一笑,淡定点头。
那家伙就十来岁的年纪,能是西厂厂公?
看起来很机灵,以后跟着儿子当条好狗,也是挺方便的。
……
“安南打完了?”
接到新通报的时候,朱见济正站在北京城中新落成的百尺楼上面吹风,顺便欣赏下面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这一栋百尺楼,是在大钟楼的工程进行了一半后,朱见济下令修建的。
跟钟楼相对而立,高度还要高出不少,为得就是在前者修好后,能有个地方好好观赏。
这些年来北京城越发的繁荣,光是街道就进行了多次修缮,城区面积也扩大了不少,
常住人口越来越多,自然也衍生出了“居北京,大不易”这样的话。
北京爷们在外面走,腰杆子也越来越硬。
毕竟古往今来,太平盛世住在首都之地,比起外人都是有不少便利的。
就算有些家伙占了便宜还卖乖,说北京户口也没啥好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眼下矛盾还没积累到很严重的地步,虽然大家都很羡慕北京户口,但也没到,没了它就权益受损的地步。
朱见济作为主政者,求得可是京城周边发展完善,而不是弄出来一个“环京城贫困带”。
在北京愈发吸引人,加上科举考试都必须在北京举行,每年往来于北京和外省的人还是很多的。
北直隶利用交通带来的方便,倒也发展了一些。
所以朱见济有闲心弄这么一栋楼出来,当做景观,来欣赏北京城的风光。
百尺楼也不是皇家贵人专用,是对外开放的,也是能让老百姓享受了一些城市建设的福利。
不过此时皇帝微服而来,自然是把多余的人提前清理了一下的。
“把永乐朝的交趾地图拿出来,按照那上面划分吧……”
朱见济吩咐道,“占城国王如何?”
汇报的人不知道皇帝指的是被俘虏的那位,还是逃跑到山林里藏起来的那位,只能把两人情况都说了。
“前王盘罗茶全前年被俘虏后,便病死在安南将之压回国都的路上,之后被后者斩首示众……其弟盘罗茶悦称王,至今在我大明军中,与英国公一起征讨安南。”
“这是其人亲手所书,以表对陛下的感激之情。”
说到这里,传话人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书信,呈给皇帝。
朱见济接过一看,这书信上的字写的歪歪扭扭,满篇的语法错误,三句之内,必然有“感恩戴德”四个字。
皇帝再仔细看几遍,才从字缝里又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爸爸”。
“这盘罗茶悦倒是个懂事的。”
朱见济被占城国王舔的非常舒服,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使者耿直的说道,“其中也是有缘由的……”
“在大明帮占城复国后,盘罗茶悦为王,但也有两个侄儿在与之争夺王位。”
在盘罗茶全被黎思诚亲征俘虏之后,虽说情况跟大怂的靖康之耻差不多,王族大多被打了包,但还是有两个儿子跑出去了的。
现在复国了,作为唯二的王子,他们对王位自然有强宣称。
虽然盘罗茶悦在跟着明军复国过程中,有努力的表现自己,带兵打过几次仗,论功劳更有资格当国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来捡漏。
而占城作为一个不怎么讲究的小国,还真有一些权贵怀念把国家玩完的先王,希望他的血脉能够继位。
对此,朱见济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附属国有了王位继承纠纷,那宗主国就可以在其中捞取不少好处了。
现在盘罗茶悦在书信里表现的如此虔诚,估计就抱着讨好宗主爸爸,获得大明正式册封诏书的念头。
这就有利于大明对他进行王化了。
没看盘罗茶悦已经学着写汉字了吗?
以前占城国虽然称臣,但在国内,到底还不怎么尊崇中华文化――
因为占城的气候是完全的热带,在文化影响上,也是更倾向于印度那边,将印度教尊为国教。
朱见济在收复金洲,复设旧港宣慰司后,就对南洋各国进行了新的调整。
趁着当年一战而亡满者伯夷,让南洋诸国心惊胆战的威势,朱见济就对那些从满者伯夷国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众多小王国提出了要求,其中自然有让他们像邻居琉球国一样,沐浴王化,由夷入夏的话。
不断打压在当地流行的印度教、回回教势力,命令各地国王派遣继承人到大明来接受先进教育,还鼓励移民在那里聚居,形成“明人街”这种特殊地区,以此为汉文化在当地的辐射中心……
这些年下来,倒也是有点作用。
起码有一些留学大明的王子回国继承了王位后,的确有在国内主张汉化的,有大明做靠山,搞的也算有声有色。
唯一不足的是,至今为止,在南洋推广汉化也没多少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见证到其成果。
但不管是谁想要坐上占城的王位,总归要接受大明条件的。
“乌斯藏那边又如何?”
朱见济听完关于南洋的报告,又问起了国内的另一个特殊地域。
这片地方的问题由来已久,毕竟其地形对比起平原山地,更难被中原王朝征服。
即便是当初蒙元要将乌斯藏纳入领土范围,也是先占有了西域这块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携浩荡军威,直指高原,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才让那些喇嘛们大吃一惊,随后与之定了盟约,臣服于蒙元的统治。
不过因为蒙元皇帝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对于高原的优待还是不小的,比如说设立了宣政院专门管理高原事务,还册封高原的宗教首领为“帝师”,以示优荣。
对于高原官员,也是承认他们政治和宗教的合一权力,喇嘛仍旧是当地主官。
但明朝在高原建立起统治,并没有延续蒙元的这一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