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孽障仅剩的价值,是繁衍?(3更)
难道眼前这冯逍,就这么让始皇帝看好?
看着冯逍那张黑脸,张良怎么都想不通,始皇帝到底看上这家伙哪一点了?
竟然将大秦的未来,都几乎交到了这个家伙的手里?
猜不透,猜不透啊!
猜不透的,又何止是他一个!
“父皇,难道儿臣就那么让您不相信,冯逍就那么让您放心?”
曾经最受宠爱的十八子,感觉自己被立为继承人之后,在始皇帝的心中,地位那是直线地下降。
如今竟然到了还不如一个女婿的地步。
“当然!”
对于儿子那脆弱的玻璃心,嬴政就没有任何惯着的意思。
在他看来,如果连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如果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未来的皇位能坐稳才是见鬼了呢。
虽然经过了冯逍的打击之后,已经有些认命的嬴政,凑合着就培养一下胡亥,希望到孙子那一代,能够被冯逍教导出个好的来。
但好歹也是千古一帝,怎么着也得垂死挣扎一下。
可结果让他大受打击。
以前只是把胡亥当小儿子宠,没有考虑传位的问题,所以还不显眼。
如今用一个皇帝的要求来衡量这个小儿子。
嬴政没有脾气地发现,哪怕是自己辛苦的教导一场,十年之后,顶多也就是是一个平庸的帝王。
失落的嬴政,如果能够胡亥好脸色,那才叫见鬼呢。
而且一言九鼎惯了的嬴政,根本不会照顾胡亥那幽怨的心情。
甚至直言不讳地,对他进行了最大的打击。
“朕不仅对你没有什么期望,甚至害怕你败坏了祖宗的江山,朕还会给冯逍留下足够制衡你的力量。”
“你现在最要紧地,就是赶紧跟着朕学习怎么当一个帝王,寥总胜于无吧。”
“还有,赶紧给朕生一大堆孙子出来,让冯逍教导出一个杰出的接班人。”
“至于其他的,朕根本不对你抱什么期望了,只盼望你能少出点状况,将江山安安稳稳地传承给朕的皇孙就好。”
瞪大着一双异色的眼睛,胡亥嘴巴都有些合不拢的迹象。
您确定您是我亲爹?
有这么打击自己继承人么?
您得多对我失望,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合着我除了当一个生育工具,和皇位吉祥物之外,根本就不值得您有任何期待了?
心中升起巨大的不忿,可还不等他将这股不忿升格为怨念,低下头看着案几上一大堆的政务。
瞬间,心里那刚升起来的不忿,就如冰雪般消融了。
一切化作愁肠,让胡亥欲哭无泪。
这政务,真的好难啊!
要是这烦人的政务,未来都扔给冯逍那厮,好像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诶!这么一想,胡亥忽然觉得,世界都明亮起来了。
幸亏他低着头,没有被嬴政发现。
要是嬴政也能像对冯逍那样,听到自己儿子的心声,不知道他会不会,直接把这个不省心的家伙打死?
打击了一番张良这个天之骄子之后,冯逍根本不知道,自己捎带着同时打击了一个未来的皇帝。
如果知道胡亥的遭遇的话,估计冯逍心会更加地快乐。
但即使如此,冯逍此时的心情也十分的愉快。
尤其是看着那些刚刚还一副风度翩翩,宛如展屏孔雀的学子们,此刻却一个个宛如泥坑里打滚过一样。
冯逍的心情就掩饰不了的舒畅。
别以为他没有看出来,刚才一个个在赢舞和王筠的面前,摆出一副饱学之士的模样。
虽然说没有什么坏心思,不过是男人看到美女下意识的反应罢了。
但是冯逍的心里就是莫名的不舒服,总感觉属于自己的宝贝被别的男人觊觎着。
而感受到冯逍身上,那夹杂着怨念和畅快的怪异气息。
赢舞和王筠偷偷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隐秘的笑了起来。
能被心爱的男人重视,也是爱情的外在表现之一。
毕竟只有男人心里有了占有欲,这才说明他重视你。
如果他任由别的男人觊觎你,那么就说明他已经不在乎你了。
这个道理,古今偕同。
所以感受到了冯逍身上,那浓郁的醋味,两女才如此的开心。
不管美丑,地位高低,又有哪一个陷入热恋之中的女孩,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将自己当做宝贝珍视呢。
没有觉察到身边两只小狐狸在偷偷地交流,冯逍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些学子身上。
本着玉不琢不成器的伟大情怀,冯逍不断地对着正在田地里忙乎的学子们,给予指点。
嗯,这种行为肯定是处于先生对于学子的爱护,肯定和吃错什么的没有一个铜板关系。
“那谁,你是犁地呢,还是挖坑呢,不知道把木犁压得低一点……”
“还有你,这是时间课,不是踏青,看看你身上的衣裳,连一点泥都没有,一看就知道在偷懒……”
“还有你,年纪轻轻的,干这么两下就趴窝了,不是肾虚吧……”
“还有你……”
“别看他,没说你么……”
如果说刚才这些学子,都还认为冯逍是一个饱学之士,是一位德高望重地智者。
那么现在他们才真实体会到,这个已经成为祭酒的家伙,也不过比自己等人大不了几岁,甚至比有些人年纪还小许多。
这种争风吃醋的行为,非但没有让这些学子产生怨念,反倒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于冯逍的印象,停留在天赋超绝,始皇宠臣,求学之路先驱等高大上的形象。
那么经过冯逍这一番骚操作之后,大家对于冯逍的印象,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些年轻人,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往日里仰望的存在,也不过是和他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年轻人。
这非但没有打击这些学子的积极性,反而让这些小家伙们升起无限的斗志。
同样是年轻人,既然祭酒大人能行,那么凭什么我不行呢?
经验丰富的荀子和张开地等人,敏锐的感觉到了现场气氛的变化。
看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顿时心怀大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