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这才懂事
幽静的书房中,孙宛茹为孙思成研磨,然后用特有的嗓音决定着石玉轩他们的命运。
“怎么,你想好了,要让你的亲亲夫君跟着我做事?”孙思成虽然是用十分温和的口吻问孙宛茹,但是表情显然是对孙宛茹以前的举动十分不满。
只是,孙思成毕竟还是比较喜欢孙宛茹这个庶女的,所以一开始也没有逼迫石玉轩的父亲。而如今孙宛茹巴巴的跑回来,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夫君跟着自己做事。这是什么意思,父女二人不用明说,也是知道的。这无疑是将石府彻底的绑上他们这艘船了。
孙宛茹当初嫁过去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爱石玉轩,所以不想石府参与进来,就是怕有一天,孙思成失败后,石玉轩就跟自己一样没有活路。因为孙宛茹自己作为孙思成的女儿,早就没有退路就是。
“是的,父亲,我想明白了,之前不该为了石玉轩顶撞您。而且您是为了石玉轩好,女儿还不知好歹。所以。这次女儿专门向父亲大人道歉,这是石府经商的路线。是这段时间女儿探听到的。父亲你可以用这个向石父来要求他们的配合。”这种路线完全就是石府当初发家的根本。因为大家知道的,基本上好东西都被别人分干净了,他想要做玉石或者其他的东西,总得走一些不同的路子。只是。石府这生意属于古代奢侈品向外输出,自然是不会招惹到京都一些人的侧目。但是对孙思成来说,这被石府走顺的路线,为他们的私盐贩卖夹带私货,实在好不过的路径。
“你真的想好的,还要把石玉轩也带上。其实,我可以只让石父参与进来,让你的夫君做一个单纯的贵公子。为了你。”孙思成既然拿到了孙宛茹给的礼物,自然不介意给点恩赐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心。
只是,孙思成知道只要是石府参与进来,即使石玉轩知不知道,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能用来哄自己的女儿开心,何乐而不为。
孙宛茹怎么可能会同意,她现在只要想到她的枕边人心里想的爱的都是别人,她心里就有浓浓的妒忌火焰再燃烧。这种妒忌烧的孙宛茹整夜难眠。
所以,她也一定要让石玉轩尝尝这种痛苦的滋味,让他明白,他石玉轩始终跟自己是一丘之貉,而不是心里有什么狗屁白月光。
“不要,父亲,他作为您的女婿我的夫君,自然应该跟我们一样。而且女儿以后都要靠他养,自然是让他早点立起来的好。”确实,孙思成是太子太傅,又私下里贩卖私盐,所以,银钱一直不缺,府里的吃穿用度,都是低调的奢华。
孙宛茹虽然一开始嫁过去,很是不习惯,但是有句话叫做有情饮水暖,她心甘情愿的很。可现在她不想为委屈自己了,吃的用的,她都要用好的。
所以,在孙宛茹这次回家探亲的结果就是,原本还很有满心的孙思成,威逼利诱这石父参与了进来,而一段时间后,石父终究还是听了孙思成的话,告诉了石玉轩府里现在的情况。
而另外一边,因为夏春蕊点头要跟李佑德回去,所以这事情,夏春蕊是不可能再瞒着自己弟弟的,夏俊杰知道了,自然就意味着她的姨娘也知道了。
所以。这不,夏春蕊还没有回去呢,沈姨娘就跑过来抱着她,又是哭又是伤心数落。
“我的女儿呀,你怎么就那么命苦。是不是那个死太监用以前的事情威逼你,让你跟他回去”
要不说,夏俊杰是沈姨娘亲生的呀,这脑回路一模一样,上来就以为是李佑德威逼的夏春蕊。
这说明,人呢,千万别做坏事,不然会被周围的人给惦记一辈子的。
“姨娘,不要哭了。不是他威逼女儿,只是女儿当初就嫁给她了如今再好的是嫁不了了,不如跟着他。他一个太监,这辈子也就只能有女儿一个女人。况且,我这么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他可不得将我哄着供着。”夏春蕊靠在沈姨娘的身上,撒娇的说到。
沈姨娘上下打量了夏春蕊一番,确实是被照顾的不错。沈姨娘哪里知道。夏春蕊这一身的珠圆玉润是在二皇子陆泽府里养出来的。
“可是,哪有能怎么一样,他可是个太监啊。”沈姨娘还是有些心疼,那个当娘的不希望女儿有个好的夫君,生一对可爱的孩子。
要是夏春蕊跟了李佑德以后怕都不能有孩子。
“娘。女儿知道你最疼我了,可是之前我在二皇子府中。那么危险,李佑德都巴巴的进去找我,你说二皇子府里那么凶险,他对女儿要是不爱重,怎么敢冒险。”
沈姨娘当然是知道夏春蕊被二皇子府中一声不吭的接走了,当时她听到夏俊杰说的时候,都昏厥了过去。可是她作为一个商户的妾室,既然眼巴巴的跑去求夏父,也是没有一点用。谁敢得罪皇帝的儿子,那是不要命了吗?
夏春蕊看出沈姨娘有些东西,有极力的劝说到。“而且娘你也是做妾妾室的,也知道女儿这情况以后只能做人妾室。要是遇到个心善的还好,要是落在二皇子府中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打死。那以后你可就见不到你的宝贝女儿了,你可就只有蕊儿一个女儿啊。”
沈姨娘被夏春蕊说的话给打动了,又想了想自身的情况。即使她只是一个商户的妾室,都忍不住勾心斗角的,要是夏春蕊去了那些大户人家当妾室,就夏春蕊这个性质,迟早是要被打死。沈姨娘只要是想一下,身体就忍不住打颤。
“就算你将那太监说的再好,娘没有见到,就不许你跟他回去。”沈姨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只要她亲自审视过李佑德知道,才知道能不能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
夏春蕊自然没有理由再反对,丑媳妇总得见公婆,那李佑德早晚都要跟她最在乎的两个人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