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日,升龙城,李德政召开朝会。李德政七月一日返回升龙城,次日整顿京师防卫,直到今天才召开朝会。
太尉郭盛溢显得风尘仆仆,他领交趾各路水师南下围堵宋军,刚刚从南方州县回来,俯首道:“微臣无能,让宋人尽数走脱矣!”
李德政面无表情,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局面,道:“走了也好,无这批人在后方捣乱,也好抽出手来收复北方几个为宋人攻占的州县。朕不过是南征一趟,北方好是热闹,自立的自立,背叛的背叛,什么妖魔鬼怪都现身了。”
尽管这些天已经被训斥过无数次,李日尊还是起手请罪道:“儿臣有负父皇所托,望父皇降罪!”
其他当初随李日尊一起守卫升龙城的官员也一齐俯首请罪。
李德政并未过于追究此事,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谁能够想到宋人如此胆大妄为,深入交趾腹地兴风作浪。全国各地风云骤起,凭他们也镇不住。
“宋人有亡我之心,若不挫其威风,必以我可欺。朕决意北上亲自收复失地。”
群臣缄默不言,不是不想拦,而是拦不住,反正自己的陛下战无不胜,眼下正是国家危亡之际,李德政若是不亲自出征,局面还稳不住。
太子李日尊急忙启奏道:“宋军欺人太甚,儿臣愿为先锋,率水师攻入宋境,围魏救赵。”
“沿海尽是宋人船只,船只出海即遭扣押,只怕难以成行!”有官员摇头叹气,说得自然是事实。
李日尊立功心切,道:“星夜出发,大海茫茫,宋人必料之不及,待我军大破其州县,宋军之围自解。”
李日尊想起前些天的憋屈日子,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群臣议论纷纷,同意者有之,再议者有之,反对者同样有,好像菜市场一样,聒噪不堪。其实这也反映出交趾百官对于宋朝的复杂态度,如果不是李德政与李日尊父子坚持,朝中现在至少有一半的人想的事情是议和。
李德政看底下人争吵不休,怒道:“人家欺负上门来,难道就不能够打回去吗?莫要让宋人以我交趾无人!”
随后李德政对李日尊道:“国中可用之涉海舰船,朕一并许你。此战可以一战便视死如归,务必要宋人退军,倘或遇上宋人防守严密,则莫要纠缠,尽早回来,以免被宋人歼灭。”
李日尊欣喜若狂,面容压抑着喜悦,庄重道:“儿臣领旨!”
之后的朝会内容就是作战的相应布置,太子做先锋,李德政其实可以不用亲自出征了。太子和天子必须要有一个在京城,否则一旦出现大事,连个说话算数的人都没有。
还有就是填补因乱空缺的地方官员,也是颇为繁杂。因为宋巡杀戮官员太过,以至于一时间竟然出现了不少缺口。李德政不得不降低要求,令众人举荐贤才。
选定相应的地方官员后,李德政亲自召见他们,共计三十七人。李德政勉励这些人务必要重视城防,要收拢乡里百姓,加紧进行补种抢种,尽可能挽回损失,同时要加强军事训练,不要以为宋人不会再来。
为了这些人安全起见,李德政调派禁军护送,依品级不等调派十人到上百人。现在交趾国中秩序混乱,盗匪横流,宋人的奸细更是防不胜防。要是没有禁军护送,这些新选官员可能出城之后不久就要被暗杀。
但是,李德政甚至没有等到第二天,就在散朝后,任免消息刚刚传下去,就在升龙城内,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自己新任命的一个官员就被暗箭射中,死于非命。
宋人奸细嚣张若斯,完全没有把李德政放在眼里,可是李德政只能够打落牙齿混血咽,找了一个替死鬼,向文武百官解释说是因为仇杀,与宋人无关。不能够形成恐慌,否则谁当官呀!没有这些中下层官员,朝廷政令如何推进,财政税收如何推行,这些官员就是李朝的象征,是李德政的权力延伸。
李德政的说法有多少人信不好说,反正这些说辞都是给普通百姓听的。之前众人就知道宋人有意识地在诛杀交趾地方官员,但是身处升龙城的官员并不曾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眼下升龙城内也不能够保得自家性命安稳,许多官员出行的时候都身穿软甲,这样即便是被箭矢射中,不射中要害多少也能够保住一条性命。
不过反过来说,宋军在交趾制造的混乱越大,交趾就有更多的人心存报复的想法,当李日尊招募北伐的精兵时,许多人踊跃报名,想要让宋人也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之中。
李日尊顺利整合上万人马,并非人人披铁甲,但是作为奇兵自海上出兵,突袭宋朝州县,断宋军后路,则是足够用了。
终于得到机会亲征,李日尊的心中并不完全是满意,因为早在年初未曾开战的时候,他就向父皇请命奇袭,却被李德政否了,结果宋人先发制人,自己闹得这般被动。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要他领兵击宋人身后。本就是小国,谈什么仁义道德,什么时候时机适合,就在什么时候发起进攻。
李德政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让李日尊北征,原因其实很简单,眼下征调十数万兵力,以交趾的国力,根本无法长时间维系如此庞大的战争,只能够是出奇制胜,一战定乾坤。
正面大军围堵北面宋军南下道路,奇兵则是李日尊,自背后夹击。只要这场战争能够赢,至少能够保持宋交三十年和平,若是日后大宋内乱,北上逐鹿中原也不是不可以。那就是最好的剧本了。
初五日,李日尊领军上船,扬帆,剑锋直指北方。李日尊明白,自己即将主动迎战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几个月的交手中,他深刻感受到宋军的压迫感。
再强大的敌人,也注定被我踩在脚底下。星光依稀,海风呼啸,李日尊的心中满是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