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60章:滕案

大宋皇家发行商 尘下散人 3415 2024-01-30 13:24

  如果范仲淹所谓的抑侥幸不追及过往,或许反弹还没有这么大,而宋朝冗官局面又必须要求裁减一批官吏。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如果范仲淹能够做大蛋糕之后再进行分配,阻力会小一些,但是在存量蛋糕分配完毕,逼已经吃下蛋糕的人吐出来,这就让人不可接受了。

  一干娘娘们很是委屈,因为在宋夏战争中,她们作出了不少的牺牲,甚至不少人还把自己娘家带过来的嫁妆给卖了助军。

  在他们眼中,恩荫亲人是自己应得的,日后减少也就算了,已经恩荫过的还要罢免是几个意思。

  娘娘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那些身居高位的宦官也就有了代表娘娘们说话的机会,当然目前为止也就是在外间放出一些风声而已,尚未到达触及赵祯改革决心的地步。

  这里顺便说一下吕夷简**这一年的情况。他们这**可以说是范仲淹的反对派了。

  三月份,吕夷简被罢相,领了一个司徒的虚职。九月份,在范仲淹上书言事后,吕夷简深感风雨欲来,以年老去位,离开了这个权力的染料场。

  吕夷简离开了权力中枢,却并不代表吕夷简的势力消失,三月吕夷简罢相,赵祯以晏殊为次相(平章事兼枢密使),夏竦为枢密使,贾昌朝为参知政事。这都是吕夷简的派系。

  哪怕是之后提拔范仲淹韩琦等人,赵祯也是一直在努力维持朝堂上的平衡。其实也算不得坏事,朝堂不能够只有一种声音,范仲淹改革也有不妥之处,有些不同意见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改革。

  前提是,不要变成党争!

  随着石介等人不断给吕夷简**递刀子,基本上隔三差五地就有人弹劾范仲淹结党营私。

  不过将所有罪过推给石介一个人也是不公平的。当初吕夷简与赵祯联手终结郭皇后,而范仲淹上书反对,梁子从那一刻就结下了。

  接下来的数年内,范仲淹及其友人不断被打压,而且是无端被贬,只是因为正义直言,他们自然心生委屈,委屈之后进行反思,那就是朝堂之中出现了奸邪,自己可都是依照圣贤之言行事。

  是的,在他们眼中自己所为皆是正义的。皇后不过是抓破了赵祯一点皮而已,至于废后吗?这根本算不上是正当理由。没有生下儿子的皇后也多了去了,刘娥不就是吗?哪里有因为皇后无子而废后的。

  我们自上帝视角看问题,抛开个人情绪谈问题。

  赵祯废黜郭皇后,是借废后之事宣布自己已经摆脱刘娥的阴影,开始独掌大权了。刘娥后期所作所为不少都已经超过了皇太后的限度,在赵祯眼中,所作所为合情合理,正好郭皇后送过来把柄。

  吕夷简帮助赵祯废皇后,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明白赵祯废后之心已定,至于所谓与郭皇后有前仇之类不过是给赵祯背黑锅而已,在吕夷简眼中,自己还委屈嘞。

  范仲淹的心情就不说了,或许他本人真的是铮铮谏臣,但是陪同他一起的,是否有卖直求名之辈,就不好说了。

  每个人的眼中,自己都是对的,想要他们换位思考,自然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是一步步演变到了今日地步。又有谁愿意解开最开始的死结呢?

  事实就是,范仲淹推行新政以来,吕夷简集团所为,已经事实上变成党争的范畴了。对手所为,不论对错,一律反对。逢异己者必反。

  作为一切的操盘者,赵祯在事先便已经预料到了这个局面,内心自然毫无波澜。留吕夷简党人在朝里是让他们制衡范仲淹,又不是让他们彻底破坏改革。贬谪几个言官之后,朝廷清静许多。

  赵祯自己刚刚以盛礼延请范仲淹直言,怎么能够因为“小人”而罢黜改革呢?岂不是惹来臣民百工讥笑。最关键的是,西夏战场的惨败,昭示着国中有不少积弊需要处置,将范仲淹贬了,吕夷简等人因循守旧,可不会推行改革。

  这一点,赵祯心中还是有数的,国家危机在前,哪怕是范仲淹结党,也由他去,只要不要太过分就行了。

  就这样,改革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开始前进,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范仲淹的改革出现问题,到那个时候,再一齐出击,将之撕碎。

  九月丁亥日,也就是二十四号,范仲淹好友滕宗谅由知庆州降为权知凤翔府,史书称“滕案”。这是范仲淹改革以来面临的第一个危机。

  滕宗谅,字子京(就是《岳阳楼记》的主角),是范仲淹同榜进士,范仲淹数称其才,多次举荐。

  话说滕宗谅知泾州时,西夏进犯,葛怀敏军败于定州,临近州县惶恐不安。滕宗谅知道泾州少兵缺将,就征发数千农夫,让他们穿上军服作为疑兵,又招募勇士出去侦察敌情。

  范仲淹得知泾州危急的消息,立即率军队前往救援。当时宋军新败,军心不稳,滕宗谅于是杀牛摆酒犒劳泾州兵勇和范仲淹率领的援军,并在佛寺做法事祭奠定州阵亡的将士,做好抚恤事宜。事后范仲淹又举荐滕宗谅,以天章阁待制,知庆州。

  接下来,“滕案”的关键人物来了,郑戬出任陕西四路都总管,驻防泾州,检点军费帐目,认为滕宗谅在泾州任上花费公钱十六万贯有问题,向朝廷举报滕宗谅枉费公用钱。

  说起郑戬,此人既不是范仲淹**,也不说吕夷简**,在朝野上下还颇有声名,喜欢出风头,史书中说他“凭气近侠……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他未必是要反对范仲淹主持的新政,只是个人性情使然,认为自己又发现了需要惩治的贪官。

  接下来的情况,也就不详细说明了,就是某某监察御史风闻此事,坚决主张弹劾滕宗谅。朝堂上一番扯皮,为彻查此事,派出去了钦差处理,唤作燕度,这钦差自然不会是范仲淹**之人,明面上并无派系。

  燕度到邠州后,羁押涉案的滕宗谅及知情官吏,甚至牵连到名将狄青、种世衡。

  以上便是“滕案”的经过。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