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魏春

第五七二章 王图霸业,指日可待

大魏春 眀志 8677 2024-01-30 13:25

  皇甫让似是难以置信:“郞君之意,是一个不留,皆撤回河西?”

  自从李丰并李孝先烧了夏州大营,将高猛数十万石粮烧成一把灰之后,西海细作当即就撤出了夏、朔等州。

  之后未出半月,李丰又接到了李承志的急令,命所有暗谍尽数撤回六镇。

  而如今, 竟又要撤回河西?

  如此一来,黄河以北就再无一个暗谍,西海就如聋子瞎子一般,再不会得到半丝消息。

  “对,一个不留!”

  李承志重重的点着头,“吃了那么大的亏, 高肇怎可能不涨教训?你信不信,如今的高氏爪牙定在恒、燕等州大肆搜捕我李氏暗间?

  高肇费了多少心机,才有如今之局面?如今将乱在即,他定会在发动之前竭尽全力于六镇搜捕,以免重蹈夏州之覆辙。为免死伤惨重,也更为避免的我西海之底细泄露于敌,还是尽早撤出来吧……”

  在所有兵种之中,骑兵最为难练,特别是骑兵中的斥候。但李承志认为,训练一个合格的暗谍、细作,比斥候要难十倍都不止。

  正因为精贵,所以才要珍惜,更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如今的六镇之局势对李承志而来显而易见,就么就如恒、燕等州,落入高肇之手。要么就如历史原本的轨迹一般, 彻底乱成一锅粥。

  所以已无必要处心积虑的探查实情,还不如等彻底乱起来之后,再看能不能钻点空子。

  况且这一部分人手撤回来之后, 李承志还有大用……

  他稍稍一顿,又怅然叹道:“至于父亲、大兄并三弟, 暂时应无性命之忧。待大局稍定之后, 再做计较吧……”

  皇甫让身躯微震,看了看李承志温和但又坚定的目光,欲言又止。

  如今李丰并麾下滞留六镇,并不仅仅是为了探听消息,而是为了李始贤、李承宏并李承学。

  无论是皇甫让还是李丰,都知若想予龙潭虎穴之中救出李始贤父子,无疑予痴人说梦。

  而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做与不做又是另一回事,哪怕会死好多人。

  但他也却没想到,李承志会直接点破,更会令李丰立刻撤出六镇。

  一时间,皇甫让五味陈杂,终是低下了头:“仆稍会便予李丰传令!”

  “嗯,让他尽快回来,莫要耽搁。另外告之予他,最多一月,我就会重新厘定职务、官阶,若到时他还未至,那就干一辈子的军主吧!”

  皇甫让猛的一喜:“仆一定予他讲明利害!”

  不怪他这么高兴,只因至如今, 李氏上下依旧沿用泾州起兵时的职级。官职最高的李亮也才是副帅,且界限模糊不清,不知该领多少兵才合适。

  再往下,便是军主一级。如李丰、皇甫让、李时都是这个级别。

  李松原本也是副帅,但被解除兵权之后,职级自然也就被剥夺了。

  至于李始良,只是暂代李承志主事,算不得数。

  以皇甫让估计,如今举西海已近四万兵,便是再少,也该有十位左右类比卫将的军职。而遍数李氏上下,怎么也该有他与李丰一席一位。

  皇甫让心中欣喜不已,耐心等着李承志亲笔书写急令,而后就连夜回了镇夷。

  他如此心急,并非是即将升官,而是对李承志的话深信不疑。

  李丰再不撤,怕是会死在六镇……

  ……

  就如这般,白日走,夜里停,又过了两天,便到了镇夷。

  偌大的关城,修的足有五丈高,哪还有两年前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模样?

  而沿着合黎山,已筑起了一道近丈高的关墙。一里一烽,五里一墩。只数烽台,也知至少修出去了十数里。

  而凡目能所及之处,尽是民户居所。就如无数瓣的鲜花怒放,窝棚围着关城,一座挨着一座,竟似望不到尽头。

  关下便是弱水河谷,崖壁被修的光滑如镜。

  仿佛拿尺子量过,左右各有一排地洞,排成整整齐齐的两道线,延绵数里。

  再往北看,合黎山下营帐无数,就如数不清的白蚂蚁,又密又集。

  翻过山梁,便是已屯垦两年的粮田。田中禾苗虽不壮,但至少已长满了整块田地,鲜有如癣一般的空余。

  田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弱,似是在锄草。

  而远处,一道道黑烟而起,直冲云宵。粗粗一数,竟有七八股之多。

  沿山下的阔道中,车队排着长龙,往黑烟之处行进。

  李承志自然之处,冒烟之处便是矿场,那车队之中所载之物,自然就是予三十里之东采出的矿沙。

  站在关城之上,李承志感慨万千。

  便是他看到这般光景,也如奇迹一般。但凡再换個人来,谁敢想像两年以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扪心自问,就算换成是他,能不能在短短两年内,将镇夷经营成这等景像?

  更何况翻过合黎山,还有宽广足有数百里的西海牧场?

  皇甫让往前一步,凑近李承志身侧:“前年初冬,接到郎君急报,四兄便征昭丁壮,修整河壁、河滩,凿挖山洞、窝坑。同时发动妇弱,织毡缝帐。

  至去年五六月间,陆续有罪军、流民运来之时,皆有所居之处。五万余户皆未在西海冻伤一家,病死一口……

  而后四兄又助怀仁公(李始良)分编民户、丁壮,于寒冬来临之际,在沿河两岸垦田近万顷,修渠足千里……又将红山矿场扩大了一倍有余,并沿合黎山,各修烽墙五十里……”

  “我知道了!”李承志轻声打断道。

  便是皇甫让不说,李承志也心知肚明:眼前有此景像,李松功高至伟。

  如今的西海,比他想像之中的还要完美。

  若非如此,李松犯了那般大的错,他怎可能将其轻拿轻放?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可能犯一次错,就将人一棍子打死,再不给改正错误的机会。

  况且严格来论,李松是无心之举,并非十恶不赦。而做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不能单单以结果论罪,还要顾及其他。

  就如此时的皇甫让。

  与其他李氏仆臣相比,无论是领军、布阵、征伐,还是驭下,皇甫让的能力并不比李松差

  谷慍

  而相较于沉稳,冷静,皇甫让也不弱于李亮。

  更难能可贵的是,皇甫让非常清醒,行事极有分寸。

  他从来都不会仗着李承志的看重与信任,便扬扬自得。更不会凭着能力强,功劳多,就指手划脚,吏或是擅做主张。

  且并非事事都唯唯诺诺,反而极有见解与主张。与他相比,李丰都要差许多。

  不过是出于私心,所以建立商会、驿站,并组建暗谍暗谍组织之时,李承志才会以李丰为主,皇甫让为辅。

  而这样一个极能拎的清的人,按常理对李松之事该是万般忌讳,避如蛇蝎才对,但皇甫让偏偏就予此时说出了这么一番言论,其意不言自喻:李松功高劳苦,德高望重,还望郎君三思……

  皇甫让这是怕自己秋后算帐,寒了其他人的心?

  李承志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往日之因,今日之果,看来他狡诈多疑的形像,早已深入人心。

  不怪皇甫让如此,委实是当初的李承志自信心严重不足。所以才会在李松率军循往河西之时,堂而皇之的让李亮、皇甫等人监视、制衡李松……

  但李承志并不后悔。

  御下之道,恩威并重,若非他有预料,李松绝对不止阳奉阳违,逼着他造反这一步。

  看他建言李始良,趁朝廷换将之际抢掳西凉州就知道,李松的野心怕是已经膨胀到连李承志都心惊的地步。

  所以,只要李松转不过这个变,李承志就不会让他领一个兵……

  他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放心,我再是不智,也还未到自掘根基的程度……”

  皇甫让讪讪一笑,暗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猛的一松,才知甲衬下的中衣竟都已被冷汁湿透。

  刚才这番话,他已想了大半年。而自从知道李承志假死脱身,欲往西海主持大局之时,皇甫让更是辗转难眠,寝安难安。

  李松纵有万般不对,但这两年来,他就如定海神针,使西海从无到有。

  只凭这一点,军中也罢,民中也罢,对李松钦佩有加,感恩戴德之辈大有人在。

  所以便是要罚,更或是杀,也绝不该是现在。至少也该等个一两年,待李承志掌控大局,待李松的影响微乎其微之时,也行计较也不迟。

  皇甫让痛定思痛,以为大好局面不能因为一时得失而毁于一旦。故而最终还是勇气战胜了理智,才有今日这一幕。

  他正准备岔开话题,好缓解一下凝重的气氛,又听远处传来了一声哨响。

  凝目看去,只见一队甲骑自山北而来,一杆佑大的番旗迎风飘展,旗上乡着一个墨黑的“李”字,分外醒目。

  “应是怀仁公……想必得知郎君已至镇夷,特来……会晤……”

  说到“会晤”两个字时,皇甫让下意识的一顿。

  他本来想说“拜见”,但直觉不妥,所以才改了口。

  “都已让任光转告予伯父,我不日就会往西海,他又何必奔波,急行这数百里?”

  李承志边往城下走,边叹着气,“随我下楼迎接!”

  皇甫让恭身应诺,心中却不以为然。

  于整个西海而言,李松功高劳苦不假,德高望重也非虚言。但予深知底理的李氏仆臣、泾州旧部而言,李承志才是定海神针。

  李松若真是天纵其才,为何以往无任何声名,沉寂四载有余,才一鸣惊人?

  只因李承志事无巨细,事事处处都有安排,李松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才有西海今日之景像。

  若无李承志,何来的纵横西海的四千战兵?

  若无李承志,何人能知河西竟有这般广袤千里、可垦田无数,水草肥美的宝地?

  若非李承志,李氏何来冶金锻甲、配制火器的秘方,又有何人能知,埋于合黎山下的铁矿、悬黎宝珠?

  若无李承志,也就更无这两年辗转运来河西的诸多粮草,并近十万民户……

  就如做菜,李承志运来了食材、锅灶,甚至架起了火,配好了调料,并将诸步烹制之法列了个详尽,李松只需照着做就行了。

  孰高孰低,一眼便知……

  是以越是清楚西海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人,越是对李承志敬重,甚至是畏惧。

  李始仆臣、泾州旧部如此,李始贤、李始良二兄弟亦如此。

  所以,即便李承志依旧以为李始良是大伯,是长辈,但李始良绝对已经不敢这么想了。

  果不其然,看到立于城门之下,银丝随风飘舞那道身影,足还离着数十步,李始良就靳停了战马。而后翻身下鞍,急步走了过来。

  李承志笑吟吟的迎了上去,但距丈余之时,李始良就已驻足,而后往下一揖。

  心知李始良之意,但众目睽睽之下,李承志哪会让他拜下去。他往前两步,双臂一横,就将李始良稳稳的托了起来。

  “伯父何需如此?”

  李始良一声长叹,看着眼前这张俊美非凡的脸,既是佩服,又是感慨,甚至有些怀疑。

  若非与二郞足有七八分相像,他都怀疑这是不是李家的种?

  随李始贤初到西海之时,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一百年前于西凉建国,坐拥敦煌、沙州、酒泉数郡的陇西李氏,有无今日之光景?

  而这一切,只是李承志于两年之间便有无到有,且仅仅只是开端。

  李氏之王图霸业,指日可待……

  一想到这里,李始良就止不住的兴奋,仿佛浑身的毛孔都在颤抖。

  莫说做揖,那怕跪下给李承志磕头,他也甘之若饴……

  拜已是拜不下去了,但李承志总不能把他的嘴也封住吧?

  “主臣有别,万不可与长幼混为一谈,怀仁拜你,天经地义……”

  李承志微微一顿,温声笑道:“伯父之心意,承志明白,但时机未到……”

  说着话,他便攀着李始良的手臂往城内走去:“城外风大,待入城后与大伯叙旧也不迟!”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