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种田战记

395、施粥

穿越种田战记 陌雪九歌 5210 2024-01-30 13:30

  对于要盖青砖瓦房的这几户人家,村长非常支持。

  村里人能有人家盖青砖瓦房他很高兴,说明他治理有方,在他的带领下,盖起来青砖瓦房,这事儿传出去,他也备有面子。

  周老爹提议在村里盖个私塾,他家工作坊里有个教书先生,逃荒到这的,那人打算带着家人在赤山村落户,就差去衙门走流程了。

  这事教书先生跟他提起的,他想在赤山村落户,如果村长同意,他愿意给村里的孩子启蒙教书,只需要收取少量粮食当束缚就行。

  这事一提,村长立马就高兴的答应了,村里人也都同意。

  这可是好事,今后他们家娃也能识几个大字,谁不乐意呢。

  最高兴的还是周老爹,如今周家收入还不错,他本打算年后让家里几个小的送去学堂,但他乖儿子跟小景太小了,送去启蒙也不舍得,但他知道这两小子是读书的好苗子,这耽误不得。

  还有小三,小三时不时会犯病,他担心小三受欺负。

  小天太皮,要是招惹到别人跟别人打架打不过怎么办。

  周舟太乖了,这性子很容易吃亏。

  还有他三个宝贝外孙,一看就是好欺负的呀。

  周老爹不知道想哪去了,只是送去学堂启蒙,搞得送去社会打拼似的。

  还有,他的担心纯属是多余的啊。

  就这样,周老爹纠结了好一阵子,直到小三跟他说叫村长在村里盖个私塾,在他们家上工的一位夫子愿意当教书先生。

  周老爹一听,这好呀,在村里盖个私塾,他就不用担心自家娃受欺负了。

  教书先生跟他说想在赤山村落户,他就更高兴了,拍着胸脯保证道一定帮他在赤山村落户。

  村里盖私塾这事,小三可不是随口一提的,而是有规划的。

  村里的娃子可是赤山村的未来,他可不希望这些娃子为了能当上童工就沾沾自喜,他们的未来还很长,所以他不介意帮他们一把。

  盖私塾是小目标,将来他们还要盖学院。

  这事告一段落,村长提议在村里建个养猪场。

  搞养猪场以前是想都不敢想,这么大的工程,方圆百里的村子里也只有富裕的梨花村搞得起来。

  以前,村长十分羡慕梨花村村长搞的养猪场,虽然是整个村子一起办的,但也很了不起了,离梨花村近的村子想要买点肉食都是直接去梨花村买的。

  现在,他们村也慢慢地充裕起来了,他也想集结大伙儿的力量搞个养猪场,虽然机会不是很大,但他还是想争取一下。

  一听到养猪,周老爹两眼发光,就算村长不提,他家也是要搞的,这事儿必须支持:“我同意!我家出三头猪仔,猪舍我家包了!”

  头一次见周南这么大方,大伙儿都懵了,怀疑的看着周南。

  村长想得更多,“你家也要建养猪场?”

  周老爹神气道:“那当然!村里的养猪场我家也参一份,到时候要是我家的养猪场建得比村里的大,你们别酸就是。”

  村里人:“……”

  有了周南带头,村长咬咬牙,“我家也出三头!”

  村长家虽然也有个小厂,但盖了客栈,资金也是短缺,但是周家都出了三头,他可不想落下面子。

  接着,老周家,小周家各家愿意出一头。

  陆陆续续的,其他人家也发声了。

  最后,人多力量大,共计二十六头小猪仔。

  初十过后,天刚亮,罗山县的的富户催着家里的下人赶紧把熬好的稀粥搬到车上,然后浩浩荡荡的往城外去。

  城外,躺着站着大批的附近州城涌过来的难民。

  城门口一里内,围着大批的官兵,一层带长矛的,一层带大刀的,一层弓箭手,还要一层少数的骑兵压轴,把城门口一里内围得水泄不通。

  这是为了城内富户施粥安全建起的防御,也是为了城内人的安全,一里外的人一闹,城门就关起来,防止难民进城搞事。

  今年的罗山县涌过来的难民比去年还多,闹事的不少,还好有惊无险的压下去了。

  能把这么多人镇住,除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女杀神,还有就是施粥。

  今年的难民额外的多,施粥的……也额外的多。

  施粥的都是大善人?非也!

  “吱呀——”

  厚重的城门缓缓地打开了。

  难民们开始躁动起来,被各户的私人户卫整顿一下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城门一里外,排了将近一百条队伍。城内的富户侍卫维持着秩序,敢插队的踢出去,敢推搡引躁动的拉到后面排队去,敢煽风点火闹事的直接砍了。

  为了城内的安全,富户们可不会心慈手软。

  县令大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狠时必须狠。

  除了砍头把人镇住,前面的几条在难民心里也是有重量的,踢出去了就得重新排队,那离领粥的距离简直是遥遥无期,被拉到后面也是煎熬。

  很快,各家富户的管事熟练的到安排到的难民队伍前,官兵内,一百米的距离搭棚子施粥。

  官兵每次放二十个人进去排队,领完五个人后,才把后面的五个人补进去。

  这个小队伍,各家也安排了身强力壮的带着棍棒的护卫看着,人数也是二十人。

  城内的富户拍死,但又忍不住诱惑,所以层层把关。

  第一个排队领粥的很快领到了一碗粥,然后接受盘查。

  之前有记录的去城门做过劳力的随便抽几个在城内的问题,过了就安排进去做工。

  有问题的关押起来交给衙门。

  城外的难民除了领到的粥,可以选择去城里做工,打底八个小时两个黑馒头一碗野菜汤一碗稀粥,额外的工时,一个时辰换一碗野菜汤,两个时辰换一个黑馒头。

  难民们都是早上进城,傍晚关城门时送出来,想做额外的工时非常难,而且工时不累加,一天过后清零。

  这些法子还是从赤山村传出来的,县城这边也借鉴了,然后很多地方招难民做工的地方都借鉴了,而且非常统一默契的给多少粮,绝不多给,也不少给,给多了招贼,给少人人家不干。

  这种类似以工代赈的法子也是因环境而顺利实施的,如果罗山县没有受灾,蕨根粉工厂没有办起,良田变荒田,没有谁愿意跟着赤山村这样干的。

  现在天时地利,又有利益可分,推行起来就顺利了。

  领粥的不一定都能进去上工,目前只有力气大的,有技术的才能进去,而且人家还挑挑捡捡。

  老弱妇孺之类的就没想过进城进村挣口粮,老老实实领粥就行,竞争太大了。

  县令在城墙上看着下面的难民,咽了咽口水,可惜了,他把衙门内的粮食都预支出来了,不能招更多的人。

  如今,衙门修葺好了,城内的建设也在修建,开荒的劳力也充足,要不是没钱没粮,他都想再招一批人把城墙巩固一番。

  城里的暴发户这时就嘚瑟了,他们虽然没什么地位,又没权,但他们有钱有粮啊!

  招难民开荒种地,伐木取材去周家换吐金兽办工厂。

  如今,周家的水碓生产量上来了,如今只要用一定的木材就能换到,没原材料的只能继续排队。

  城内的工厂很快的把本地的贫民消化掉了,开工厂的也是赚了盆满钵满。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