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虏恐怕万万没有想到,在城外挖掘的纵横壕沟,倒给土营的掘进提供了隐蔽和便利的条件。
挖出来的土,运进坑道的木板立柱,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且不易被建虏所发觉。
当然,对于坑道爆破知识的匮乏,也是成功的最大保障。不明白原理,建虏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瓮「地听」之术。
尽管「地听」可能最早应用于战国时期的城防战,可早已失传。建虏专攻《三国演义》,可不是《墨子》。
在《墨子・备穴》记载:当守城者发现敌军开掘地道时,在城内墙下挖井,井中放置一缸,缸口蒙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的动静。
只不过,就算建虏会「地听」之术,也不可能有破坏坑道爆破之法。
如果是郭大靖的话,也只能采取对挖战术,或者是用火炮轰击地面,力争使坑道崩塌。
只要坑道爆破成功,不仅能一举破城,还能杀伤大量的敌人。比起红夷大炮耗费的火药炮弹,真的算不了什么。
虽然不是双层坑道爆破,但郭大靖已经想好了战术,能让建虏付出惨重的代价。并使东江军在破城之初,占据极大的主动,有更多的兵力杀入城中。
郭大靖送走了耿名战,便立刻下达了命令,命令各部抓紧时间,务必在两天之内做好准备。
早做好准备,哪怕是掘进出现意外,时间拖晚,也能做到有备无患,随时能够展开行动。
建虏想利用辽阳城,拖住东江军进攻的步伐。虽然东江军的兵力比较雄厚,但建虏的目的,也是部分达到。
城内有三四万的敌人,就算是再节省,也需要差不多相当的兵力来围困。而且,在继续北进的时候,不能够令人放心。
但出乎建虏意料的,恐怕就是东江军破城的速度。不是数月,也不是一月,甚至连十天半月都撑不住。
建虏的作战计划和北迁,都是按照预估的最短的时间来实施的。
东江军的迅速破城,大举北上,肯定会让建虏措手不及,陷入混乱。甚至是忙中出错,给东西两路东江军的突袭造成机会。
郭大靖思虑已定,张焘和毛承禄也先后赶到,随便聊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沿浑河北上之后,千万要记得,不可轻易登陆作战。」郭大靖看着毛承禄,郑重地提醒道:「建虏在沈阳还有不少兵力,不可不防。」
「而且――」郭大靖继续说道:「你们的任务是牵制建虏,造成陈师浑河,切断建虏退路的态势。使辽沈之间的建虏心无战志,有助于主力的推进。」
毛承禄眨巴着眼睛,明显有些不甘心,说道:「如果确有机会的话,是不是可以登陆?」
郭大靖对此也有些无奈,毕竟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他不可能遥控指挥,还是要看将领们的素质。
「当然,根据具体形势,你可以临机决断。」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我把总体的布置跟你们说一下,应该有助于你们的行动。」
郭大靖已经布置好了中路和东路的行动,要三路配合默契,就必须让将领们有全局意识。
听完郭大靖的讲述,毛承禄和张焘对视了一眼,震惊之色在脸上闪过。
主力的中路突击,不算是出乎预料,只是时间上有所提前。但东路的弃沈阳于不顾,突袭敌后,确实是他们想不到的。
「沈阳不过是座城池,如何攻取,都不重要。」郭大靖伸手在地图上点了点,说道:「不过是有些政治意义,能让朝廷那边满意罢了。」
毛承禄的脸有些发热,如此轻描淡写,他倒把沈阳看得很重,认为先攻进城是大功一件,就想着争到手。
可从郭大靖的布置,便可以看出,攻取多少城镇不算重要,主要是杀伤建虏的用生力量。
当然,建虏大败退之后,所有的城镇都是会光复的。但要以攻城拔寨为目的,就落了下乘。
「末将明白了。」毛承禄思考半晌,终于点头应承,说道:「此次北上,以多杀伤建虏、少伤亡己军为要,绝不轻敌冒进、争功行险。」
郭大靖哈哈一笑,身体放松下来,往椅中一靠,说道:「很好,能有此觉悟,足以证明本帅没看错。」
对于毛承禄,郭大靖是最不放心的。碍于毛文龙侄子这层关系,还不得不稍有照顾。
如果西路军由刘兴治、李维鸾,或其他将领统率,郭大靖的提醒和告诫不用多说,一遍就能牢记在心。
好在毛承禄也想清楚了,要是在郭大靖心中留了坏印象,争多大的功都没用。这个坏印象,可能是贪功冒进,也可能是本部人马损失惨重。
来日方长,只要他还想继续军旅生涯,就得在辽东混,在郭大靖手下听令是肯定的。
听到郭大靖的夸赞,毛承禄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笑道:「郭帅时常教诲,末将都时时牢记,不敢或忘。」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本帅也不是神仙,更不敢称名将。甚至可以说是谨小慎微,没有什么魄力。但对于战争,还是有些独到见解的。胜利就在眼前,以最稳妥的方式获取,也就是了。」
张焘笑了笑,说道:「郭帅的稳妥中,却也有凌厉杀招。三大飞骑团突袭敌后,恐怕是建虏做梦也想不到的。」
郭大靖略有些得意,但随即收敛起来,缓缓说道:「说到突袭敌后,如果水路畅通,你们完成牵制任务,摧毁敌浮桥后,倒也可以直扑抚顺。」
「这样可以嘛?」毛承禄有些惊异,没想到还能如此深入。
虽然飞骑团奔袭敌后烧杀破坏,可到底是以快为主,如狂风卷地般刮过,不会太过细致。步兵则不同,象飞骑绕过的城镇,他们却可以攻打。
「怎么不可以?」郭大靖微笑着说道:「建虏战败之后,军民会四处窜逃,我军追击起来,也不必太进讲究战阵,穷追猛打就是了。」
建虏大溃败时,自然不必再谨慎小心地稳步推进。伟人不是有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嘛!
毛承禄若有所悟,看着地图有些出神。
建虏或许北窜科尔沁,或许东逃建州。抚顺作为东逃的必经之路,再往东便是来顺关和萨尔浒,位置不可谓不重要。
占领抚顺,不仅为飞骑提供了可靠的后路保障,更堵死了建虏的东逃之路,可谓是一举两得。
依着郭大靖的雄心壮志,辽东边墙将不会是界限,建州也不会再有建虏。前协跟在飞骑身后杀入敌后,便能完成很多骑兵难以完成的任务。
毛承禄的目光终于不再局限于沈阳,沈阳也不会再爆发大战。建虏没那么蠢,在后方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还要死守。
「末将明白了。」毛承禄躬身道:「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部队的行动,争取最大的战果。」
什么叫战果,郭大靖已经说得清楚,不是拿下几座城池,而是杀死杀伤俘虏多少敌人。
郭大靖点了点头,看似很满意,很赞赏,转过头笑着对张焘说道:「水师既要运输粮弹物资,又要载兵北上,着实辛苦。等到辽东平定,朝廷叙功………」
张焘连忙摆手,笑道:「什么叙功不叙功的,水师也是东江军一部,听令行事乃是本分。」
郭大靖呵呵一笑,也不再客套。对于张焘,让他看重的是将来,纵横四海,全要靠水师,或者应该称为海军。
没有人不想扬名
,没有人不想得利。名利,是谁都难以抵制的诱惑,也可以称之为动力。
张焘同样也是个普通人,之所以在平辽大战中不争不抢,关键在于郭大靖已经给他交了底,发展水师是平辽之后坚定不移的战略。
为了开阔张焘的眼界,郭大靖特意让他接触西夷人,给他讲述亚洲之大,世界之大,争霸海洋才是将来的主题。
与辽阔无边的大海相比,与海外富饶又孱弱的土地相比,辽东在张焘的眼中是越来越小。
「几十艘炮舰,几千士兵,就足以在海外打下数个辽东大小的地盘,甚至能做个土皇帝……」
郭大靖的大逆不道,在张焘看来,却是宏图大志。
东江水师不能满足于在黄渤海称雄,郑家丰厚的海贸利润,让郭大靖眼红,也让张焘心中不平。
前途是光明的,张焘从郭大靖的实际行动中,也知道他不是说说而已,确实在向着目标努力。
以红夷大炮和买船为例,在辽东还未平定的时候,肯花费自己的钱财,为水师投入的,难道还是虚言不成?
郭大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不管是毛承禄,还是张焘,在态度上的端正,让他放心。
这就是权威的力量,郭大靖送走了张寿和毛承禄,坐在椅中若有所思。
平辽的胜利,就在眼前。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东江军的伤亡情况,这却是郭大靖所无法控制的。
比如飞骑团的深入敌人,比如水师和前协的行动,能够遇到什么情况,现在根本无法确定。
但这已经不能影响到大局,就算拼光了这两支部队,建虏也必然遭到重创,不可能轻松地获得胜利。
这样的结果虽然令人心痛,但既想获得最大的战果,为日后的长治久安打基础,又不想多付出代价,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思虑半晌,郭大靖觉得已经计算得细致,安排得周到,便拿起桌案上的情报阅看起来。
这些都是各部每天都在报上来的,并不是紧急军情。
但郭大靖还是从中找到了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太子河北岸的建虏,在兵力上,好象减少了。
「建虏可能在向沈阳集中兵力,也可能在退守虎皮驿、奉集堡、白塔铺,或者抽兵加强对浑河的监视……」
郭大靖得出了三个判断,发现并不太影响后续计划的进行。
既然已经被分断在太子河以北,辽阳战事已经无法插手,赖在北岸也确实没啥作用。
「看来,中路突击的阻力应该不会很大。至少在前五六十里,建虏无险可守,抵挡不住火力强大的己军。」
「那是不是可以提前登陆作战,先建立稳固的桥头堡,以便随时可以发力,向北加速推进?」
郭大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案,思索着根据建虏的调动,也灵活地进行计划的调整。
「目前有特战营和右协,还有未乘船出动的前协,共是三协兵力,足够登陆作战了。」
「水师的炮船也在,正好可以提供火力支援,使得登陆能够顺利,最好能将建虏击退到十里之外,了解不到辽阳城发生的状况。」
郭大靖反复思考权衡,终于下定了决心,再次发出了命令,急召各部将领赶来会议。
等冯西建、李维鸾,以及张焘、毛承禄再次来到大帐时,郭大靖不禁自嘲地笑道:「刚刚布置完行动计划,却又临时有变,让诸位受累了。」
「郭帅不必客气。」张焘率先说道:「军情有变,行动便有变,这是常情。」
毛承禄也赶忙说道:「正是如此。郭帅审时度势,灵活调整计划,才是名将所为。」
这两人却是刚走即回
,郭大靖的抱歉,也主要是对他们说的。
郭大靖伸手示意几个坐下,通报了最新的军情,又把自己的行动计划讲述出来。
「明日渡河登陆作战,我部保证完成任务。」冯西建和李维鸾交换了眼色,都认为没有行动没有问题。
张焘沉吟了一下,说道:「浮桥已搭设一半,加快进度的话,明日可成。登陆的船只也能备好,全力配合友军。」
毛承禄笑着说道:「虽然是作为预备队,但好歹也有那么点登陆作战的经验,能与友军分享一下。」
「既然都没有问题,那便详细商议一番。」郭大靖甚为满意,笑着说道:「把具体的计划敲定下来,明日本帅会亲临观摩。」
说是观摩,其实第一次登陆作战,也就是镇江堡之役,却是郭大靖亲自指挥的。而东江军登陆作战的战术打法,也基本上是以那次实战作为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