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条鞭法!
如此魄力,震慑人心。
时间仿佛凝滞一般,朱棣僵在原地,微张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片刻之后,朱棣紧锁眉头,忽而问道:“你就不怕影响自己的地位?”
“以前他们没那个本事。”
“我既然是皇太孙的身份,就有帮助大明发展的义务。大明发展的好,日后我若坐在您的位子上,那也能够轻松许多。”
旁边的太监轻咳两声。
朱棣还没死呢,他便如此直言不讳,提及称帝之事,未免有些大不敬。
朱棣双眼微眯,“如此说话,你就不怕朕治你的罪?就不怕朕对你心存忌惮?”
朱瞻基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是有些害怕的。”
“不过,您是我的皇爷爷,是一国之君,是我的亲人。比起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我更愿做一个与您坦露心迹之人。”
如果在自己的亲人面前,还要纠结再三,和那些献媚的大臣一样战战兢兢,那就没什么意思。
“自古帝王无情家,你是不是把朕看得太好说话?”
朱棣大喘气胡子,也跟着微微晃动。
虽然眉头紧拧,但朱瞻基知道,他并不是真正的生气。
大概是因为扮演那个铁血无情的角色太久,北朱瞻基突然看穿,有些不适应,他试图挽回一下形象吧。
只是,在外人面前,朱瞻基可以圆滑的撒谎。在亲人,尤其是朱棣面前,他做不到。
“您都说了是自古,那都是过去的皇帝,可咱老朱家不同!”
“如果我们不讲究血性,那就愧对于太祖的勇猛。”
此言一出,朱棣忽而长声大笑,重重地拍着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赏之意,“好你个臭小子,真是把朕拿捏的死死的,不过这句话说的好,朕爱听!”
朱棣一笑,气氛忽然就松了下来,就连旁边的太监宫女也随之长舒一口气。
这爷孙俩还真是不消停,有必要玩的这么开放?
他们倒是气定神闲之苦了,这些伺候的人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朱棣这人为什么喜欢杀人,就是因为他不放心,和太祖朱元璋一样,喜欢猜忌而生性多疑。
太子朱高炽老实孝顺,朱瞻基则重视亲情,坦诚相待,这不就是他想要的和睦?
此二人,他最是信任也!
稍微收敛了情绪,朱棣有继续道:你刚才说非要插手这件事,可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不错,我想做的便是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朱棣一头雾水,“何为一条鞭法?”
这听起来总感觉怪怪的。
“一条鞭法,简而言之便是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地的多少,来规定他们需要缴纳的税收。”
他们现在的政策,可以说是大一统而行,对于不少家庭的负担还是比较重。
朱棣略微感兴趣:“继续说说。”
“比如田越多,收成越多,缴纳的赋税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朱棣有些不通透,“哦,不是应该越多交的越多,少的则减轻负担,交的少?”
这听起来就不公平,恐怕连实行下去的资本都没有,就会被那些大臣严厉否决。
朱瞻基缓缓在他面前踱步,从容有序,十分自信:“刚才我说过,现在老百姓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因为自己要去做别人的田,租金加重,他们的收成减少还要交付税,多重负担才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如果,他们有自己的田地呢?”
朱棣怎么越听越迷糊,“他们如何能拥有自己的田地,把田地买回来?”
恐怕那些地主不会轻易放手,价格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承受得住的。
朱瞻基也理解,所以当然不会有这么蠢的想法。
“天下最初,这些田地原本的模样也都是荒草丛生的无人之地,能够有现在的样子,全是被老百姓费心费力的开垦出来。”
“刚才我所说的一条编法,以良田收成多少,来定义他们所需要交的赋税。”
“如果老百姓想要有更多的田,我们便可鼓励开垦荒地,开出来的地都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而且还能大幅度减少赋税。”
“在这种情况下,您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这个答案不用多想,肯定是积极的开垦荒地。
自己当地主不仅不用交租金,还能根据土地的面积而减少赋税,收入也更多。
这种情况下,土地越多,地主的地便会逐渐处于荒废状态,无人去租。
久而久之,那些地主便不会再以笼络田地,收租为主要的赚钱来路。
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的轻松下来。
“那你的意思是,地主手里的地也要交赋税?”
朱瞻基不假思索:“自然啊!”
“土地是他们的,他们为何不交?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呗!”
这形容的还真是……十分贴切啊。
“老百姓有独立自主开荒地的能力,没有人租他们的地,他们非但没收入,还要承担土地赋税,又能撑多久?”
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将手中的地放出去或者低价出售,反正他们从来都不是自己想中。
只要给老百姓一片地,他们就能活出一片新天地。
这个想法十分不错,朱棣是打心眼里认同,但又颇为纠结:“只怕那些人会不同意……”
朝堂多部分官员,也是地主之一。
这种严重触碰利益的事情,他们怎会善罢甘休,是开会结盟起来全力抵制。
朱瞻基声色俱厉:“由不得他们不同意,您才是皇帝!”
“土地交税,就是国家规定。老百姓开垦荒地又没犯法,行,一切合情合理,纵然他们有万般不愿,也只能憋着!”
但凡这里面有一条不合理的地方,他们可以随时拎出来大做文章,可有吗?
就算真找出来了,那肯定是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