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告御状!微臣冤闭嘴!老朱震怒!
院落中。
宋隐和徐达二人,正神情安逸地躺在吊床上聊天。
“宋老弟,平日里见你文质彬彬的,出手时也够狠辣啊!”
“若不是我反应快,那家伙早被你打爆了。”
徐达这么说,宋隐自然不乐意了。
“少来,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那脚踢得比我重多了。”
“我才没想到呢,你身为国公,下手可忒黑了。”
“看你那架势,几次都想将他命根给踹断了。”
两人竟然交流起打人窍门,丝毫不在意朱礼回去后会如何给他们穿小鞋?
宋隐不在乎,徐达就更不在乎了。
反正这件事情宋隐占理,而且朱元璋此时对宋隐正上心,肯定不会严惩。
应天府。
六部尚书连夜逃离北平一事,仅十余天就传遍了大明的大街小巷!
朱礼虽说是趁着夜色逃走,回到家中却不得不休养了大半个月,才能有精神上朝。
朝堂上。
五部尚书看到朱礼进来,都露出古怪之色。
不过,他们知道以朱礼那记仇性格,今日早朝,怕是要鸡飞狗跳了。
朱元璋才入座,百官才刚行礼,朱礼就踉跄着上前几步,然后扑通跪在朱元璋面前!
见状,文武
百官都惊讶地愣在原地。
就告状而已,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吗?
就连朱元璋也是被朱礼这动静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朱礼情绪激动地开口,“皇上,臣要弹劾北平官员。”
朱礼乃工部尚书,取消中书省后,尚书权力极大。
他说出弹劾这两个字时,其他尚书和有些官员心里都清楚他要干什么了。
虽说这事在外界传得满城风雨,可现在大明各部门都在忙于科考一事,倒也没人在意。
“你要弹劾谁?”
朱元璋看到朱礼,立马想到此人是自己寻找先祖之地时找到的同族,也算是同宗。
但朱礼能做到工部尚书一位,也算是有点本事。
不过,情分也仅是在朝堂上见面而已。
现在朝堂上大臣,朱元璋的好友兄弟所剩无几,甚至有许多大臣朱元璋都不熟悉。
“臣要弹劾之人,正是北平布政使宋隐。”
“他不但拒绝交出马铃薯!甚至还殴打朝廷命官。”
“皇上,臣被打的愣是在府里养了大半月,才勉强能行走。”
“宋隐明目张胆地违背皇命,公然殴打臣,这分明是不将朝廷律法放在眼里!”
“臣请皇上重罚宋隐,将其革
职斩首!杀鸡儆猴!”
朱礼不停述说,说得嗓音沙哑,双目通红,泪水在眼眸中打转。
一副受到了无尽虐待的样子,让不知情者见了都替他委屈。
朱元璋见朱礼如此委屈的样子,惊愕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可听到是宋隐将朱礼打得这么惨,而且还公然挑衅皇命时,朱元璋脸色瞬间黑如锅底。
“殴打朝廷重臣,还违抗皇令?”
“真是如此吗?”
朱元璋双拳紧握,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这宋隐闹腾一阵,消停一阵。
闹闹也就罢了,自己还能视而不见!
可现在,他竟然打起了朝廷重臣!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无论如何,六部尚书去北平,是领旨而去,岂能随意殴打?
朱元璋眼珠一转,看向其他尚书。
“你们当时也在场吧,说说怎么回事?”
朱元璋虽说心里一阵火大,却不是昏君,何况他还是比较了解宋隐,虽说这王八蛋确实也做得出这种事来。
但宋隐不是鲁莽之人,更不会如此无礼。
先搞清楚事情真相,再做出决定。
见朱元璋询问,五部尚书面面相觑。
没人想当出头鸟,最后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赵
昌身上。
看着这些王八蛋看向自己,赵昌心里暗骂了一句,才开口。
“启禀皇上!”
“其中另有隐情!”
赵昌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朱礼则是双目圆睁,怨恨的=盯着赵昌。
朱元璋闻言,好奇心起。
他松开拳头追问,“什么隐情?”
“皇上,我们前往北平找宋隐商议马铃薯一事,宋隐也盛情接待我们,但是工部尚书开口就要把所有马铃薯都带走,而且还当面辱骂宋隐是狗。”
“宋隐气不过这才出手的。”
“按理说,马铃薯是宋隐从海外引进的,也唯有他了解马铃薯的习性。”
“即便是朝廷要马铃薯,也要先了解一下,但工部尚书此举跟明抢没有什么区别,宋隐又怎么可能会答应。”
“而且他还出言激怒宋隐,宋隐受不住才出手的。”
赵昌的解释,让满朝文武看向朱礼的目光都寻味起来。
就连朱元璋也满脸不悦。
宋隐何许人也?
那是将小小沛县改造成敢与州府媲美的能臣!
那是能让福建破茧成蝶,让国库拥有史无前例,库银充足的人。
朱礼却如此不客气地发号施令!
甚至出言侮辱?
还想掠夺人家的神粮?
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听到赵昌如此解释,朱礼立刻就慌了神。
赵昌此言居然将所有责任,都算到自己头上!
从而导致群臣不屑一顾地注视自己,谁受得住。
朱礼一脸焦急,连忙对朱元璋喊冤,“皇上,微臣冤枉!这宋隐简直嚣张到了极点,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还敢对我动手!”
“皇上,宋隐今日敢违抗皇命,殴打臣,他日定然会对皇上大不敬啊!”
朱礼不停挑拨离间。
他今日上朝,就是为了报当日之仇,却没有料到向来好说话的赵昌会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推。
可惜朱礼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出局势对他不利。
宋隐现今在朝廷内外的地位,又岂是他一个工部尚书动得了的。
况且,他原本就有错在先。
朱元璋见朱礼还在喋喋不休地叫屈,有些不耐烦了。
“行了!住口!”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呵斥,一脸的不耐之色。
原以为宋隐这小子狗胆包天。
听了赵昌解释,朱元璋才恍然大悟。
其他同行的尚书无人反对,也证实赵昌所言不假。
朱元璋要是不知道真相才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