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臣无怨无悔
如果因为这个决定,其他国家想要孤立我们,那就让他们来吧。至少,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国家不会因内忧而崩溃。”
众将默然,各怀心思但无人再言。
他们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愿意为了大乾的稳固,担负起所有的压力和不满,即便是天怒人怨。
宁霄走回龙椅,坐了下来,目光如炬:“这场战争给了我们太多教训,也让我们看清了敌人的真面目。
我不会允许大乾因为我的犹豫和软弱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是我作为一国之君,对大乾,对各位,乃至对那些已经为国捐躯的将士和百姓的责任。”
众将再次拱手行礼,对于宁霄的决定,他们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他的决心和担当,无不由衷地表示敬意。
宁霄点了点头,示意大家退下。当最后一个将领走出大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大乾的未来,但正因如此,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宁霄的话让众将骤然陷入沉默。空气中仿佛凝结了一股寒气,使得原本庄严的大堂更加压抑。
就在这时,卢成伟缓缓站了起来,深吸一口气,凝重地说道
“陛下,我支持您的决定。然而,这罪名不应由陛下来承担,臣愿意负责坑杀这些俘虏。”
宁霄微微侧头,锐利的目光瞬间掠过卢成伟的脸。“你明白这么做的后果?”他问。
卢成伟拱手道:“明白。但这是战争,有时候必需的决定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若能为大乾减轻一些负担,臣死而无憾。”
宁霄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就由你去做吧。”
众将无不心生敬意。卢成伟做出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承担所有可能产生的非议和压力,但他无怨无悔。
几日后,宁霄带兵回城,一路上城市、乡村的人们都出来迎接,挥舞着大乾的国旗,
热泪盈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皇帝和大乾军队的崇拜与感激。
然而,几天后,消息传来,卢成伟坑杀数十万俘虏的事震惊了各国。
从邻国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几乎所有人都在谴责大乾的所作所为,言辞愈发激烈。
宁霄接到这些反应后,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他闭上眼睛,用手掌捏了捏自己的太阳穴,然后再次坐直了身体。
“陛下,几个国家甚至要求我们处死卢成伟。”赵铁岩走
了进来,将一份密报放在了宁霄的桌前。
宁霄瞥了一眼,微微一笑:“处死卢成伟?他们当真以为我会为了一些外界的舆论压力,去处死一位为国家做出牺牲的忠臣吗?”
赵铁岩微微一笑:“陛下英明。”
宁霄拿起密报,放到了一边:“他们谴责我们没有人道,但战争本身就是人道的崩溃。
卢成伟做出的决定,是为了大乾的稳固和未来,是为了防止更多的血流成河。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记。”
“陛下,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赵铁岩问。
宁霄沉吟了一下:“继续前行,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大乾的脚步。
告诉卢成伟,他没有错,是我命令他去做的。
同时,加强内部的稳固和外交的布局。
我要让那些指责我们的国家明白,大乾不是他们口中的那样容易被击垮的。”
赵铁岩拱手道:“遵命,陛下。”
宁霄目光坚定,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大乾崭露头角的开始,未来的路还长,任重而道远。但不管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压力,他都会带领大乾走向辉煌。
这是他作为大乾皇帝的责任,也是他个人的信仰。
一时间,大乾成了各国口诛笔伐的对象。
但宁霄皇帝并无暇顾及这些外界的非议。走进深宫,穿过一道道垂柳和高高的红墙,他来到了内殿的知事殿。
光线昏暗,落地的烛台发出微弱的光芒,在这片黑暗中投下一道道长长的影子。
“陛下,这次战争,大乾国库已然枯竭。
如今不仅需抚恤死去的将士,还要关注百废待兴、战后重建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一笔极大的资金。”户部尚书高仲明皱着眉,一脸的忧心忡忡。
高仲明平时以精明和慎重著称,但在今天的会议上,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用各种手法去说服皇帝减少开支。
反而,他的表情十分为难。
宁霄轻轻地拂去桌上的灰尘,缓缓说道:“我知道,这次战争对大乾的影响非常巨大。
国库空虚,是当务之急。尚书,你有何高见?”
高仲明看了看在座的其他大臣,包括丞相赵铁岩、太傅卢成伟以及多位将军,最终回答:“陛下,
臣建议开放新的贸易路线和加强与周边友好国家的商业合作,
同时开采一些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宁霄听了,沉吟了片刻:“好,这些建议都很好,但时间成本过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急需大量资金来缓解当
前的困局。”
赵铁岩站了出来:“陛下,考虑到目前的特殊情况,或许我们可以暂时增加赋税,以应急之需。”
宁霄皱了皱眉:“增税?这会加重百姓的负担,我不希望战争的阴影再次落在他们的头上。”
卢成伟此时也站了起来,说:“陛下,既然外界都已经对大乾持负面态度,那么我们不如借机夺取一些敌国的土地和财富,用以补充国库。”
宁霄深深地看了卢成伟一眼,感受到他的决绝。“这是一个大胆的建议,却也是个险峻的道路。但你说得对,现在可能是个好时机。”
高仲明和赵铁岩面面相觑,感受到空气中那凝重而又充满决断的氛围。
“那么就这样定了。”宁霄最终拍板决定,“卢成伟,你负责筹备,高仲明,你负责国内的财政稳定。
赵铁岩,你协助两者,并做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工作。”
三人齐声应道:“遵命,陛下。”
宁霄看了看他们,再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沉重责任。但他清楚,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