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第27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六)

  王艮的论断,还是很多重复,但也不过就是王艮想要解释清楚所导致的。

  众人听罢,各有心思。

  最终杨一清:“新建伯,可否借一步话。”

  王守仁点零头,转身让弟子们去琢磨,自己则跟着众人上了亭子。

  “事情是这样的。”谢迁也没废话,将他揣摩出来的论调,与王守仁讲了一遍。

  “阶级……”

  王守仁听得苦笑起来,果然皇帝自己还是开始透露出来了。

  “阶级者,便是食利者。”王守仁沉默了一下,“荀子曰: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陛下曾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王艮方才也了,皇权、相权、民权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也相制相竞,一国想要统合下,必须要有两种以上的权力合流才校

  所以,皇权为帝皇。

  相权却可以因为不同利益团体,而分成数个方向。

  比如眼下,下农本,则土地为生产资料,于是我们便是地主阶级。

  给我们租佃的百姓,不拥有生产资料,便是佃农阶级。

  我们和佃户可以是相辅相成,也可以是对立剥削,但核心就在于,我们取佃户租子多少。

  倘若我们好心,百姓给我们佃租,每年还能剩下到夏收的粮食,那么我们就有民心,佃农与地主在有限的生产资料之下,便能得到统合。

  倘若我们剥削甚重,佃户就会逃亡,成为流民,然后退无可退之日,就会揭竿而起,到时候有能之人,重新洗牌,再开下,也就顺理成章。

  地主与佃农,是对立的,但也可以相互依存的。

  比如陛下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陛下想要做的就是成为下最大的地主,然后以此来换取民心。

  虽然陛下与我们一样,也是剥削佃农,但陛下巧妙的进行伪装,比如方才的三权之争,以及你们现在所言的阶级之论。

  无非就是矛盾的关系。”

  “等等!矛盾的关系!”杨廷和一下想到了什么,“也就是,陛下曾经教导你的《儒学辩证法》是总纲?”

  “不,《阶级论》才是总纲。”王守仁皱眉摇头,“但那书太过惊世骇俗,在下看完之后,烧了。倘若拿出来,你我,将再无法统。”

  “这……果真?”谢迁大骇。

  “诸公不也已经嗅到了危机吗?”王守仁苦笑道,“《阶级论》里头有言,物竞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句话本身就够令人恐惧了。完全将儒学根本摒弃在外。”

  “完全可以套入法家的言论之郑陛下果然是法家拥趸。”

  毛澄深呼吸,法家强调的就是干预,国家范围内的干预。

  把国家比作,法为阳面,公开的法律,一切的公义。

  术为阴面,阴谋诡计,一切的手段。

  势为君主的权势、威势,一切的裁断。

  “君主作为裁断,设置障碍,筛选下生灵,这是物竞择。

  能从君主筛选之下活下来者,必然是下优胜之人,这就是优胜劣汰。

  但君主作为裁断,必然需要有人依附于权势、威势左右替陛下伸张权力,所以忠于陛下之人存活,不管酷吏还是普通人,这就叫适者生存。”毛澄恍惚着继续道:“所以,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法家的言论啊!

  一切都在发展,于是用进废退,于是……”

  王守仁呆愣看着毛澄,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冥思苦想不得结果的内容,被毛澄一语道破。

  如果用毛澄这一套体系来解释,也就能弄清楚,朱厚照版本的《演论》核心价值观。

  法家的法、术,不过都是为了君主的势服务的。

  比作皇帝。

  物种在相互竞争,就是皇帝在筛选。

  所谓一朝子一朝臣,就是这个道理。

  跳槽也是如此。

  总之,王守仁悟了,他沉默了一下:“看来陛下,压根就不是想要改变理学,而是要把法家体系,彻底替换儒家根基。”

  “这……”众人惊骇万分。

  “可如何驳斥?”杨廷和赶紧问王守仁。

  王守仁思考了一下:“不难,还记得存理、灭人欲、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一套心学理学的概念吗?”

  “心即理也?”杨一清皱眉问。

  心即理也,也就是心理合一的论断,只可惜杨一清他们倒腾出来没几,就被朱厚照一纸期货,直接打到崩溃。

  所有人都跑去炒期货了,谁还他娘的认真听课?

  所以心即理也,至今都没有多少市场。

  “学贵凝知,故而当格物,格物致知如何做?当知行合一。然则人欲难定,便为矛盾,矛盾即理。

  地有无相生,却非恒然,阴阳相交必然相制相竞,是以存理便是知矛盾。

  是故,分析矛盾,分清主次,实事求是,便是存理。

  同时以发展眼光看问题,先解决主要矛盾,再处理次要矛盾,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下变易,志大同而奔康。

  是以朱子曰:仁者,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是故理即仁王也。

  之公理有四:行有常,物竞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仁之公理有四:

  其一,于今时可感应理,故而行有常。

  其二,存理可人合一,故而物竞择。

  其三,致良知可镇平人欲,故而优胜劣汰。

  其四,明明德可明哲保身,故而适者生存。”

  王守仁这一席话,让这群大官表情各异。

  只能,王守仁是大才,他区区调换顺序,就把理学和心学统合,还把朱厚照的《演论》给篡改了。

  第一,行有常怎么解释?王守仁给的解释,就是基于现实,可以感应理,一切的道,毕竟行有常所以理是恒然的。这里就能牵扯上汉代以后独尊儒术的儒家核心思想――人感应。还是在限制皇权。防止皇权过大,危害各家的利益。

  第二,存理,就是要认识矛盾就是理,解决矛盾,就可以做到人合一。我与合一,那么物竞择就落不到自己头上。毕竟我就是,哪有自己砍自己的道理?

  第三,致良知,可以镇平人欲,才能应对优胜劣汰,倘若你连自己的心性都压不住,你指望你能胜出?这里切合的就是心学。

  最后,明明德,可以明哲保身,君子慎独,也要懂得的保护自己的道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活下来。这就是适者生存。

  就是理学占比太少了,反而大部分是心学内容,让杨一清不是很舒服。

  但不得不承认,这一套改下来,心学、理学、王学三学合流,也就成了定局。

  朱厚照想要通过学派之争搞事,也就能被削弱很多下来。

  众人不断盘算其中得失。

  王守仁想了一下:“既然如此,在下便写一本论述,尽快发给陛下批阅。若想要立本正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陛下认可这一套言论,让下认可这一套言论。否则,陛下一定会将法家替换进来,我们宁愿以荀子礼法为核心,也万万不能让法家彻底替代儒学。”

  “善!就这么办!”杨廷和表示赞同。

  毛澄没有反对。

  谢迁思考了以后道:“亡国还是亡下,我还是分得清的。”

  杨一清无奈苦笑道:“罢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时代,你们的了。”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