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发展旅游业,丰富大明的精神生活
宋隐一番话,让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王朝再繁荣昌盛,如果满足现状,停滞不前,那么迟早会亡国。
朱标也被这样的后果吓得不轻。
“你们要时刻谨记宋隐的话,时常警醒自己,再让本宫看到谁不思进取,浑水摸鱼过日子的,就别当官了,回去等死好了。”
朱标趁机警告朝臣,让他们知道,他们跟宋隐的差距相差十万八千里。
就他们这德性,还想处处针对宋隐,简直是活腻歪了。
朱标毫不留情,朝臣一个比一个尴尬,唯唯诺诺地不知如何是好。
朱元璋见状倒是很满意。
这些朝臣是该时不时地敲打一下才好。
不然他们都还以为自己多能耐。
让他们知道自己跟别人比起来,差距在哪里,才知道要从哪方面去改正。
别是朝廷官员,就是地方七品芝麻官,都不是拿着俸禄混日子的地方。
宋隐再次开口,“殿下得没错。”
“咱们再把问题绕回到火车的利用上。”
“通过火车带货提升经济,这个办法不错,但是如果只是依赖这种单一方式的话,自然不校”
“应当要同时兼备别的发展模式。”
此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等人都面露好奇之色。
宋隐微微一笑,“那就是借助火车便利的交通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的大明疆土,经历过很多次改朝换代时战火的洗礼,从而也毁坏了很多东西。”
“但是,却也很多名胜古迹得以保存下来。”
“火车所经之地,就有很多这样的古代遗址。”
宋隐这话,让朝臣们听了更加懵逼,就连朱元璋和朱标也直皱眉头。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若有所思。
怎么有种感觉,宋隐这话里的意思,另有所图。
“宋隐,你不会是想要用这些古代遗址来搞事情吧?”
显然,朱元璋大致猜出了宋隐的心思。
这些古代遗址,本身集休闲及考察于一体的功能,风景优美,非常养眼。
宋隐呵呵笑了,“皇上知我心啊!”
“没错,这些古代遗址,白了就是我华夏民族的历史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了解和考察古代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除了经济要发展起来,精神文明也要丰富才校”
“如果只是物质生活富裕了,但是精神却很空虚,那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古代遗址,这些名胜古迹加以保护,然后发展旅游业。”
“百姓可以通过购买门票方式进行参观。”
“而古代遗址周边,进行商业化运作,商人可以在此售卖商品,增加消费链。”
“有了火车,往返一次既便利又快速,相信百姓们会愿意乘坐火车前往古代遗址进行参观、游玩。”
“现在大明相当富裕,许多百姓都发愁那么多的宝钞如何消费。”
“所以,这些引导百姓消费的项目,百姓一定会喜欢。”
“不同的古代遗址,可以相应举办各种引人向往的活动,从而达到引流目的。”
“而且旅游业还是持久性的项目,一年四季都会有不错的收入。”
没有人想到还能这样操作,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个什么旅游业,听起来那么匪夷所思。
可是细细品味下来,却觉得大有作为。
朱标年轻气盛,思想也相对活跃,很快就提出异议。
“宋师,这旅游业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原本不花宝钞就能观看的古代遗址,朝廷却圈了起来,要花宝钞才能参观,百姓肯定不干啊!”
朱标这话,当即获得许多朝臣赞同。
但是宋隐却摇摇头,“殿下,你多虑了。”
“大明尚不富裕的时候,百姓能活下来都不错了,自然不会有心思出门看风景啊!”
“我现在提出在大明发展旅游业,是因为大明已经准备好了,有这个实力将旅游业做起来。”
“再了,普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古代遗址,其实就是朝廷的东西。”
“而且朝廷将其圈起来,是为了保护古代遗址的完整性,不遭受再次破坏,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并非全然只是为了圈钱。”
“朝廷有义务引导百姓放松下来,不能整除了吃喝拉撒,就是赚宝钞,日子过得一点意义也没樱”
“毕竟百姓不是牲口,还是需要丰富精神生活的。”
宋隐的想法,让朝臣们听了都瞠目结舌,根本接不上宋隐的话茬。
这样独特的想法,是他们这些朝臣想都没有想过的。
朱元璋和朱标更是觉得耳目一新,相当震撼。
朱元璋自认为自己一直以民为本,但是却从来也没有想过百姓的精神生活这个问题。
宋隐提议,让所有人都陷入思考。
许久,朱标才微微颔首,“本宫懂了。”
“宋师的意思是,大明不能只看经济物质发展得如何,还应当让百姓们活得更加有意义,有幸福感才是。”
“发展旅游业,就是为了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朱标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如果百姓除了赚钱花钱外,再没有任何追求,时间久了,连百姓自己,都觉得自己是赚钱的工具。
没有向往的事情,没有精神依靠,假以时日,就会精神空虚,滋生出各种怨气。
一旦怨气积累过盛,就会引起各种矛盾,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暴乱。
“是的,殿下得没错。”
“这样一来,百姓跟朝廷之间会有归属感,是一体的。”
“那样百姓才会对朝廷有更深的凝聚力,自发维护朝廷安危,大明才能越走越远。”
“让百姓有向往的地方可去,而且还是要买门票才能进入,无形中也能满足百姓的虚荣心。”
“现在的大明,经济发展起来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只有大明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产业发展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富裕。”
宋隐进一步解释,这番话朱标听了都无比佩服,就是朱元璋,也满意地不断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