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楚逸点名自己,张翰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同意赵睿赵大人的提议,分田之策可行!”
无论是百里奕,还是公输恒,他们虽提出的是反对意见,但态度上都相当的委婉。
可张翰呢,不开口则以,一开口态度就无比的坚定,这使得百里奕二人神情上都有了一些变化。
百里奕面色僵硬的问道:“不知,张大人有何高见?为何认为此策可行?”
自己跟随了太上皇那么久,可依旧还是治粟内史府的太仓令,尚未得到升迁正职的机会。
但这张翰不过区区一白身,入仕便为九卿之尊,统领一府政务大权,硬生生的上演了一出大夏官场奇迹。
说百里奕、公输恒等人心中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的想法,却不敢对太上皇表现。
而今见张翰毫不遮掩的反驳他们的看法,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好脸色。
一旁的公输恒也同样是不冷不热的说道:“张大人态度如此坚决,必是胸中已有丘壑,下官到是十分好奇,渴望聆听一二。”
三人间的勾心斗角,楚逸只是默默的看在眼里,但他并不打算进行干涉。
对上位者而言,下属有矛盾、彼此看不顺眼才是最理想的情况,只要上位者居中,把控好下属之间矛盾的尺度,那么他不但可以省去防备下属抱团的心思,更可利用此点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这,才是用人之道。
张翰神色平淡,似乎完全没察觉到二人的敌意,他只是淡淡的说道:“的确有一些想法,虽称不上什么高见,但也是经过认真思量之后做出的决定。”
能走到这个位置上的,就没有蠢人。
张翰暗讽百里奕二人说话办事不仔细思考,太过毛躁,被暗讽的二人亦是立刻秒懂,作势便欲与他争执。
不过张翰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对楚逸躬身后直接说道:“臣以为,分田之策,利大于弊。”
“此策可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安置问题,亦可极大的缓解灾后重建的问题。”
“田乃民之本,若无田,灾民无论到了哪里依旧也还是灾民。”
“时间一场,人数一多,难民会生出各种骚乱,从而引得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河北四郡再度陷入动荡,叛军亦极有可能死灰复燃。”
“况且,因灾情所致,这些灾民原本的家乡大多已被灾祸毁去,便是将他们遣返回原籍,亦无田可耕,灾民之疾同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臣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由朝廷组织,对灾民进行就地安置,那些荒废的田地便是最佳的安置举措。”
“田地需要有人开垦耕种,灾情得到了缓解,城镇也同样需要有人建设,损毁于灾情中的堤坝、官道等等一切,更是需要人力来修缮。”
“相比之下,与其让朝廷拨付库银,耗时耗力,莫不如由当地灾民自行建设,不但节省了朝廷的开支,更可安置灾民,岂不一举两得。”
说道这里,张翰略作停顿。
待楚逸将他上述所言全部消化以后,这才继续说道:“至于开先河之说,臣亦有不同的看法。”
“何为先河?无人所做之事,便为先河。”
“为何古人做得,我们才可去做?若凡事皆如此,那也不需考虑任何的创新,后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遵照古制便可。”
“然!古制,就一定正确么?殊不知,历代王朝的覆灭,与其制度上的落后没有关系呢?”
“以太上皇您的雄才大略,为何就不能开此先河,为后世子孙做一个表率,为天下人做一个表率?”
单从口才而论,张翰完全能吊打百里奕加公输恒二人捆起来还多。
楚逸听的是双眸闪烁,而百里奕、公输恒则是一脸青黑,闭嘴不言。
躬了躬身,张翰又道:“臣以为,此举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河北混乱,重整地方秩序。”
“如此,河北四郡,将成为一个试点。”
“若效果好,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如此一来,当可极大缓解我朝廷压力,恢复社会发展。”
楚逸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问道:“你说的确实不错,但却有些问题没有提及。”
“行此举,群臣反对当如何?”
“且,分田之事,牵扯利益众多,若激起了天下氏族的反对,又当如何?”
张翰显然已对此深思熟虑,他毫不犹豫的答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亦有区别。”
“以臣之见,真正的民生,固然是天下百姓之心,但百姓大多目光短浅,容易被谣言所诱,这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