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

第91章 会有你们好果子吃的

  事情还在持续地发酵着。

  文官们想教育太孙,拨乱反正,希望太孙能重归正途。

  武将们希望太孙能被贬到北平去,好好吃几年苦头再回来。

  而昨虽然打了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一番,但实际上在这场大浪之中,起到的效果并不算太大。

  文武百官,绝不可能就此做出让步!

  旧思想也绝不可能做出让步!

  只不过,这如山岳倾倒下来的压力虽然很大,但却是由朱棣和太子爷全部承担了下来。

  朱瞻基自己反倒有爷爷和老爹撑腰,压力要减少很多。

  而这一,也终于有好消息传来了。

  住在驿站中的金元吉,突然要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让人把他从宫外接进来之后,金元吉便匆匆跟着太监进入了东宫。

  来到了东宫之后,金元吉见到太孙殿下,便立刻扑通一声跪下,深深叩首道:“拜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微微颔首:“事情如何了?”

  金元吉脸上带着一抹笑意,欣喜道:“太孙殿下,我李朝的队伍已经带着朝贡品进入大明国界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京师!”

  听见这话,朱瞻基的神色终于久违地露出笑容。

  他缓了一口气。

  只要朝贡队伍能尽快到达京师,那么所有的压力都将会灰飞烟灭。

  到那时候,所有反对修改朝贡体系的文武百官,全部都会改变他们的立场!

  而朱瞻基也相信,没有人能看见如此多的宝物而不心动的!

  走上前去,亲自将金元吉给扶起来,朱瞻基道:“干得不错,你们李朝有心了。”

  金元吉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拱手道:“太孙,那份情……”

  朱瞻基摆了摆手:“放心吧,我不会忘记的。”

  金元吉道:“只要进入了大明国界,相信再到京师就不远了。”

  “这次我们李朝可是倾尽全力相助太孙,还望太孙以后能不计前嫌,多多照拂我李朝一二啊。”

  他在邀功。

  他那点心思,朱瞻基自然很清楚!

  不过,只要能把事情办好,这些都不是事。

  重重地拍了拍金元吉的肩膀,朱瞻基道:“只要你们李朝以后乖乖的,会有你们好果子吃的。”

  当然会有你们好果子吃的。

  因为我还要拿下你们李朝,把你们李朝变成我大明的养马场,殖民地啊……

  要不然,岂不是白费了那一番肥沃的土地?

  只不过这都是朱瞻基的心声,自然是不会出来的。

  金元吉尚且不自知,欣喜若狂道:“多谢太孙!”

  朱瞻基摆了摆手,金元吉这才离开。

  ……

  另外一边。

  大明边境,大同城!

  大同城内,经过大同城守将的层层把关之后,李朝的朝贡队伍才终于被放了进来。

  被放进来后,他们也仍旧马不停蹄,根本就没想过要停歇下来。

  在一片树林之中,他们顶着毒辣的太阳,队伍迅速前校

  一共一百多辆运送货物的马车,沉甸甸的,正在被他们赶着向前。

  并且,还有着许多种马,也被拴在一起,跟着队伍的后面,一起往前走。

  为首的那名李朝官员骑在马上,望着后面这冗长的队伍,又看了看毒辣的太阳,不由咬牙道:“大家再加一把劲,我们一定要在二十内赶到京城!”

  “金大人已经吩咐过,我们不可拖延时间,要让太孙和大明看见咱们李朝的诚意!”

  这位李朝官员,名为金盛吉,乃是金元吉的同胞弟弟。

  他深知自己哥哥的命运被太孙牢牢抓在手中,所以他半点都不敢耽搁,想着赶紧赶到京师,讨太孙和大明的高兴。

  以便,他能救出金元吉来。

  所以才会如此急迫。

  而那些其他的官员,在听了金盛吉的话之后,也连忙咬牙,纷纷催促马夫加快速度。

  二十的时间,他们已经花了十多了。

  只剩下了最后的几。

  所幸按照现在的赶路速度,还是有可能在二十内到达京城的。

  只不过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大明国内正在发生一件大的事情。

  修改国策!

  修改对他们不利的国策。

  以后一旦朝贡体系改变,那么他们将不再收到大明的回礼!

  到那时候,他们才是受损的一方。

  可惜他们不清楚这大明国内的风起云涌,就连那位聪明的李芳远王上,也不知道这件事。

  一切,都在悄悄地变革!

  收割各大附属国的时候,到了!

  ……

  金元吉从东宫离开之后,汉王那边也有了动静。

  这两,汉王一直在家休养,保护自己的屁股。

  三十大板算不上什么,只是让他皮开肉绽而已,伤不到筋骨上去。

  但是这两,他一直都怀恨在心。

  老爷子对太孙那么上心,他十分不爽,只要有太孙在,那么太子的地位定然稳固无比!

  这次太孙想修改大明国策,若是不借此绝佳的机会对付他,以后还有什么机会啊。

  所以,汉王又将那名幕僚请来出主意。

  幕僚听闻皇帝如此维护太孙,不由也眉头紧锁:“皇上维护太孙,那我们就得继续给皇上施压,直到皇上被压得不得不惩罚太孙,甚至是罢黜太孙的位置!”

  “怎么施压?”汉王道。

  那名幕僚沉声道:“汉王爷,我有一个办法。”

  “修改大明国策,在当今这个世道就是大逆不道之举,篡改祖宗留下的规矩,更是不忠不孝,太孙身为未来储君,竟然这么做,是给下立了一个好榜样。”

  “我相信,只要将消息传到各地大儒的耳朵里,那些大儒不会置之不理的。”

  “山东大儒郑守东,乃是元朝至正年间就十分有名的大儒,元顺帝多次请他做官,镇压洪武爷的叛乱,他未曾答应。”

  “即便是洪武爷登基之后,也数次请他出山,任中书省丞相,他依旧推脱。”

  “其地位,其声望,一呼百应,大明桃李满下,朝中不少做官的都是他的子弟。”

  “这样的一位大儒,老前辈若是得知此事,再将他请到京城来,会是如何?”

  “这般施压,够不够?”

  此话一出,汉王神色顿时欣喜起来!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