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商贾
“不可!”
李斯眉头紧锁,第一个反驳明远的想法。
李斯出来阻挡,不出明远的意料之外,什么时候李斯对他的意见百依百顺,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哦?丞相大人有何高见?”
明远心中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辞,李斯及其党羽不站出来,显不出明远的手段。
李斯先是望了一眼明远,问道。
“工定侯可知商人每年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几何?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多广?接触到的人又有多少?”
这……
明远微微一怔,旋即道:“丞相大人笑了,别是我大秦,就算是后世也没法将这些信息准确地统计出来。”
李斯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商贾,重利而轻家国,行走于大秦境内却少有赋税者不知凡几,长此以往国弱而商贾富足,此乃动摇国本,取乱之道!”
李斯的话听起来复杂,简单来,商贾流动性大不好管理,且一切为了利益而驱动。
国家还没法从商贾身上收取太多的赋税,长久下去,钱都让商贾给赚了,国家靠什么维持?
下熙熙皆为利来,下攘攘皆为利往。
秦国是一个国家,国家没有足够的赋税就没办法运作,千年后的大明王朝不也是因为财政问题与冰河时期的灾害频发,搞得民不聊生国家破碎么?
秦始皇高坐在王座上,他一直在倾听,倾听明远与李斯的争论与意见。
治大国如烹鲜,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横扫下,其才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秦始皇对于商贾之事的了解不算深刻,需要从明远与李斯的辩论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群臣纷纷看向明远,想看看这位新晋的权贵侯爵要如何应对李斯的质疑。
明远听完李斯的话后,微微一笑,道:“我道丞相大人有什么顾虑呢,我有一言可解开丞相的顾虑,请听。”
“《周书》有云:农事不出则乏其食,商不出则三宝绝。这三宝乃是粮食、器物、财富三宝,周朝便懂得的道理,想来丞相大人遍读诗书早已知晓。”
“然下财物需要流通,久居山中的偏远蛮族不问世事,不知我大秦的富饶强大,商人,就是将我大秦的情况散播到各地的最好媒介,故朝廷可以向商人发放‘行商引’!”
平常在朝堂上一言不发的老丞相冯去疾,听闻此言花白的眉毛一挑,竟罕见地开了口。
“不知工定侯这‘行商引’有何作用?于我大秦又有何益处?怎样保证商贾愿意接受‘行商引’?”
老人家的三问极有水平,尤其是最后一点,商人重利,法度能管得住一时管不住一世。
若是行商引没办法让商贾接受,等到了后面这政策就会流于表面,没有任何作用。
明远神色一正,向冯去疾作揖行礼,道。
“老大人慧眼独具,我的这‘行商引’领取的商贾每年需向朝廷缴纳赋税,与之前大秦律法中的赋税相比,要少上两成,且获得‘行商引’的商贾,可沿着‘灵渠’两岸,乃至百越流通货物!”
哦?
冯去疾多么的聪明,一听就明白了明远的计划,他这是要利用商贾来开发百越啊。
“我大秦大军即将征伐百越,将来百越纳入大秦领土后,会产生价的商业价值,方才李丞相也了‘商人重利’,这有钱赚的买卖商贾还能不做么?”
利用商贾开发百越,还能建设灵渠两岸,使得灵渠快速建立起来,形成一片富饶繁荣的区域。
明远侃侃而谈,高坐上位的秦始皇虽没有话,但从他眼神中能看出来,他已经动心了。
明远的计划可谓一环绕着一环,冯去疾老大茹零似是很满意明远的法。
李斯也被明远得动摇起来,不过他不可能让明远舒舒服服地推行新政。
“工定侯所言都建立在战事顺利的基础上,万一有什么意外,你提出的‘行商引’岂不是成了废纸?总而言之,决不能放纵商贾,扰乱我大秦!”
明远还欲和李斯争辩,忽听王座上的秦始皇开口道。
“好了,此事朕需要再想一想斟酌一二,待朕有了决断再与诸位爱卿商议,退朝吧。”
“陛下退朝~”在宦官明先尖锐的嗓音之中,秦始皇起身离开了大殿。
李斯瞪了明远一眼,转身离去。
那些攀附李斯的朝臣呼啦啦跟着离开了一片,争先恐后地拍马屁好话。
“丞相莫要着急,陛下圣明决断一定不会听信明远的谗言,祖宗之法不可变!”
“明远妖言惑众,自认为造出了‘马镫’、‘纸张’等物就能为所欲为,真!”
“丞相大人,下官在府中设宴请来了名厨为你特意烹制美食,还请丞相大人能去寒舍赴宴。”
望着那群里渐行渐远,明远无奈地苦笑。
想要法那群老顽固接受新事物,果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点耐心和运气。
燕缭离开大殿之前望了明远一眼,没什么,但眼神温和有力,算是对明远的鼓励。
至于老大人冯去疾,还未离开宫殿就被宦官明先请去了偏殿,想来是要在宫中多盘桓一段时间。
章越、章邯父子则最为别扭,这父子两个作为李斯的先锋,对明远发难。
结果撕扯了半,在西路军的人选上,明远竟然点将章邯作为孔又的副手。
章邯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明远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心怀疑惑地离开了。
一场决定了未来百越命阅朝会结束,然而围绕这场朝会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咸阳宫,夜色如水。
秦始皇负手而立望着夜空出神,忽而身后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老臣参见陛下!”
秦始皇没有转身,他声音淡漠地道:“朕,一直在想明远今的话。”
冯去疾苍老的面容上露出笑意,道:“老臣知道,陛下留老臣一直到现在,不就是为了和老臣商议此事么。”
秦始皇缓缓转过身,一双威严的眸子里闪过精光:“商贾事,未来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