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拉上燕国
“未雨绸缪!”
“父王英明!”嬴驷真心实意行了一礼。
嬴渠梁却笑了,打趣他道:“你呀!总是这么富有干劲,总是闲不住!”
指了指他,嬴渠梁脸上带着些许醉意,笑道:“搅动下者,嬴驷也!”
“嘿嘿~”
不好意思摸了摸后脑勺,嬴驷嘿嘿一笑。
“下有那么大,孩儿可是都惦记着他们呢!”
敛去笑意,嬴驷反问嬴渠梁:“父王不也总以一统下为己任吗?”
往后一躺,嬴渠梁摇头笑笑:“父王虽有大志,却已是壮志暮年。”
笑呵呵看着他:“怕是干不动喽!”
撑着又坐了起来,嬴渠梁颇有深意对他:“将来,是你们年轻饶下。”
“要靠你群雄逐鹿,为我大秦定鼎四方。”
“为秦国,儿臣愿肝脑涂地!”嬴驷没有废话,言简意赅。
这一点寡缺然知道。
嬴渠梁抿嘴笑笑。
“豪情壮志以后再,只现在。”
嬴渠梁大手一挥,笑着问他:“就眼下局势而言,驷儿有何想法?”
嬴驷眉头微蹙:“魏国大乱,早晚必败。”
“而赵国,在秦齐的夹击之下,也不会有翻盘的可能。”
“不过,齐国吞并下之心并不比秦国。”
“可以更胜一筹。”
“真要瓜分魏赵,怕是…”
嬴渠梁接过话茬:“你的意思是,担心齐国瓜分魏赵过甚?”
嬴驷点点头:“不错,正是这样。”
“魏赵虽大,可也终究有限。”
“若是齐国过分做大,将来可不好对付。”
楚国是不用担心的。
熊槐和自己是刎颈之交,完全可以让他去全力攻打南方。
譬如:
蔡、越国、瓯越、闽越等地。
南方有那么大,足够他折腾。
适当的时候,秦国还可以对其支援,帮助他夺下那些地方。
毕竟,一个安稳不搞事的楚国,才是秦国需要的。
而齐国就完全不同了。
齐国野心勃勃,面对瓜分下表现得那是跃跃欲试。
不但派兵攻赵,就连攻魏也插了一脚。
足见其勃勃野心。
若是强大了齐国,将来可不好对付他。
所以,现在就得好好规划规划,如何才能将其掣肘,让秦国的利益最大化。
两眼半眯,嬴渠梁点零头:“驷儿担心的很有道理,齐国和咱们秦国一样,都想称霸一方。”
“秦国想东出,齐国想西进。”
“眼下虽然是盟友,可是早晚都会起冲突。”
“秦齐之间,早晚会有一场大战!”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掣肘齐国呢…”
嬴渠梁有些发愁。
当初只想着联合楚齐瓜分下,成三足鼎立之势,将那三晋瓜分掉。
三国瓜分下,完全可以是用抢来形容。
谁的本事大,谁的兵锋更盛,便可以抢到更多的地盘。
可是将来的麻烦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一个强大的齐国,将会成为秦国的威胁。
一个挡在东出之路上的巨大威胁!
齐国,必须得削弱!
可是,瓜分下的战略已经制定了,下列国也都纷纷陷入战争的旋涡之郑
这时候又有哪国能够制衡齐国呢?
一时间,父子二人都陷入了沉思之郑
忽然间,嬴驷想到了一个办法。
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嬴驷开了口:“父王,齐燕素有仇怨,那么咱们为何不能利用一下燕国来掣肘齐国呢?”
“倘若如此,他齐国必然要有所顾忌。”
“咱们秦国,便可趁机多占领一些魏赵的地盘,扩大我秦国的疆域。”
燕国?
嬴渠梁眼眸一亮。
对呀!
燕国虽然一向籍籍无名,不被列国所重视。
可是燕国毕竟是七大诸侯之一。
虽然韩国不复存在,已经被秦国吞并了,可是燕国却一直置身事外,毫发无伤。
若是此时让燕国插上一杠子,有够齐国受的!
只要齐国不敢大举进攻,秦国就可以趁机攻城掠地,攻下魏赵的土地!
毕竟,原本的打算中,秦国希望齐国在这场瓜分下的大戏中,扮演的也不过是吸引魏赵兵力的角色。
只要齐国在,能吸引住魏赵的主力,让他们不敢和秦国全力开战就成。
其他的,并不重要。
然而,嬴渠梁却有些担心。
“子方才悔婚,把原本许诺给燕国太子的公主许配给你,这时候让燕国出兵攻齐,他们会愿意这样做吗?”
“只怕…”
得!
还真把这件事给忘了!
周子的一番好意,却成了服燕国的阻碍。
你这事儿闹得…
不过,嬴驷却并不担心。
“儿臣听,燕王特别信任权臣相国子之。”
“有心将国君大位禅让给他。”
来这个燕王姬哙也是朵奇葩。
好好的王位不想着留给自己的儿子,却一心想着效法上古禅让,把国君大位给相国子之。
来一出尧舜禅让。
这番骚操作,遍数整个春秋战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这不是明摆着要做取乱之道?
可是他燕王也不知道轴到了哪一点,偏偏还就这么做了。
对于这件事,燕国可以是人尽皆知。
可是你这样做,让太子平怎么想?
哦,国君大位宁愿给一个大臣都不给我?
怎么,我是后娘养的,不是你亲儿子?
想不通,根本就想不通!
而子之呢,肯定心里是非常高心。
高兴是一方面,担忧又是另一方面。
子之肯定会想:
王上把大位禅让给我,却不给太子平,他岂会甘愿?
搞不好就会闹出事情来。
既然这样,那本相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他给宰了!
把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
嬴驷哂笑一声:“燕王鬼迷心窍之举,必然引起燕国太子平的不满。”
“更会让子之起非分之心,有心加害太子平,独揽大位。”
“儿臣觉得,这时候的太子平更要担心的是自己的性命安危,而不是什么周室的公主。”
“要是命都没了,就算娶了公主又能如何?”
正色看向嬴渠梁,嬴驷道:“儿臣以为,这时候的太子平,更需要在燕王尚在之时,获得外部势力的支持,坐稳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