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韩国灭
成了最大的笑话!
弱就是原罪。
凄苦扯了下嘴角,韩武绝望看向空。
看向那一如既往的蓝白云。
“地虽大,却没有我韩武容身之处。”
“大韩…”
“大韩…终究毁在了寡饶手里!”
韩武感慨之时,城墙上却突然传来了申不害绝望而又凄厉的声音。
“君上不听我言,执意出城迎秦方有此败。”
“大韩亡国在即,臣何忍见之?”
城墙上,申不害孑然一身站在那里,白衣飘飘,却神情萧瑟。
“臣,最后一次为大韩尽忠了!”
“王上~”
“申不害…去了!”
完,申不害突然拔出腰间佩剑,一剑朝脖颈抹去。
一抹血红洒落,点点忠臣血流淌城头。
而后,申不害仿若一只离群的孤雁,朝着城墙下一头栽了下来。
“扑通~”
申不害摔落城墙下。
两眼仍然死不瞑目直勾勾看向韩武。
“相国…”
“相国…!”
“寡人悔不当初,不听你言!”
“寡人…寡人…”
着着,韩武两眼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眼瞧着韩国国破家亡,成为了七大诸侯第一个灭国的诸侯,一时间田忌不禁有些感慨。
看了看死不瞑目的申不害,又瞧了瞧晕死过去的韩武,田忌理了理心中纷杂的心情,沉声下令:
“来人呐,将他押入囚车,送往咸阳城!”
——
上党,韩国重镇:野王!
周子曾曰:各诸侯国均有国与野。
周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之为“国”,郊以外称之为“野”。
在春秋时期,在王国或侯国之内国家的人分成国和野两部分。
国是都城及其四郊,由诸侯直接统治。
在郊以外到边境的地区为之野,诸侯把野的一部分分给卿大夫为采邑 ,由卿大夫直接统治。
野王,东临魏,北靠赵。
将韩国一分为二。
是韩国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得了野王,就可以扼守魏赵。
更可以掌下之柄,威胁子所在:雒邑!
这个地方,是极其重要的地方。
野王城外,秦军浩浩荡荡。
“上将军,”车英抱拳拱手,沉声道:“末将已派人将韩君投降大秦之事与驻守野王的暴鸢。”
“劝他投降。”
“可是,他非但不投降,反而杀了前去报信的信使。”
“并:毋宁死,不投降!”
两眼一眯,田忌面色深沉。
当时攻打新郑,所有饶注意力都放在了身为国君的韩武身上。
却不料,暴鸢趁着众人无防,眼看事情不妙,从其他城门偷偷逃跑了。
等发现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田忌连忙派人探查,看看他究竟去了哪里。
等查清了才知道,暴鸢竟然逃到了野王。
野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忌自然心知肚明。
处理完新郑,便亲自带领大军来到了这里。
“既然他不想投降,想要以身殉国,那就成全他!”
田忌眼中寒光乍现,冷冷道。
“末将明白了。”车英正色抱拳,转身下令:“上将军有令,攻城!”
“暴鸢善战,为韩国名将,”孙膑坐在一旁,脸上满是惋惜之色,叹息道:“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田忌摇摇头,冷脸道:“当初他要是不跑,也不会有今日的事。”
“他想以身殉国,奈其何?”
“本将军只好送君送到…阳关道!”
野王虽然是个坚城,更是个有着万余精兵强将的重镇。
可是面对十倍于敌,且有摧山驽以及黑火药的秦军,注定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失败,是早已注定的。
这一点,不但孙膑心知肚明,田忌更是一清二楚。
心里跟个明镜似的。
“将军,有两桩事亟待处理。”
“一旦处理不好,后患无穷!”
看了眼即将攻城的大军,孙膑收回目光,正色看向田忌。
“军师所的,是子和子岸将军吧?”
似乎早就料到他会什么,田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淡淡道。
点点头,孙膑道:“不错,确实是此事。”
田忌不以为然笑笑,根本没把子当回事:“子暗弱,不过是名义上的下共主。”
“何足道哉!”
两眼微眯,田忌眼中带着几许忌惮:“倒是魏国那边有些麻烦。”
“据探报,魏王竟然亲自下诏,替他魏嗣辩解了一番。”
“他并无僭越之举。”
“现在正责令公孙喜交出兵权,带着魏卬的头颅只身前往大梁城,加官受赏。”
“将军担心公孙喜会听他的,不再进兵?”孙膑听出了他的顾虑,笑着问他。
田忌点零头:“是啊,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目光越过野王那高高的城墙,田忌似乎看到了公孙喜部:“公孙喜是忠义之士,忠于魏国。”
“若是魏王如此下诏,他岂会不听?”
“倘若如此,那子岸将军那边,可就要无功而返了。”
孙膑笑了。
笑的很是轻松随意。
孙膑眼中闪烁着精光,冷笑道:“将军多虑了,我料公孙喜必然不会相信魏嗣的矫诏乱命,更不会只身前往。”
“他只会更加确信,魏王身陷囹圄,迫不得已而已。”
“绝不会上魏嗣的当!”
“可是…”田忌心有不解:“可是这个消息是黑冰台密报,消息就是来自魏国宫中,确切无疑呀!”
“他岂会不信?”
孙膑脸上笑意更浓:“将军知道这个消息来自魏宫,可他公孙喜不知道。”
“他只知道魏王被困宫中,迫不得已。”
“早已被魏嗣软禁。”
“现在的诏命,都是魏嗣从中捣鬼。”
“不是吗?”
田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对对…对!”
“军师的很对!”
眼中寒光乍现,田忌冷哼道:“他信也得信,不信那就想办法让他信!”
“咱们完全可以散播流言,让整个魏国都陷入怀疑当中!”
“上将军,”孙膑却没再这件事,正色看向他:“子岸军加上公孙喜军足有十二万大军,攻城足够。”
“围困大梁城更是易如反掌。”
“不必担心。”
“可是,”孙膑往西看去:“那雒邑的子则不同,子乃是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