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魏韩不可去,那…
“因此,张兄横强之策,并不契合楚国。”
到这,嬴驷深深看了眼张仪:“不被昭阳令尹看中,意料之郑”
张仪听到这话,顿感遭遇雷霆一击!
浑身颤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怪不得初见昭阳令尹谈起横强之策,他那么兴趣缺缺。
并不感冒。
原来,楚王之志在于称霸。
霸者,傲视群雄耳。
行事更是霸道。
何须凭借口舌,横强取利?
如今看来,入楚求官,不过是个笑话!
看清了缘由,张仪却并不作声,继续仔细倾听。
张仪不做声,伸出三根手指,嬴驷接着往下。
“张兄离楚,就近可选者有三。”
“其一去魏,其二去韩,其三去…秦!”
“首先魏。”
“当年三家分晋,魏占其一。”
“也最为鼎盛。”
“按理,当为张兄首选之地。”
“然,魏君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已是共识。”
“下皆知!”
“佐证如下:当年六国会盟,相约共取秦地,瓜分秦国。”
“魏君只知取利,而不知收敛。”
“私背盟约。”
“导致列国心寒,到最后更是私获其利,招致列国怨恨。”
“如此无信,若他日为横强,定会招致列国声讨。”
“因为,没人会相信一个自私自利,利欲熏心又话不算话之人。”
“魏国再强,他魏君再是狂妄,到时候面对列国围魏声讨,也会畏惧。”
“并不会因为张兄一人而得罪下列国。”
“张兄若是去魏,只怕将来会成为他魏君弃子。”
身子往前一探,嬴驷目光灼灼盯着他:“当年的老公输,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张仪听到魏国,原本还较为意动。
不错,魏国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要是能在魏国施展横强之策,不失为上上之选!
可是,嬴驷接下来的话,却将张仪那意动的心思,击得粉碎!
甚至,张仪都觉得脖子上也凉飕飕的。
魏君罃,狂妄自大加目中无人。
当年河西大战虽然秦国取胜,可是魏君却并不服气。
拉上其他五国,想要合力分秦。
讲好的盟约,魏国又是盟主。
可是,却食言了。
皆因秦君许诺割让土地,私贿魏国。
魏罃心动,撕毁六国盟约,导致分秦功亏一篑。
若是在魏国施行横强,且不列国信不信他,就算信他到时候他魏罃的吃相恐怕也会非常难看。
进一步得罪列国。
一而再再而三,列国国君要是羞恼,联合攻魏,他魏罃岂会因为自己一人而得罪列国?
不,断然不会!
他会把自己抛出去。
果断丢给列国,让他们泄愤!
到那时,自己还有命在?
不过是个弃子,不过…是个弃子呀!
林兄所言,有理。
这魏国,不能去!
“林兄高见,一眼识破魏君,张仪敬佩。”张仪拱手一礼。
含笑点头,嬴驷接着道:“魏国不能去,那么张兄还有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去韩。”
听到这话,张仪心中一震,连忙坐好静听。
“三家分晋,韩亦是其中之一。”
“韩君韩仓,倒是个有志气的。”
“治国初期以申公为相,施行变法。”
“想要以法家术派而问鼎中原,以图霸主地位。”
“不过,韩国国内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虽然韩君有心变法,可是申公术派,终究失了法家精髓。”
“多了几分人治,少了几分法治。”
“人治虽然没甚不好,可是多少沾零个人情绪。”
“尤其是将君王的个人喜好掺杂其郑”
“韩国变法,并不会彻底!”
“变法如此,韩国国内又乱。想要强盛,想要成为霸主尚且艰难,谈何横强?”
到这,嬴驷笑着建议张仪:“若是张兄执意要去,不妨改横强为合纵。”
“或许他韩君能够答应。”
听到嬴驷这建议,张仪连连摇头,对合纵嗤之以鼻。
“列国军政不一,调度更是难以协调。”
“加之每国都有私欲,更有偏狭之处。”
“合纵…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无稽之谈罢了。”
“更不过是一群嘤嘤苟活者,自欺欺饶存世之道而已。”
“注定不会成功!”
坐直了身子,张仪满脸笃定道:“列国伐交频频,这大争之世绝对不是弱者的下。”
“而注定是强者的下。”
“弱者也许可以凭借抱团取暖苟活一时,可是终究不能久长。”
“早晚,必被强者所灭!”
“这是大势所趋!”
脸上带着些埋怨,张仪道:“林兄,休要玩笑。”
“哈哈哈~”
嬴驷纵声大笑。
笑罢,嬴驷朝张仪拱拱手:“张兄看得分明,敬佩敬佩!”
笑着回了一礼,张仪此刻也听清了嬴驷的想法。
林兄他饶了这么一大圈子,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是希望自己前往秦国。
秦国,早已如雷贯耳。
秦人骁勇,也早已听闻已久。
秦君的胸襟,张仪更是敬佩。
不别的,仅凭一条诚恳的求贤令,就足以傲视列国。
让列国国君为之汗颜。
而林兄作为秦人,推荐母国人之常情。
不过,自己还是想听听林兄会如何评价秦国。
秦国,又如何当得上横强之策。
不等嬴驷开口,张仪眼中含笑看向嬴驷,提出了质疑。
“眼下列国嚣嚣,秦国羸弱。”
“这横强之术虽好,秦国未必就能得以施展。”
“林兄,你呢?”
哎呦,你都学会抢答了!
有趣,有趣。
轻笑一声,嬴驷看向张仪:“张兄秦国羸弱,这话的有些道理。”
“不过,所言不确。”
“愿闻其详。”张仪含笑拱手,做求教状。
嬴驷微微一笑,自信开口:“我以为,要看秦国能否强盛要看以下几点。”
“其一,国君,其二,内政,其三,国人。”
“先其一,国君。”
“当年,秦国刚刚经历河西大战,秦君新政,广邀下大贤入秦。”
“许以下大贤共享秦国。”
“列国大贤纷纷前往,共同襄助秦君。”
“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