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吃软不吃硬
关羽得胜回营。
今日斩了于禁,挫了曹操锐气,目的已经达成,但他也知道,虽然自己兵士精锐,曹操的士兵数量太多,不适合和曹操混战。
虽然未必便输,但势均力敌之仗,关羽不打。
如今己方势力,远远强过其他诸侯,吕布的士兵,都是吕布精心训练了很多年的将士,怎可轻易折损。
只有必胜之仗,打起来才有意思。
他身为先锋,一路上,取东郡,平陈国,逢关取关,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顺利的打到了陈国治所陈县,才遇到曹操大军,又当先出战,斩杀曹营大将于禁,可以,他已经完全完成先锋所有能完成的任务。
跟曹操大军相持和大战,可不是他一个先锋该完成的任务,如果贪功冒进,赢帘然好,吕布可以我还未出力对手就倒了。
但一旦输了,关羽前面积累的优势就全白搭了,士气也没了。
关羽虽然勇,但并不是莽。
跟吕布相处久了,他知道吕布的梦想有多宏大。绝不能出现任何的失误,让吕布的梦想毁于一旦。
其实,关羽是一个非常难服的人,吃软不吃硬,上一世,孔明一辈子都捧着关羽,他才给了孔明几分面子,但骨子里仍然桀骜不驯,最终丢掉了荆州,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这一世,关羽仍然吃软不吃硬,但他特别服吕布。因为吕布是个谦谦君子,一门心思都是为了汉室下,黎民百姓,实在的,关羽是一个深明春秋,非常讲道理的人,所以跟他一样有着春秋遗风的真君子吕布,关羽非常服气。
那么上一世的关羽为何不讲道理呢,谁的都不听呢?
主要原因是没人能拉着他讲道理,他关羽讲道理,你却没办法让他坐下来听你的道理,你难受不难受。
孔明也是谦谦君子,为啥就服不了关羽?
吕布是这样跟关羽谈话的。
“云长,这件事吧,你这样做不对,你应该。。。。。。”
“知道了,温侯,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办,就先告退了。”
“不,我话还没完,你不能走!”一把拉住,“云长,这件事应该这么这么做。”
关羽不想听,想挣脱了走,试了试,没挣开,只能不耐烦的听吕布解释。
吕布着着,关羽眼睛越来越亮,心里琢磨着,对呀,是这个理啊,温侯真是深得我心啊。
吕布接着,越关羽越佩服,最终觉得,温侯不但深明大义,仁义无双,而且料事如神,更兼道德完备,真是我的知音也。
如此多次后,关羽反而成了吕布麾下最与吕布相知,最服吕布的人了,对吕布的钦佩和服从,甚至超过了其他以服从军令为名的赵云和高顺等人。
因为他们都是在行动上一切服从吕布为纲领,而关羽是真心被吕布折服,属于从思想上去配合吕布的梦想。
上次征讨夷州和这次征讨曹操,就是典型的特征,完全是按吕布的战略规划去完成这些事情。
其他人:关将军你变了?
关羽:我没变,我关羽一直都熟读春秋讲道理。
其他人:你不是吃软不吃硬吗?
关羽:我是吃软不吃硬,但吕布太硬了。
自从在徐州见识到吕布两百步外,开连珠箭连射三箭都将箭射中靶心之后,关羽就没想过要挑战吕布了。
比起什么颜良之辈,要有自知之明多了。
因为曹操打定了主意要在陈县一带组织防线抵挡吕布,防御吕布,所以他连自己的发家之地东郡都不要了,直接让关羽拿下。
但曹操毕竟在东郡已经经营了十四年之久,这中间只非常短暂的被重生前的吕布占领过一次,在东郡根深蒂固。
为了防止大军在陈县时,东郡后方不稳,让吕布的大事功亏一篑,吕布没有即刻率大军去陈县与关羽的部队汇合,而是滞留在东郡,除了各地支持曹操的势力。
当年吕布第一次占领东郡,当时曹操在东郡才三年,且曹操战事不断,攻打青州黄巾军也是从东郡征兵征粮,可以,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是支持吕布的。
现在就不同了,十四年过去,东郡早就被曹操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若不是东郡无险可守,实在不适合与吕布大战,曹操是绝对不会丢掉东郡这个自己的发家之地的。
所以现在吕布要稳固东郡,还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怎么的也要一两个月。
但吕布也不急于一时,他知道,等自己真的大军开拔到陈县之时,袁绍一定会出兵帮助曹操。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下一强三弱(刘璋,刘表等人压根不算,就像孔明隆中对想三分下之时,压根没想过什么士燮,马超,公孙康),袁绍等人要想长久的割据,做一方之主,就必然要联合起来,对抗吕布。
别看这些诸侯,都争先恐后的把儿子送到吕布那里,为了娶吕布的女儿吕雯明争暗斗,争得脸红脖子粗,但实际上,真有战事,他们反而是盟军,来对抗吕布。
求婚是为了给自己儿子多一条后路,如果以为这些人因为儿女之间结成了婚事,就会干扰到正常的军国大事和大略方针,那就太真了。
(可以参考蓝玉女儿,李善长儿子,胡海儿子等人,虽然父亲参与谋反,或者坐谋反事,被夷灭三族,但因为成了皇帝女婿,儿媳,都逃过了一刀。)
结亲是结亲,打仗是打仗,这种事,在真正逐鹿下的人眼中,是分的很清楚的。
所以吕布现在,一定要肃清东郡境内所有反对势力,只有东郡非常稳固了,才去陈县与曹操决战,到时候,无论袁绍是选择直接支援曹操,与曹操合力与自己大战,还是选择开辟新战场,与曹操互为犄角,吕布都不怕他。
当然,如果袁绍脑子没进水,肯定会选择开辟第二战场。
否则袁绍百万大军,曹操六十万大军,合在一起,别打仗,站都把陈县站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