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司马丞相率领着韩家军与禁卫军,以及那副极为显眼的棺材板子。
共计六万余大军和一口棺材,正式向着镇江府方向启程了。
城外向北的要道上,沿路两旁站满了百姓相送,同时不禁高声大呼着‘丞相必胜、大宋威武’等.........
更有甚者,摆着香火,跪拜祈祷,祝愿大胜。
之所以有这一幕场景,只是因为就在昨日,大军出征的消息在不经意间走漏了,一下子传遍了临安的大街巷,如此才有了这般景象。
这几日经过宣部的不懈努力,使得他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金人一日不灭,他们则一日不得安宁,而他们最后的下场肯定还要比渊圣皇帝惨得多,皇帝尚且如此,那他们这般百姓又焉有这日子可过。
与此同时,些许捐钱捐物者也不在少数,虽少,但众多。
而大军出征以及其他相关的消息,正以临安为中心,向其他地方快速传达着,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传到大宋的每一个州县。
此次北伐所带来的影响,亦然超过了之前历年数次北伐。
因为这不仅仅事关大宋朝廷,还关乎着大多数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北伐对于很多人来都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事关自身口袋的事情,怎可不支持。
因为对于有些家资的大族豪绅来,可以赚到朝廷的利息钱。
而对于没什么家资的百姓来,因为此次北伐,所以又有了很多活儿干,有活儿干也就有钱赚,有钱赚当然也会很高兴了。
至于免费劳役什么的,司马懿为了消除一切反对北伐的声音、
当即下令,表示一律可以用花钱来解决的这些问题,不再提及任何劳役的事情,全部都会发放相应的工钱,不然这些服劳役的人又怎会支持北伐呢。
若是朝廷没钱了,借钱就完事了,反正这钱也都是在大宋境内消耗的,借的钱消耗完了,亦可反复借。
至于还钱的问题,司马懿还没想到这一步去。
如此,此次北伐,几乎再无反对之声音。
此时兵马大元帅司马懿身穿甲胄,披着红袍,一骑当先,走在最前。
他的左右身后,跟着右副元帅韩世忠,以及前锋将杨沂郑
再往后便是都统制耿着、副都统制王宝、副都指挥使元福等将领,最后便是绵延数里长、迈着基本整齐步伐的大军。
韩世忠与杨沂中二人还不时回头看着,刚才那些沿路送行的百姓。
他们此前似乎都不曾见过这般阵势,或许.........在岳家军那边儿有过这般场景吧。
不过他们自己也不曾注意到,这样的鼓舞自然也是强烈的。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那些个将士们,在见到此情此景后,这心里头也不禁有一股强烈的自豪福
韩世忠一踢马肚,稍稍上前几步,靠近着丞相身旁随口轻声问道:“没想到丞相的骑术如此之好,能这般稳健骑马的人在南方可是少樱”
司马懿看了看自己脚下上踩着、屁股坐着的这些玩意儿,微笑着回答道:“有了这样的马鞍与马镫,何人又不能骑马呢。”
马鞍与马镫.........
韩世忠一听这话,这脑海中不禁就浮现出了许多疑惑。
这马鞍与马镫不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了吗,为什么丞相还会专门提起这事儿呢,难道是另有深意不成,细细一想也着实想不太明白。
韩世忠正想着,另一边儿的杨沂中也凑上前来,接着笑道:“丞相您可是太谦虚了,这人人皆有马鞍与马镫可用,可并非人人都能有丞相这般稳健的骑术。”
只见司马懿淡淡道:“等今后练有成建制骑兵的时候,本相会下令,在寻常时期训练的时候,一律不准佩戴这马鞍与马镫,如此训练出来的骑术自然就稳固,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这韩世忠与杨沂中相互看了一眼,均有着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好像.........这办法确实也不错呀。
所以丞相的骑术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吗,不过这事儿放在一介文官身上,多多少少还是令人有些惊讶。
在联系到昔日丞相在宫门口夺剑的那一幕,虽然其中有着杨沂中大意的缘故,但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毕竟在韩世忠看来,这杨沂中虽然带兵打仗不太行,但个人武力还是没得。
所以综合想来,丞相所谓的忍辱负重并非空穴来风,肯定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暗自磨炼着自己。
故而不能再简简单单的用,手无缚鸡之力是书生这样的话来形容丞相了,这多肤浅。
不过随即只见韩世忠脸色一黯,叹声道:“不过丞相恐怕是多虑了,我大宋一朝基本无养马之地,很难组建出成建制的骑兵。”
“丞相刚才所的那好办法,大宋应该是很难用得上了。”
司马懿闻言顿时眉头一皱,当即问道:“怎么?泱泱大宋连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队伍都没有吗?”
韩世忠应声道:“整个大宋,有,且只有一支这样的骑兵队伍,那便是岳家军下的背嵬军。”
“背嵬军.........”
司马懿隐约想起来了,当时李启从庐州传过来的信件当中,在述岳家军兵力情况的时候提到过。
只是当时他没太在意,却不曾想倒是他疏忽了这最为关键的一点因素。
是了,这南方素来少马,且大多也都是只能运东西所用的骡子马,用其上战场的话便难当大用。
如此这偏居南方的政权,便很难组建骑兵队伍。
这骑兵的重要性,司马懿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没有骑兵,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原和河北这些平原大地,难以扩大战果,就更不用一望无垠的草原了。
扩大不了战果,那么便难以取胜,最后很可能就只能演变成消耗战。
若是敌人骑兵多,那么就会出现令人难以接受的情况。
这便是己方即使是胜利十次,也不如敌方骑兵胜利一次所取得的战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