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读书人的优待他们也别想要了
“沿途一应事务已经安排妥当了,河南道全境的铁路建设还有河道整理已经全部恢复,还有南直隶的第一条铁路已经修好,第二条贯穿河南山西的铁路也正在铺设。”
曹永林看着手中的册子,将朱雄英关注事情一一汇报了出来。
虽然这些事情原本不应该他来管理的,但是朱雄英身边缺人手,他本身也是太孙府的官员,临时被拉了壮丁了。
行驶在长江之畔,夜色浓郁,月光洒在江面上带起淡淡波纹,显得格外的寂静。
一旁的曹永林身披一件长袍,整个人都有些畏畏缩缩,虽然已经是初春时节了,但是江面上的风依旧冲人,此时的他因为没有休息好,脸上挂着大大的黑眼圈,估计下一秒就可以去模拟熊猫了........
朱雄英此时坐的船并不是官船,原本在河南道的时候他就已经跟张玉他们说的,自己要先行回到应天安排一下,所以此时他们已经跟张玉分开,坐的是琉璃阁的商船。
琉璃阁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了,这样支船队在江面上其实并不明显,虽然商船不如官船稳定,在江面上风大浪大,但是这些对于朱雄英来说没有半点阻碍。
此时朱雄英只是身穿一身锦袍,站在船头便自有一股子英勇之意,眼神注视着前方,已经隐隐约约有了的灯火,八卦城的码头永远是灯火通明,因为来往的商船已经很少直接去应天城码头上卸货了,从这里将船停下,货物卸下可以就地在市场中发卖,毕竟这里的仓库比之应天城的又大,价格也实惠。除非是已经约定了卖家,不然很少有去应天的了。
“应天城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朱雄英看着远方忙碌的人群道。
这事情就和曹永林没有关系了,一旁的黎勇上前一步,躬身道:“最新送过来的消息,最近有不少的官员开始陆续请病假休沐,还有一些开始自请谢罪闭门不出了.........”
朱雄英眼睛微眯,扭头看向黎勇:“这些人中有多少是有瓜葛的,有多少是跟风的?”
黎勇低下头,不敢直视朱雄英的双眼。
朱雄英冷笑一声:“倒是真的好啊!一个个拿着我朱家的俸禄,这是还要给自己发展一些副职啊!”
朱雄英当然知道,这些人从前宋时期就已经到了,在元朝的时期身为色目人种,在地方上也有超人一等的地位。
而且在河南道盘踞了多年,可以说许多读书人都是这群人给供出来的,而且其生意遍布明朝,很难讲哪个跟其没有什么关联。
毕竟在地方上行商,第一个要打好关系的可就是当地的官员不是..........
曹永林看着朱雄英沉下去的眼神,上前一步:“殿下如今天色已晚,我们既然想要隐瞒行踪,那么定是不能此时入应天城的,不知我们要..........”
“去你的府邸吧,我记得你在八卦城是有住处的吧。”朱雄英摆摆手,八卦城许多地方可都是他亲自设计建设的,当初也给了曹永林和铁铉一处宅邸,里面许多便利的设施,相比于皇宫不能多加改动,在这里朱雄英尽可能的还原了现代生活的便利。
曹永林直接给朱雄英安排了主屋,不要误会曹永林平日里是在应天城居住的,这里只是临时休憩的地方,所以将朱雄英安排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有唯一一个套内卫生间.........
朱雄英看着水从水龙头里面流出,说实在的他好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虽然他平日里净手都是有侍女端来冷热正好的水盆,但是这种感觉属实是不一样的,朱雄英目光定了定,等许多事情尘埃落定了,一定要将自来水管给皇宫通上!
朱雄英出来之后看到曹永林依旧站在了原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笑招了招手:“行了过来坐,有什么事情坐下来说。”
朱雄英坐在主位上,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杯水。
“多谢殿下。”曹永林躬身行礼,这才坐在了朱雄英的对面。
看着曹永林一副不知如何开口的样子,朱雄英微微笑了笑:“行了,你姑且也算是一开始就跟着咱的,也是咱的心腹,既然有事但讲无妨,咱也不是什么因言获罪的人。”
曹永林深吸一口气,他当然知道朱雄英的为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敢在此时纠结要不要劝谏,若是老朱当面他是半个字都不敢说的。
“殿下.......不知殿下会如何处理这一次的官员.........”曹永林犹豫片刻,还是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朱雄英挑了挑眉头,刚刚拿起的水杯又被放下:“怎么你对这件事情有看法?”
既然话已经说出口,曹永林便也不再犹豫了:“殿下,臣是掌管了许多生意的,跟这些人打过许多的交道,他们的生意很广,虽然这些主家已经脱离了商人的身份,但是私下他们的分家可都是经商的好手。”
“几乎各地都有他们的分号,一般官员上任他们................”
“他们都会去拜访一番吧。”朱雄英接过了话茬。
“没错,殿下若是真的将这些都彻查下去,怕是不只是应天会引起动荡,到时候恐怕地方上也会...........”
曹永林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闻言朱雄英笑了笑,怎么说呢,中原自古以来都是人情社会,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尤其是像这几家为富不仁的,金钱开道实在是太正常了。
朱雄英这一次可是涉及了九族,牵扯之广再加上之前朱雄英在陕西道那边做的事情,才让曹永林开口劝阻,怕朱雄英再一次不留情面。
朱雄英看着曹永林淡淡道:“放心,这一次咱不会动这么多人,但是这读书人的优待,他们也别想要了,我大明子民则应当一视同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