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产量不低!
产量不低!
对于每亩产量二百多斤,在整个大宋也就是江南地区有这么高。
按照老翁的法,其他地方也就是一石半左右,亩产粮食两百斤不到。
“大官人有所不知,也不知道咋个回事。老汉我年轻之时,这亩产还能接近两石半,后来几十年便慢慢的减到了两石。”
“不知道再过几十年会不会还会减。地还是那样的地,耕还是那样耕,种还是那样的种,年景虽然有好有坏,也不至于差这么多。”
老翁也是一脸疑惑的着,他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这稻米产量会逐渐的往下降,实在耕作方式和田地稻种都没有什么变化。
“这稻种引入我朝多年都未曾改良过,自然会产量产生慢慢下降的变化。朝廷已经派人去安南重新引入优质稻种,届时产量还会重新回到两石半甚至更高的。”赵构安慰老翁道。
对于农人而言,田地多少是一方面,粮食产量也是一方面。
如果田地能够增加,亩产也能提高,那便是好上加好的事情。
“大官饶意思是,这种不行了?咱也弄不懂咋个回事,还是相信朝廷会帮咱办好这个事!”
老翁对于赵构所的改良什么的听不明白,但是从他的话语之中似乎对于朝廷办好这个事情深信不疑。
“老伯对于朝廷这么有信心?”
赵构似乎非常想从这垂垂老者的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他清楚的知道,越是这样年龄的人越不会去诓骗自己,的话也越实在。
“瞧你这大官人的,咱不信朝廷信谁。中原没有打仗之前,大宋虽然收税多一点,那也是国泰民安。后来打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可眼下搞那什么变什么法的,还别比以前都强。”老翁慢条斯理的道。
“那老伯看,比以前强在哪里?”
“你看啊,田地多了,税也少了,青苗也不用出现钱,按两季种稻子,这一来一回起码多赚二十石。这在以前哪敢想,所以换个好稻种老汉我信。现在的官家不赖。”
老汉伸出手来,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比划着,和赵构细细的算着这农事之中的细账。
眼神之中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还有对于朝廷的信赖。
一年能够让农民多赚二十石的粮食,并且还减轻了许多税收的负担,但国库反而会越来越充盈,这就是革新变法带来的效用。
特别是老汉那一句朴实无华的“现在的官家不赖”,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去修饰,但对于赵构而言确是最高的赞美。
能够从一位大字不识的老者口中出这样的话,打动他的或许便是让他看到了对好日子的憧憬。
“看来老伯真是对革新变法很认同啊!”赵构有些感动的道。
“对对对,革新变法!老汉我始终记不住!也不知怎地,几十年来咱买酒买杂货要去十里地外的镇上,或者是货郎上门。现在村里有了酒坊和杂货坊。虽然不大,却也能行个方便。”
“大官人要事无要紧事,不嫌弃咱脏乱,不如去老儿家喝杯茶,吃个农家饭叙上一叙。”
老翁似乎和赵构得非常投机,从稻田走到田埂之上,虽然两腿都是泥,却并不避讳什么。
完非常热情的拉着赵构的手便往家中的方向走去,众人也只得默默的跟在后面。
“老伯,我这三五个饶,怕是有些叨扰到您啊。”
赵构没想到老翁竟然如此热情,也有些不太好意思打扰到老人家。
“不妨事,不妨事!家里就我和老婆子!做点饭菜不在话下。”
老翁也不顾赵构的推辞,紧紧的拉着赵构的手往前走着。
虞允文和韩鑫则是面面相觑,杨沂中紧紧的跟在后面,寸步不离赵构。
远处岳雷和冯永各率金枪班和皇城司人马候着,时刻警戒着,却又并不会妨碍赵构的微服私访。
不一会,便来到一个农家院,虽然屋舍简陋,却非常的干净整洁。
院落之中堆放着一些农具,还有许多老人晒制的干菜,后院还有一口池塘。
可以看得出来,老翁生活虽然平淡,但过的无比充实和幸福。
“老儿姓齐,不知大官人尊姓大名!”老翁学着文饶作派,颇有礼数的问道。
“在下姓韦,是个粮商,带着账房和随从来看看栖真村的粮咋样!”
“大官人你算是来对了,咱这里的粮食那在这一片属于顶好的。”
老翁边边给众人沏茶落座,眼神之中依旧充满着自豪福
“齐老伯我看你就老两口在家,儿女们呢?”
赵构见老翁只有夫妇二人,本应该是儿孙满堂的年纪,整个家里却是宅院空空,心中甚为疑惑。
“不瞒韦大官人,老儿有二子一女。大儿早年募兵,在中原战死。二儿前两年募兵在扬州,也没个回信。女嫁在二十里外,夫家管教极严,一年难得回一次。”
老翁的话语之中透着些许落寞和无奈,本该是享受伦之乐的年纪,却还只能忙于农事而孤独老去。
“按照朝制,老伯二儿可以不用募兵,为何会如此?”
“眼下金人蛮横,大宋终究还得靠后生保全,谁都不去募兵,谁来抵挡金人?”
老翁的言辞之中透着一丝倔强和认真,虽然不过是乡野村夫,格局却不输朝堂臣子。
赵构不禁暗暗赞叹道,大宋的百姓像这样的何止千千万万,如若不中兴大宋重整河山,还真是对不起这些善良的民众。
“老伯之言,在下甚为认同。只是还有些事,不便久留!”
赵构朝虞允文使了使眼色,他从袖中掏出一张淮交,给官家递了过去。
赵构拿着交子钱,对着老翁拱了拱手道:“初来乍到,得老伯金玉良言,颇为受教,一点心意还请笑纳。在下告辞!”
他完便将交子钱放在茶桌之上,便起身朝院外走去,众人也连忙跟着走了出去,只剩下老翁一脸错愕的站立在院郑
“韩卿差人将老者儿子从军中寻回,安置于秀州当差,不可让这等良善之人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