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确实有点苦,是药。”里长介绍。
“换,咱已经不上火了,跟黄连水似的。”朱元璋不想喝第二口。
“换,来,给,喝,毛,嘿嘿嘿嘿!”朱闻天立即拿来茶壶给换上新的绿茶,黄山毛峰。
“金银铺子里面有人别人存的金银,他们收取一定保管费用,别人若是去取金银……”
朱元璋喝口绿茶,发现是甜的,因为苦丁茶太苦了,有反差,他说金银铺子的事情。
“陛下,正好咱把银行开起来,叫钱庄也行,不过银行比较好一些,以后需要阐述功能,名词更容易应用。
若有人去金银铺子提钱,让他们来咱们的银行拿,正好顺便查一下金银铺子的账,看有没有阳奉阴违的存在。
说好的每个月利息不得超过三分,若超了,咱还能把千分之一的利息钱赚回来。”
里长按照憨憨说的要推动银行业,金融服务跟上,宝钞发行,必然需要来回兑换的渠道。
正好在各县的百货商店旁边开个银行的分行,收存款、放贷款、货币兑换、票据汇兑……
“如此说来,以后没有金银铺子了?不,他们可以专门用来帮人加工金银首饰。
找谁负责?要培训一番才可吧?反正咱对此学得很累,终于要派上用场。
留下的军士?怕他们学不好,咱看你写的一部分东西脑瓜子就嗡嗡的。”
朱元璋拿到过里长抄的部分银行业务内容,对朱闻天来说很简单的,还未涉及到央行的其他职能呢!
等存款与贷款都有利息的时候,才是金融的开始,通过储备金率、利率来调节通缩与通涨。
另外还有外贸利润兑换抵押品拿出宝钞、针对下级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换到唐朝的话,朱闻天绝对不会把银行这么早扔出来,经过了宋朝和元朝,金融业已经具备基础,商人和百姓都知道。
没有宋朝的青苗法,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会借钱,所以朱元璋才要求利息每月不准超过三分,一年百分之三十六。
朱闻天要把这个压到百分之六以下,甚至百分之三,因为存款利息低,别人都要火耗钱和保管费,银行还给百姓利息,给百分之一都高兴。
借贷的利息越高,通货膨胀的速度越快,用低利息来抑制高通涨,利用高储备金率来应对挤兑,目前非常容易控制。
等以后有聪明人觉得自己了解了大明银行的运行方式,想要从中钻漏洞,再教他们如何做人。
包括夷人那里的白银产量高,想拿来冲击大明金融体系,来多少吞多少。
“陛下,他们不需要学会太复杂的理论,只要把操作学好便成,汇票采用一式四联规则,学会如何按照格式填写就没问题。”
里长自己学得也头疼,却不得不学。
“四联?咱们的百货商店用三联,还有收税也是,咋想出来的呢?早上吃啥?”
朱元璋喝两口茶,更饿了,不愿意再耗费心神,赶紧吃饭。
“陛下吃萝卜丝牡蛎豆腐汤,其他人按照身体状况修正,太子妃吃的就不一样。”
“吃,有羊肉包子吗?”
“有,但陛下只能吃猪肉包子,羊肉的上火。”
“那咱吃蒸饺子,蘸醋吃不会全被面给吸了。”
“好,还有腊八蒜。”
于是朱闻天喝着萝卜丝汤吃一顿满意的饺子,立即派人到南京城的金银铺子借金银。
同时把账拿来,谁想往回取金银换到便民处那里临时成立的银行中办理。
不过想要金银的按照金银铺的规矩收保管费,不要金银或铜钱的,给予等额的宝钞,免保管费。
……
“憨憨,没有一个金银铺子干净的,说好的最多三分利,他们居然能弄出来五分利。
一年下来按照十二个月计,可就是百分之六十,关键有的还是按月等额本息。
这就不是百分之六十了,如不先息后本的,差太多,让人喘不过来气儿。”
里长晚上的时候找憨憨说白天的事情,朝廷现在有审计高手,下丘村都没派人帮忙。
朱闻天摇头:“要看资金用途,比如我觉得我需要八个月到十个月才能利用借来的钱赚到钱,我自然希望是先息后本,否则我抽不出钱来还等额本息。
若是我每个月都能拿到一部分钱,等额本息的总利息低于先息后本,我就选择等额本息。
对于种地百姓青黄不接时,其实三个月的先息后本比较好,三个月后收获了粮食就可以一起还了。
银行甚至可以补贴性地给出缓期本息偿付,这样百姓压力很小,收获之前一文都不用还。
对于银行来说,任何一种都不赔,等额本息针对一个借贷方来说总利息少了,却可以在每月收回本息后再次放贷出去。
但无论哪一种,百分之六十高了,百分之三十六也高。
故此,国有国法,家有家归,金银铺子等着挨收拾吧!嗯!钱,赚,易,嘿嘿嘿嘿……”
朱闻天知道朱元璋保证非常高兴,逮到金银铺子的把柄和犯罪证据,还给你一厘的借贷利息?梦里啥都有。
……
第二天,二月初二龙抬头,朱元璋请官员及其家眷们过来吃猪肉,龙抬头没有龙脑袋吃,猪脑袋是有的。
整个的猪脑袋卤了,再后加工,不能酱一个猪脑袋,一收完汁,就咸了,无法继续炒和拌。
而且今天还照相,上次照相后大家拿到了照片,彩色的,看着不错,还故意多洗了几份,方便保存。
实际上底片全留着呢!随时都能洗出来。
大家傍晚之前到,中午都没吃饭,饿了随便吃点坚果和小点心,等晚上的一顿好饭菜。
群臣有的高兴,有的皱眉,比如胡惟庸就是后者,他总觉得哪里不对,昨天可是查了南京金银铺子的账,说好的管人家借金银给利息,结果把人家给抓了。
“惟庸啊!咱的好左丞,最近你辛苦啦!嘿嘿嘿嘿……”
朱元璋等大家落座,一脸真诚的模样与胡惟庸说。
胡惟庸:“……”
其他大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