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牛肉酱,这个是辣的,里面混合了一点茱萸酱,还有不辣的。
正如每天都有牛出生一样,每天都有牛死去,眼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证明牛的数量在增加。
应天府,包括周围的州府,有的牛太老了,更不动地,主人家会找官府的人来看,符合要求就卖掉,让别人杀,自己下不去手。
不止是牛,马、骡子、驴也一样,如果买家牵不动,就由主人把牲口带走,带到一处没人的地方,拴在旁边的树上,并且蒙上眼睛。
这样买的人带着人过去,或者现场杀,或者给绑住蹄子扛走,运到其他地方卖。
南京的物价高,周围的地方愿意把要宰杀的牲口送来,包括生病的。
生病的大牲口虽说给了治疗的方法,有的病症太复杂,无法对应,只能牵过来低价卖,没人买的话就现场杀了看有人吃肉不。
遇到这等情况,朱闻天会溜达去一趟市场,或者直接由下丘村采购人员低价买回来。
能治好就治,花费太多的话就杀了,几十贯治疗就不值得挽救。
如此倒是让下丘村额外赚到钱,憨憨技术厉害,治疗好了,养壮实,就扔回市场,当好牲口卖。
于是牛买了去专门的屠宰场杀,一时卖不出去,会制作成牛肉酱,里面放点芝麻、黄豆瓣或蚕豆瓣,不放很多油。
放油多了坑人,根本没有人爱吃一堆油的,只是有时候负责出主意的都缺心眼,自己把自己招牌给砸了。
下丘村的牛肉酱很少卖,村子里的人爱吃,宫里那么多人,还有朱元璋总要来送给大臣。
偶尔多出做出来一批装几百个陶的小罐子,放到居必七就在半天内被买空,甚至有的商人发现后要全包,带走去卖。
“咱吃过居必七的蘑菇肉酱,老二给的,让咱尝尝,宜长你吃过没?”
朱元璋往嘴里抿一筷头牛肉酱,觉得味道不错,提出蘑菇酱的事情。
“陛下是说香菇?蕈。”里长想到了朱樉居必七卖的东西,蘑菇肉酱,里面是香菇。
憨憨说的,前朝的农书里有记载,不过当时把大部分的蘑菇称呼为蕈。
后来果然看到了那本书,确实写着怎样种蘑菇,就是需要有长了某种树的山坡,然后再种。
太浪费了,把蘑菇给锉成粉直接扔进去,然后等着长出来。
“对,说村子起名叫香菇。”朱元璋颔首。
“陛下,那个原来的种植方法太落后,村子给改进了,产量才高呢,生长周期短,长势好,就先拿出来做酱,蘑菇鲜,香菇无毒。
等以后产量再提高,规模扩大,可以拿到市场上卖给所有人,又便宜又好吃。
村子目前在种的蘑菇有六种,正继续增加种类,这些东西自然生长得少,不像灰蘑等蘑菇。
香菇、金针菇、平菇、茶树菇、杏鲍菇、猴头菇,这六种,竹荪和银耳、木耳不算。
榛蘑菇与松蘑种不了,难度太大,投入高,回报低,不划算。”
里长见陛下有兴趣了解,则说一说现在菌类种植情况,大规模种植后便宜。
其中金针菇有人种的,只是方式还是比较原始,产量低,之后连年战争,很多东西都停滞了。
村子有新的栽培方法,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大规模、高产量地种植。
趁着里长说话的时候,朱元璋喝一大口粥,又往自己的嘴里抿一筷头牛肉酱。
“好吃,开春了,下完雨,各地就有蘑菇了,尤其江南,要不要叫当地官府帮着收蘑菇?
咱的百货商店需要人手,等着……看样子不能等了,过了正月十五,就把将士们派出去。
顺便帮着百姓看看农耕,冬小麦的地方先不管,那里也没有蘑菇,太冷。
准备种水稻的地方,百姓正好闲着,无非挑挑肥送地里,现在得沤肥了。”
朱元璋就牛肉酱的事情说起了要让百姓多采蘑菇,然后收购的事宜。
蘑菇好吃,百姓们愿意采蘑菇,然后晾晒好,一些自己吃,一些拿出去卖,偏偏卖不上价,不值钱。
一个地方有蘑菇的时候,大家都去采,数量很多,又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卖,辛苦一天,卖个五六文都算好的。
然后有的商人就低价收,并且储存起来,等着蘑菇少的时候再拿出来卖。
百姓明明吃亏,却还愿意卖掉,认为赶紧多点钱,准备迎接青黄不接的时候。
换成官方收,可以给高一点的价钱,最好是百货商店,衙门又不是做买卖的地方。
里长也趁机多吃两口东西,认同:“既然如此,村子需要调配一些东西,到那边先给百姓买的,比如腐乳、臭豆腐、酱菜、肥皂、香皂、胭脂水粉、火柴、糖果、针线、棉布等日常生活品。”
“来得及?”朱元璋要确定下。
“早就准备了,自从说要在各县都开百货商店,厂子始终在生产,随后镰刀、菜刀、剪刀、顶针、锄头、镐头等铁器也会跟着带去。”
里长点头,表示没问题,村子稳着呢!之后就可以等着赚钱,百货商店是盈利部门。
百货商店前期投入需要铺货,正好洛阳那边生产出来大量的棉布,帮了忙。
今年商人们会找地方多多种棉花,又不能耽误正常的粮食种植。
“总是叫你们操心,倒是有官员想要接手百货商店,咱不放心,他们懂个屁,百货商店真放到他们手里,会给咱赔个光。
以为咱不知道呢!不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权力给自己人好处嘛!百货商店收东西,价钱和品级是浮动的。
到时上下一勾连,想查都不好查,把三品的定成二品,然后送到其他地方当二品卖,别人不知道就买了,还以为就这样。
等咱想查的时候,货已经没了,钱被他们给分了,宜长你说能不能出这种事儿?”
朱元璋提起朝堂上有官员要帮忙的事情,他才不相信呢!
下丘村管着绝对不会捞钱,因为下丘村有得是赚钱的方法,偏偏控制着少给村子发钱。
人家一年能轻松赚几百万贯,会想尽办法捞那几万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