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与各相关集团公司、港口信息传递频繁,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日、韩等公司明显存在pvc原料对华倾销行为。※>
辛安将情况通报给“辽化”、“丹化”集团。
几位老总开了个协调会,决定立刻准备材料上bj,申请商务部对日、韩等公司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制裁。
这事儿由国有大型企业出面,上头还是会更在意一些。
辛安心里有了底,便要求联手出击,与对方打价格战。
虽然各集团都怕这样会失去手中的利润,但经过一番争论后,也都认识到微利总比停产、倒闭强。
再说困难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挺过一年半载的,等商务部裁决下来,他们就熬出头了。
辛安决定在大连和sh设立两个办事处,加强对进出港货物的周转监控。同时,也作为指挥商战的“行营”。
辛安这两年苦心培养的一批人材这次都派上用场。即使如此,他仍觉得人才奇缺。
他把李博的年薪开到四十万,是原来的两倍。
他觉得李博是个不可多得的经营方面的奇材,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次返倾销调查多亏他出谋划策。
目前,“toppvc”的负债率高达78%,辛安一直是咬着牙硬挺着。
他知道自己现在是射出去的箭,无法回头了,只有继续向前。
同时他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二期工程新品上马,避开市场争夺的焦点。
他一直觉得“二期”工程就是“toppvc”的新生,是他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辛安每每想起都有点儿后怕的事儿。
“辽化”负责原料供应的的齐总在bj给辛安打电话,说有一个跟商务部上层领导关系很近的这样一个人答应帮忙联系推动加快“反倾销”案件,只是需要给他一些“费用”。
辛安没做过这样的事儿,也不太了解这些“掮客”的背景;只是听别人说,在京城有很多有背景、有人脉的人在做这样的事儿,收费不菲。
“辽化”的齐总信誓旦旦的保证说,这个人肯定没有问题,是京城里的一个高级领导的公子给他介绍的;并且还说了,事儿没办成不收钱。
齐总这么一说,辛安说也行,那就看看他要怎么办吧。
转过天,齐总来电话说那个办事儿的人要来“辽化”和临江察看企业的经营情况,核对一些信息。
辛安也觉得正常,人家给自己办事儿怎么也得了解一些自己这边的情况。
又过了两天,齐总说那个办事的王总一行八人已经到“辽化”了,让他做好到临江的接待准备。
辛安心里没底就跟李博和张凯说了这事儿。
张凯倒是没说什么,但是李博说那个王总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办这事儿不是应该偃旗息鼓、不为外道的吗?
辛安和张凯一琢磨,觉得有道理啊!
于是,就让张凯通过其它渠道了解这些人到了“辽化”以后的去向和所作所为。
果然,传回来的情报让人更生出疑虑。
这些人在“辽化”呆了半天,要了很多的企业资料。
然后,提出说大家几乎都没来过辽城,要求“辽化”安排车辆和陪同人员去游览辽城的各个名胜古迹。
于是这一群人在这个原契丹的国都-辽城就这么潇洒地玩了两天。
并且那个王总还告诉陪同的人,因为请来的都是各方面的专家,需要回去写评估报告,要求“辽化”支付每个人五万元的顾问费。
辛安、李博几个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群骗子。
于是,赶忙让行政部取消预订的酒店,那边又通知齐总说赶紧联系有关部门查一下这些人的底。
齐总已经感到不对头了,就在bj通过一些朋友和关系了解这个王总的底细。
后来传回来的消息让他羞愧万分,原来那个所谓的**和这个王总就是一伙的,到处招摇撞骗;大钱骗不到,就骗点儿小钱和吃吃喝喝。
好在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损失。不然,把那么大的事儿交给几个骗子去操作,那得承受多大的损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