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建设大军的入驻,这里已经不再是渺无人烟的地区,有几个游牧的牧民,冬季也不在转场,在这里驻扎了下来。ζ,天气没有那么寒冷,雪下得比较晚,雪量也比往年小了很多,所以牧民的羊群冬季也在周边的草原上放养着,转年到了四月份,出现了倒春寒,也就是春季的异常天气,暴雪接二连三下了好几场,狂风也不请自到赶来凑热闹,狂风携带着雪粒尽情摇摆,什么也看不见,整个天际白茫茫的一片。
暴风雪过后,建设者们收拾被风雪破坏的房屋和生产设施,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周围草原的牧民,因为羊群都是散养在草原上,暴风雪来临之际,没有特别的预兆,那个时候的天气预报系统还不太完善,这个新开发的地区又没有气象观测点。风雪突然出现,牧民再圈羊已经明显来不及,暴风雪过后,除了一小部分羊幸免于难,大部分都被冻死在了初春的草原上,牧民拖回冻死的羊,五元钱一只卖给建设者的食堂,生产建设者们的食道过足了肉瘾,大块吃肉,大口喝汤,连肚子里的馋虫都打起了饱嗝。
随着雪地里更多的死羊被发现,牧民兄弟们失去了往居住点拖取的耐心,也是羊的数量太多,不在乎损失的那一部分。可又担心大雪融化之后,天气回暖,被冻死的羊的尸体腐烂,因为数量太多,产生过多的病菌就容易扩散,给活着的羊群带来瘟疫,所以牧民兄弟们就找到生产建设者们,允许他们去雪地里去寻找冻死的羊,拖回生产建设基地无偿享用,牧民不收取一分钱。
这样很多年轻的建设者利用空余时间都到茫茫雪地上寻找,其实也很容易,雪地上稍微高出其它地方的小包,底下都有冻死僵硬的绵羊。拖回到基地的绵羊堆积成了小山。
这之后可忙坏了食堂的大师傅们,给羊扒皮开膛,因为太多,羊的内脏就没时间收拾,扒出之后挖坑深埋处理。大师傅们每天还要做饭,实在忙不过来了,一些年轻人又下班后主动帮忙,把羊收拾好,那个时候生产建设基地还没有冰箱冰柜,所以羊肉剁成大块后都埋在雪堆下,羊油用大铁锅熬成一个个圆圆的油坨子,这种羊油坨子放在菜窖里,一年都不会坏掉。
建设者们的伙食有了突飞猛进质的变化,每道菜里面都会有大块或大片的羊肉,所有的蔬菜都完成了和羊肉的亲密拥抱融合。羊油煎大饼子,羊油炸窝窝头,一道道食物在这里都得到了创新。整个建设基地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上空始终飘浮着羊膻味。甚至于麻雀在飞行时,都绕离这个地方。
留给所有建设者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这里的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的气候特点在这个地方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说长冬无夏。每年的十月一不到,晶莹的雪花就迫不及待的造访这里,从这个时候开始,雪是一场接着一场下个不停,整个冬季基本都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度过,这里的雪花,确切的说是雪粒,一层层的堆积着,一直到来年的四五月份才开始融化,所以这里的供暖期从那时,一直到现在,都是十一到来年的五一。建设者们冬季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力推开被一宿大雪封闭的房门,打扫积雪,以至于后来把所有的房门都改造成向屋内拉,就是为了防止晚上雪下得太大,第二天早晨推不开屋门。
冬季的好力河不单单只是下雪粒这么简单,冬风的侵袭更为严重,人们开玩笑地说:好力河一年就刮两次风,每次刮半年。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出了好力河风天居多的事实。用呼啸来形容冬风都显得语言软弱,觉得用咆哮更为恰当,冬风无情的用力撕扯着屋顶和围挡,带着摧毁一切的力量蔑视着生活在这里的建设者,一波又一波的喊着号子,总想把栽入地下三米多深的水泥线杆连根拔起,驱赶阻挡它前进脚步的一切障碍物。
最要命的是这里特有的白毛风,所说的白毛风就是冬季的寒风裹起刚下过的雪粒,满天炫舞,风就像长了白毛一样,所以称之为白毛风。白毛风抽打在脸上,那是刺骨的疼痛,假使你早上没有刮胡子,迎着白毛风的风头,左右转动两下脑袋,脸颊两侧的胡须就会被白毛风铲得一光二净。这样的天气,在室外如果不戴帽子待上一两分钟,耳朵就会被冻成冰块,用手一扒拉,耳朵就会齐根掉在地上。
这里的春季来得特别晚,五月冻土开化,冰融雪消,六月青草返绿,春季天气刚有点暖意,沙尘暴又找上门来,早期这里的草原植被丰富,风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夹裹来沙粒,一路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满天旋转,最严重的时候对面两米之内都看不见人影,沙尘暴顺着窗子的缝隙钻进屋里,把各种器皿的底部铺上一层细细的黄沙。用水冲洗多遍之后,用这样的杯子喝水还是会感到沙粒硌牙。
建设者们战风雪斗严寒,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以艰苦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一座现代化的露天煤矿(露天煤矿,是煤矿开采的一种方式,是针对于井矿而言,露天煤矿开采是针对于煤层埋藏浅的煤矿,进行开采的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把煤层上面的土层和岩石层用挖掘机挖起,装在车辆上运输到排土场,这个过程称之为剥离,剥离一直持续挖到煤层为止。煤层上煤炭的运出称之为出煤。)南露天煤矿在八十年代中上期建成投产,当时国家的高层领导也亲临现场祝贺慰问。所有的生产建设者们穿上干净的衣服,载歌载舞,整个好力河地区像过节一样热闹。
与此同时,木达市到好力河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也建成通车,这条铁路除了每天来回有一趟慢车通过外,其它时间都是满载煤炭的火车一列列通过,把好力河的煤炭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持祖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座小城镇,从好力河的西岸在建设者们的双手中姗姗走来。
好力河是一座因煤而起,缘煤而兴的城市,是先有煤矿,后有职工住宅区,最后才有的城市,也就是好力郭勒市的诞生。
早期建成的职工住宅,房屋主要以尖顶瓦房,二层和三层楼为主,成狭长状分布在陷落盆地内,南北略长,东西较狭窄,所有的生产建设者们在这里扎根落户,结婚生子,工作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一生和这个偏远的小城镇绑定在一起。
新老好力河人的不懈努力,始终高举发展的大旗,这里的工业产值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几年就翻一番,工业园区一个一个的涌现,煤电铝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跨入了全国经济百强县的行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楼大厦罗列在好力河河畔,这里现在变成了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现代化的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