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上的轨枕都是从沈阳铁路局经过几百公里的路程运输到这里。∑用的一切设备大到钢轨,小到一颗道钉,甚至是道轨之间的石子,都是由铁路的专门厂家生产和供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质量达到最好,因为铁路运输涉及到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产品质量来不得一点马虎和瑕疵。
所以铁道上的轨枕生产虽然不是很复杂,但铁路部门也会舍近求远地从沈阳运来。
运来的方式有火车运输和汽车运输两种,这次是汽车运输过来的,接下来还有火车运输到的货。陆续有汽车和火车相继到货,因为需要的轨枕很多。
从这个小山包开始,往目的地去的道路都是临时土路,过于狭窄,并且颠簸的厉害,挂车的车体宽而长,又载着重货(一根轨枕八百斤,一摞是十六根,每车六摞),所以为了安全,挂车只能行进到这里,用板车来倒短,板车的长度和宽度比挂车都缩小了许多,比板车具有灵活性,能适应颠簸的土路,更重要的是,板车的载重要少于挂车,每个板车只能拉四摞轨枕,这样重量就减少了三分之一。
在这里把挂车上的轨枕一摞摞的用吊车吊起,放在板车上,由板车再把轨枕运到最终的目的地,目的地是距离这里几公里远的铁路沿线,板车运到那里,按一定的距离,在需要的地段一车车的用吊车在板车上把轨枕吊起,放在指定的地面上。
马老板也下了车,指挥着吊车启动,开到平整坚硬的地面,在指定的位置停下,吊车司机操作吊车把吊车的四条腿从吊车的地盘内缓缓伸出,完全伸展出来之后暂停在那里。
因为吊车挂钩的活李国前和李平都曾经干过,所以知道操作流程,不用其他人指派,两个人从吊车的操作平台上四块厚重的浸过黑油的方木(类似于铁道上最早使用的枕木,估计现在的九零后都没见过了),放在吊车伸出的四条腿的下面,每条腿下放一个。
吊车司机操作着伸出来的铁腿,把每一条铁腿都牢牢的压在四块枕木上,这个时候,吊车的所有轮胎都离开了地面,处于悬空状态。
吊车司机离开操作台,钻进了驾驶室,操作吊车的吊臂缓缓伸出并下落,伸向装有轨枕的挂车。
李国前和李平两人在吊车操作平台上每个人拽下一根钢丝绳,操作平台上的钢丝绳很多,有的已经使用的起了钢丝倒刺,这样的钢丝绳即使还能继续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常倒刺扎破手指和手掌,所以每次两个人都挑最好的来使用,即使新换的钢丝绳,吊车吊装有棱有角的铁和水泥制品时,是最费钢丝绳的,在使用一天之后也会起倒刺,所以在这种吊车作业之前,要事先预备好多条钢丝绳备用。
两人把钢丝绳扔进挂车车厢里,把挂车的三面车厢板放下,两个人跳上挂车车厢,从车头的方向开始,每个人拽着钢丝绳的一头,把钢丝绳塞进这捆轨枕的底部,在装车的时候,每捆轨枕的底部都垫有细长的草捆或者木方,这样,每捆轨枕和车厢板都有一个小空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在卸车时,钢丝绳能顺利的从底部塞入,兜住底部。
当然也有草捆不密实,木方不结实,被成捆的轨枕压碎压扁的情况,这时,轨枕就紧贴在了车厢底板,没有了那个小空隙,钢丝绳就无法塞入到轨枕底部,这个就相对麻烦一些,需要一个人用撬棍撬动最底下的那四根轨枕,从轨枕的一头开始,另一个人拿着钢丝绳,撬动出一点空间,把钢丝绳就伸进一点空间,一点一点撬动,直至钢丝绳的中间完全进入最底下那四根轨枕的一头底部。
当一捆轨枕的两端底部都用钢丝绳塞好后,吊车的吊钩也来到了这捆轨枕的上端,每个人把塞好的钢丝绳两端折起来,这样就兜住了整捆的轨枕,每个人把手中钢丝绳的两端的圆口挂在吊车的吊钩上,并迅速躲开这里,来到挂车的尾部,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吊车在吊起轨枕上升的过程中有轨枕脱落的意外,造成人身伤害,所以无论吊车吊装什么货物,在挂完吊钩后,一定要离开吊钩下面方圆几米的位置,当吊车吊起货物,出现倾斜不平稳的时候,吊车会把吊起的货物再放回原位,两个人过去再调整钢丝绳两端的长短距离。只要每根钢丝绳的中段保证在轨枕的底部的中间位置,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用撬棍塞入的钢丝绳时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看见轨枕被平稳的吊离挂车,李国前和李平二人跳下挂车,每人在车下拿起一根木方爬上板车,木方根据轨枕的长度,调整好距离,把木方垫在板车的中间位置,两个人一个车头一个车尾,看见从挂车上吊来的成捆轨枕,慢慢的来到摆好的木方上面,并缓缓的下落,当离木方还有二三十公分的时候,吊臂停在那里,李国前和李平走到轨枕前,把住轨枕的前后两边,调整好轨枕下落的位置,保证这捆轨枕正好落在放好的木方身上。两个人调整好轨枕位置后,其中一个人示意吊车司机可以放下,这个时候吊车司机会把这捆轨枕稳稳的放在木方上。
两个人从底部抽出钢丝绳,如果底下的木方被压扁,钢丝绳就抽不出来,还要采用刚才塞钢丝绳的步骤把钢丝绳取出来。
抽出钢丝绳后,两个人拿着钢丝绳,从板车回到挂车的尾部,开始重复塞钢丝绳的步骤。
从挂车上卸轨枕的步骤是先吊两边的货物,往板车上装轨枕时,是先装中间,然后再装两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车体货物的平衡,防止车辆因为偏重发生一头撅起来,翻车事故的发生。
李国前和李平两个人,如此反复,直到把四辆板车都装满轨枕,四辆板车总共装十六摞轨枕,四辆挂车拉来二十四摞轨枕,这样一来,最先卸完的两辆板车还需要再来一趟。
吊车司机又来到吊车操作平台,把吊车的四条腿收起,缩回到吊车的底盘内,钻进驾驶室并启动了吊车的发动机,这个时候,李国前和李平,把垫在吊车四条腿下厚重的木方又抱回到吊车的平台上,每个人坐进板车的副驾驶座,同时除了挂车之外,各种车辆发动,马老板的力帆轿车在前面开路,吊车紧随其后,后面四辆板车断后。组成了一只小规模的车队。
车队一路向东,在草垫子的简易路上慢慢行驶,奔铁路的方向行进,穿过高低不平的土路,来到了铁路的边缘,在铁路铁丝防护网的外面,贴着铁路延伸的方向继续向东开进,这个是附近的牧民出入的便道,比较狭窄,很多地方只能一台车通过,当对面驶来车辆的时候,要把车找一个宽阔点的地方停在便道路边,等对面的车开过去之后,再回到便道继续行驶。
马老板的小车在前面铁丝防护网外,一个相对宽敞平坦一些的地方停了下来,指示把第一个板车上的轨枕卸在这里。
吊车和板车也迅速的找到自己的最佳停车位置,李国前和李平又继续重复着垫吊车腿,给板车上的每一摞轨枕穿钢丝绳挂钩的工作,每摞卸的顺序是先两头后中间。
给吊车挂钩摘钩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巨大的安全风险,吊车吊装的货物都是有一定重量,如果做不到手脚麻利,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被这些重物刮碰,或者砸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重者丧命,轻者重伤。所以老板在挑选干这种活的人时,首先要求年轻机灵,手脚麻利,其次还要原来干过这个活计的人。老板也担心碰到人,给他带来金钱损失。
这次和在山包上不同的是,只是把板车上的成捆轨枕卸在地面上即可,不要求摆放整齐,所以当吊车把板车上的轨枕吊下来后,直接落地,李国前和李平两个人把两根钢丝绳各摘下一头,吊车起杆收杆的时候 就把钢丝绳从轨枕底部抽了出来。
两个人再跳上板车给下一摞轨枕底部塞入钢丝绳,如此反复直到这四摞轨枕卸下。
一个地方只能卸一板车轨枕,卸空的板车返回小山包的顶端,等待吊车和挂钩人员的返回。
其余的车继续前行,铁路沿线的地方都比较狭窄,并且沿线还有高压线穿过,加上高压线杆的阻拦,所以找到适合卸轨枕的地方真的不容易,并且还要求两处卸下轨枕的距离不能间隔太远,而且距离要大体相近。
所以找地方的时间要远远大于装卸轨枕的时间,经过苦苦的寻找,终于把这四车轨枕卸完,所有人又返回到小山包顶部。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山去,没有了光亮,北风开始赶来捣乱,用强有力的大手拼命的撕扯着人类的衣襟衣领,并把冰冷的手伸进路人的袖口里,在粗暴地搓揉着胳膊上的肌肤。
李国前和李平把衣领立起来,多少能阻挡一点凉气,两个人手上的棉手套被钢丝绳上调皮不合群的钢丝刺穿了好多小洞,里面的棉花伸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神奇的世界。
天色已晚,寒气逼人,两个人加快了轨枕的卸装速度,但也没有躲过黑夜的侵袭,最后两个板车的轨枕是在两只手电的光照下完成的。
马老板给两个人每人两百元钱,并约定了第二天早上接李国前和李平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