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弥天大话之爱爱情

笫七章华顶巧遇

弥天大话之爱爱情 润水春荣 8435 2024-02-07 09:39

  第七章华顶巧遇

  莲一般的山,莲花瓣一般的一道道山脉向四周伸延。那瀑布,泉涧又像一颗颗闪光的水珠从花瓣上轻轻滑落,滑出山谷……

  司马龙望着车窗外一座座山峰,脱口而出。唐诗诗惊叹他的记忆力。这段文字是《嘿,天台山》书中概述天台山的导语。

  天台山脉的主峰华顶,海拔1098米,峰峦面积达8公里,树木茂盛,吐云纳霁,观日抱月……四季景致色中幻美。那里有不少人文景观,更是一处天然氧吧,远离都市喧嚣与浮躁。

  唐诗诗和司马龙是乘坐旅游班车去华顶的。车上游客不多,且大多是外地人,喜欢自由,不愿随团出游。

  坐在他们后座的是一对母女,母亲三十多岁,女儿十来岁样子。女孩听到司马龙的背诵,站起来说:“叔叔,我给您背一首《华顶观日》的诗,好吗?”

  司马龙和唐诗诗不约而同地转过脸,只见女孩瘦瘦的,扎着长辫子,令人怜爱。

  司马龙高兴地说:“太好了,快背给叔叔、阿姨听。”

  小女孩很有感情地背诵道:“莲花峰似莲花样,付萼重重万象罗。夜向寥天邀海日,晓来大地辩山河。”背到这里,小女孩咳嗽起来,说,“妈妈,下面几句我忘了……”

  母亲按住女儿,深沉地说“我们一起背,‘仙人井上留霞气,内史池头漾锦波。我欲乘风凌八极,手扪折星斗一高歌。”

  “太棒了!太棒了!”司马龙和唐诗诗鼓起掌。

  周围的游客也被感染鼓掌。

  细心的唐诗诗发现,女孩母亲的双眼闪动泪光,而且从她的平舌的普通话听出她是天台人。

  她纳闷,今天不是双休日,孩子怎么不去读书。正想问,孩子又自豪地说:“叔叔,阿姨,您俩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诗诗说:“是清朝的一位天台籍文人写的,他的名字叫陈溥。这陈溥不但诗写得好,还是一位替老百姓办实事的清官。这首《华顶观日》就出自他的《台山十景诗》。对不对呀,小朋友?”

  小女孩兴奋地叫道:“太对了!太对了!他还是我外公的外公的外公哩!”

  司马龙翘起拇指夸道:“小朋友,你真幸运。”

  唐诗诗笑道:“小朋友,你外外公十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你今年几岁了,今天去了华顶能不能也写首诗呀!”

  小女孩说:“我今年也正好十岁,晚上我要住华顶,明天早上看日出。”

  “万一明天天气不好,看不到日出怎么办?”

  “那我就等,一直等到看到日出那一天。”

  这时候,唐诗诗发现女孩的母亲双眼红湿了。

  华顶景区有华顶寺、归云洞、黄经洞、葛玄茗圃、拜经台、太白读书堂、王羲之墨池等二十多个景点,而森林公园与徐霞客古道又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必经之地。

  在这群游客中就有十几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都带着行囊。唐诗诗一眼就看出。

  下车时,小女孩问唐诗诗先去哪个景点,唐诗诗想了想说:“小朋友,你想先去哪?阿姨和叔叔就先陪你去哪,这里的所有景点,阿姨都熟悉。”

  “真的吗?”小女孩好奇地望着唐诗诗,“阿姨是不是导游呀?”

  唐诗诗点点头,笑道:“你真聪明。”

  “那叔叔也是做导游的吗?”

  司马龙下意识地看一眼唐诗诗说:“我是从杭州来的,阿姨说天台山特别美,我就叫她陪我看看,看看什么地方让我最喜欢,我就来搞开发。”

  “咿——原来叔叔是大老板啊。”小女孩惊喜地叫道,“我家就住在《桃源遇仙》的地方。《桃源遇仙》的故事太美啦,阿姨,您一定要带叔叔去那里看看,叔叔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司马龙拍拍小女孩的脸蛋笑道:“好的,到了那里,还来看你,怎么样?”

  小女孩高兴地蹦蹦跳跳,小女孩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华顶讲寺建前是智者大师刚到天台时结庐修头陀行的地方。后晋天福元年(936),为禅宗法眼宗二祖慧韵国师创建。寺院几经兴衰,1988年又开始修复,雄伟的大雄宝殿于1995年落成开光。

  寺院左前侧有一水池,便是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书圣,年轻时曾到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习书法。白云先生是隐居华顶的高道,精通书道。他授于王羲之“永”字八法。王羲之不停地练,直把一池的清泉都染黑了。正是这番苦功才成就了他后来永恒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有“独笔鹅字牌”留在华顶寺,到明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后人在院子里挖掘出半边残碑,经补笔的独笔“鹅”现存国清寺。

  进了华顶寺,小女孩母女俩虔诚地烧香拜佛。司马龙说,他是逢寺必进,有佛必拜的,也点起香来。

  这时候,唐诗诗坐在大殿外的台阶上小憩。过了一会儿,三人出了大殿,唐诗诗迎上前。小女孩母亲第一次开口说:“谢谢你俩一路相陪,我们现在要去见大师父……”唐诗诗明白她的意思,笑道:“那我们就不陪了,有什么需要尽管打电话。”

  出了寺院,唐诗诗脸带愠色,乜一眼司马龙说:“你也许真是个帅骗……”

  司马龙懵懂:“碎片?!是钻石碎片还是玻璃碎片。”

  唐诗诗忍俊不禁地一笑,见司马龙也笑了,又怏怏道:“你刚才连小孩子都敢骗,接下来是不是还想骗老年人?”

  司马龙忙说:“不敢,不敢,七天后见分晓嘛。”

  “用得着七天后吗?我现在就走。”

  “不行,不行。”司马龙慌了神,“你这一走,我不是前功尽废了吗?!再说——你是最言而有信的人。”

  唐诗诗笑道:“好吧,我言而有信,但你必须保证,从此以后不再吹牛!”

  “决不吹牛。”

  华顶景致有:云海、日出、杜鹃、雾淞“四绝”之称,时值人间四月天,杜鹃花正处花蕾期。

  华顶杜鹃叫云锦杜鹃,有紫红、玫红、粉红、粉白色彩,这些花又巧妙地分十几朵簇拥在一起形成如碗口大的花球。

  司马龙说他急于想看云锦杜鹃有二个原因:《嗨,天台山》上说“山道两旁杜鹃花枝干虬错,疏密有致,那覆盖在树冠上的花球五彩缤纷,像杂技演员手里玩转的彩碟。”花球,彩蝶很特别,还有就是说这云锦杜鹃太有禅味了,而且演绎出寒山拾得的‘和合’故事。

  相传寒山隐居到寒岩后,拾得常去看他,他也常来国清寺看拾得。寒山每次到国清寺,拾得都要把寺院里的一些剩饭剩菜装进一支竹筒里让寒山带回寒岩吃。这年春天,到了拾得到寒岩的日子,却过了好几天还不见拾得,寒山心想情况不妙。赶到国清寺,果然,拾得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拾得觉得自己的病是好不了了,便对寒山说:“小弟看来要步师父后尘了。”

  寒山着急地说:“丰干师只是去了五台呀。”

  拾得说:“哪是去五台?师父定是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不愿拖累我们,悄悄到山里某处坐化了。”

  寒山恍然大悟,又说:“那仁弟为何不去照顾师父?”

  拾得说:“小弟去了,谁人来照顾兄长呢?”

  寒山顿时热泪盈眶,简直说不出话来。

  拾得听到屋外的鸟鸣声,说:“昨夜梦见师父,师父终于告诉小弟,小弟能见到佛祖了。”

  寒山又惊又喜,惊叹的是拾得真的要离他而云了,喜的是拾得虽然在寺院里是个烧火和尚,却也能修得真果。便说:“去哪,为兄带你去。”

  拾得说:“娑椤峰。”

  娑椤峰在华顶山。相传天台华顶杜鹃也叫娑椤。佛教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的娑椤树下涅槃。娑椤,又叫娑椤双树,东南西北各生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娑椤树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天台的华顶山有一片娑椤树,那地方叫娑椤峰,站在树丛中能见到东海日出。

  寒山强忍悲痛点点头。

  第二天,寒山扶着拾得出了寺院,拾得走不动了,寒山背起拾得行走,走了一阵,拾得说,仁兄,歇会吧。寒山松开手,两人坐在地上,背靠着棵大树。

  突然从森林里传来虎啸声。

  拾得激动地说:“虎子……是虎子的声音。仁兄,虎子来给我们带路了……

  寒山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泪如泉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拾得说:“仁兄为什么哭了,小弟快要见到佛祖了,应该高兴才是……”

  寒山哆嗦道:“仁弟,我是太高兴,太高兴了,虎子是我们的福星。想当初,是虎子带路找到我,救了我……今天又是虎子给你带路……”

  拾得幸福地笑了。

  寒山紧紧把他搂在怀里。

  虎啸声又响起。虎子引路,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华顶山的娑椤峰。

  那起伏的山岗上,娑椤花树干高大,虬枝疏条交错有致。那五颜六色的柔细花朵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点缀。

  寒山背着拾得过来,把他放在树林下。

  拾得说:“这是娑椤花?”

  寒山说:“是的,太美了!”

  拾得说:“真的,阿弥陀佛……”

  风吹落点点花朵落在拾得怀里。

  “阿弥陀佛……”拾得端坐,幸福地合上眼睛。

  这时,寒山发现拾得嘴唇干裂,便云不远处的归云洞口取水。等他回来,满山岗的娑椤花变成一朵朵硕大的如彩云布开的花海,山岗上的天空一碧无云。那花朵纷纷飘落,却不见拾得了。寒山不停地呼唤拾得的名字。良久,从天空传来拾得的声音:“更登华顶上,犹待孤鹤期。”

  寒山脱口而出:“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花儿渐渐地覆盖了寒山的脚踝。

  花蕾饱满,丰润,微微露出嫩色。穿梭在杜鹃花树下,唐诗诗讲解婆椤峰的故事,问司马龙这花蕾像什么?

  司马龙左顾右盼地看了又看,然后双眼一亮,说:“像宝石,像珍珠,像眼睛……”

  唐诗诗看他动情的样子,噗呲一笑。

  山上气温变化大,到了晚上,寒气逼人,晚饭后,唐诗诗在住宿的山庄服务部买了一件棉背心,送到司马龙的房间。司马龙激动地说:“太谢谢你了。”唐诗诗衿持地一笑:“这是我作为导游应该做的。”

  “那你的服务真是国际水平的!”司马龙说:“为表谢意,请你进屋喝杯茶。”

  唐诗诗说:“不必客气,明天还要起早去看日出,你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凌晨,唐诗诗一觉醒来,看到微信上司马龙的留言:我和驴友们去拜经台宿夜……

  拜金台是华顶的最高峰,因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在此拜读《楞严经》而得名,当年智者大师在这里看出“千山如莲花,华顶为花心”的奥妙,从而顿悟《妙法莲华经》为著述《妙法莲花经玄义》,创建佛教天台宗打下理论基础。

  比起“泰山观日”,“华顶观日”要质感得多,因为这里离东海仅1000km,而泰山距黄海是这里距海的四倍。

  唐诗诗和小女孩母女俩登上拜经台,东方还是一片迷朦的云海。那十几名宿在这里的驴友早已架好相机。司马龙正拿着手机在取景,看见她们来了,笑容满面地迎上去。一夜外宿,虽在帐蓬里,应该是睡不好的,可司马龙脸上不见半丝憔悴,唐诗诗心想他不是从小娇生惯养之辈。

  司马龙给她们三人拍了几张照片。

  不一会儿,云天相接处,渐渐露白,紧接着黄、红、紫等暖色彩像水墨一般渗开,绚丽多彩。正当人们赞叹时,猛地几束金光冲出橙色云层,扑面而来,倍感亲切。这时,水天相接处露出一点红。小女孩惊喜地叫道:“妈妈,现在的太阳像爷爷种的樱桃……”

  渐渐地红点变大,变成半个圆。

  小女孩又惊喜地叫道:“妈妈,现在的太阳像您那把红梳子,梳出金色的头发……”

  太阳终于跃出海面,圆圆的。

  小女孩抱住母亲跳起来,“妈妈,太阳升天了,太阳升天了,她像欢庆的大气球,大气球……”

  所有人被小女孩的奇妙“观日出”赞叹吸引,纷纷鼓掌。

  唐诗诗不止一次来此,这次让她最为感动,感动的不止是因为小女孩母女,还有因为司马龙。而司马龙又是怎么租到帐蓬的呢?

  司马龙说:“你感到我的‘骗术’高明吗?”

  唐诗诗说:“我只觉得你神秘。”

  司马龙说:“那就好,相遇是缘,言行有因。这是出租户外用的男子对我说的。他还说夜宿拜经台的人都是有信念的人。信念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你说七天后再给我租金,我何必计较。”

  “他不知道,你是我带的游客。”

  “他问都没问。”司马龙感慨地吟道,“在莲之上,不带走一叶茶,只要一壶绿茶花色的空气。在莲之上,他是一颗闪光的水珠……”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