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商议搬家
苏宝儿从张城的眼神里嗅出一丝阴谋,不过碍于苏大林和田春花还在也就没多问什么。
等到只有他们一家三口的时候,苏宝儿才小声地问道: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我的通知书会在你这里?”
张诚没停下的逗弄儿子的动作,小家伙的圆滚滚的,可好玩了。
“今年京市外学院的名额只有两个,可是二三名的录取通知书,她们早就拿到了。”
“而你这个第一名却迟迟收不到录取通知书。”张诚说道这里也是十分愤慨的。
要不是他这次找了那人帮忙,这事单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恐怕没这么的快就能解决。
原来京市某位大领导的亲戚也参加了这次的高考,第一志愿选的是京市外语学院。
可是他们这里只有两个名额,那领导的亲戚又刚好的是三名。
他们为了得到这个名额,利用职务之便,没有将苏宝儿成绩和档案发给京市外学院。
他们将苏宝儿的信息,发到另外一家的名字跟京市外语差不多的商学院。
要不是苏宝儿他们前阵子去招生办问。
恐怕苏宝儿的已经收到另外一家外语商学院的的录取通知书了。
他们之所以选择苏宝儿下手,那是因为第二名的背景很强大。
只能选择农村的户口,资历平凡的苏宝儿。
至于宝萍制衣厂,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
算什么势力背景。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畏惧对方的权势,准备的是一个拖字诀。
等到开学了,苏宝儿不认也得认。
他们万万没想到,苏宝儿这边的人更加不简单,最后他们不得并不妥协。
将苏宝儿的成绩和档案重新的发给京市外语学院,又跟学院的人解释说系统错误导致的。
经过几番周折,张诚才拿到苏宝儿的录取通知书。
苏宝儿听完都怔住了,没想到这高考顶替事件,能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
苏宝儿不是容易冲动的人,但想到自己差点因为别人的一己私利,让她和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她就气愤不已。
“张诚,你知道到底是谁想要顶替我的名额?”苏宝儿想知道哪路的妖魔鬼怪做的事。
张诚摇摇头:“上头的人不肯说,那些人家不是我们现在能抗拒的。”
苏宝儿听到这里,心里堵的跟什么似的,差点被别人害了,还不知道对方是谁。
张诚看苏宝儿难受的样子,他也不好受。
“宝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上头人吩咐我,叫我们不要再追查,免得弄巧成拙。”
张诚想起那人在电话里的严肃语气中知道,这事他们没有商量的余地。
苏宝儿也知道张诚说的那个上头的人是谁,人家已经帮自己把录取通知拿回来了。
如果自己再不识好歹,后果
可能真的不是的他们能承受。
这一次顶替事件,让苏宝儿对这个世界有了改观。
以前她总是想着要怎么赚钱,让自己和家里人的日子过得更加富足些。
可是现在呢。
在权势面前,他们这种只赚点小钱的普通老百姓,在他们面前的就不值一提。
人家想要怎么捏你,就怎么捏你。
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这种感觉真的是糟糕透了。
苏宝儿看着手中的的录取通知书,思索了一会说道。
“我马上就要去京市上学了,要不我们把家搬到那里去吧。”苏宝儿说这话的时候有那么一点小心虚。
张诚的学校可是在本市区,要是他们搬到京市的话。
张诚以后不仅很难见到苏宝儿,也很难见到的他们儿子了。
要不是他们本省没有一个像样外语学校的,苏宝儿也不会选择跑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
可是她好不容易考那么高的分数,要她就这样放弃京市外语学院又很可惜。
最后还是张城全力支持苏宝儿,她才填了京市外语学院。
张诚轻轻刮了下苏宝儿的鼻子,宠溺地说道:
“搬家的事情,我没意见,就看爹娘那么怎么决定。”
分隔两地只是暂时,张诚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的,只是没这么实现。
苏大林和田春花也在商量着这件事情。
“她爹,宝儿说的,你觉得怎
么样?”田春花看着一旁默不作声的苏大林低声说道。
对于田春花而言,在哪里生活都一样。
不过她内心深处还是想要跟着苏宝儿去京市。
去了京市,她不仅可以帮苏宝儿照看小皓柏。
她还可以去京市天。安。门看看,还有那传说中的好汉城墙。
这些事情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现在住在县城里,见识多了,也通过电视了解了外面世界的一些事情。
让她这颗年过半百多的心,也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不同的向往。
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如果苏大林要留在这里,她也会留下来的。
苏大林回头看重满眼期待的老妻,最终点点头。
“她娘,你这几天把家里的东西都归拢下。”
“我去和学武说下店铺的事情。”苏大林下定了决心要搬走,也想早点把事情安排好。
苏大林已经跟赖二妹断绝关系了。
在这里他也没什么好牵挂的了,家里人在哪家就在哪。
他们现在跟福星酒楼解除了之前的合约,苏大林直接把烤鸡的配方直接卖他们了。
要是福星酒楼要其他什么熟食,就跟其他客户一样,提前的预定。
而苏大林也会给他们最优惠的价格。
苏大林来到厨房,看着满头大汗的李学武,欣慰地点点头。
“学武,先别忙乎了,我跟你说件事。”
李学武
把手上东西放下,用挂在脖子的毛巾胡乱地擦了擦汗。
“叔,您有什么事情直接说。”李学武看苏大林的眼神都是充满感激。
要不是苏大林一家帮助他们,他们家可能饭都吃不上。
现在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夫妻俩挣的钱比他们之钱好几年都要多,家里再也不用紧巴巴过日子。
他们俩夫妻都商量着,再干一年,就把家里的老人的和小孩都接来县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