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白一指点出,又是数百上千道指力射出,击在四长老等一众蜀山弟子多处经脉穴位上,将他们一身功力废去。
“这就是扶桑神树?”
袁白站在扶桑树下,静静看着这棵传说中的神木。
扶桑树,华夏古代传说中的神树。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西汉之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也曾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行登岸一万里, 东复有碧海, 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叶皆如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从这些记载中,扶桑树生长之处或在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或在海外以东的汤谷,亦或大荒之东的汤谷。
可这棵扶桑树
居然长在了山上,准确说是长在一座深渊边上!
与寻常树木相比,此树树干呈干枯的红色,像是有火在它内部灼烧,将其烧成了这样,树叶金黄, 非是因到了秋季而变色,而是叶子本身便是这个颜色,在阳光照耀下,随风一动,顿时片片金光摇曳。
与袁白一同在看扶桑树的,还有东皇太一和蜀山大长老。
蜀山大长老是陪同袁白、东皇太一,带领他们参观游览蜀山。
看完扶桑神树,袁白又将目光投向扶桑树后的那片深渊。
那深渊十分古怪,一眼看去竟然见不到对岸,即只能看到生长有扶桑树的这边深渊崖壁,却无法看到另外边的崖壁,似乎是深渊太过宽广,另外边的崖壁已超过了目力所及,可又像是那边崖壁并不在这个世界,而落在了另一方天地。
深渊中黑雾茫茫,掩住了深渊里的一切,即便以袁白的目力,也无法透过这种黑雾。
黑雾在深渊中沉积飘荡,时而冲起,像有无尽的死灵魔魅在其中咆哮嘶吼, 要冲向人间,可是它们被某种奇异的力量束缚,并不能真的冲卷上来,只能化为缕缕清风,吹得崖边的扶桑神木片片金光摇曳。
袁白问:“这虞渊下究竟有什么?你们蜀山可知晓?”
蜀山大长老道:“我蜀山一族虽然存在久远,但在这蜀山上,也非一直安稳,曾遭过数次大劫,先祖留下的东西缺失了不少,对于虞渊中究竟有什么,其实我们也并不完全清楚。”
不完全清楚,也就是说还是知道一些
蜀山大长老接着道:“据族中先辈遗留的只言片语猜测,虞渊可能与传说中的魔神蚩尤有关!”
“蚩尤?”东皇太一轻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蜀山大长老道:“传说,蚩尤当年与黄帝争夺天下,虽然最终战败,但其并未完全身死,而是率领部众逃到了另外一处天地,那处天地为日落之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
“蚩尤并不甘心败给黄帝,一直想从那里杀回,再次夺取天下。可蚩尤为兵主,掌兵事杀伐,杀性极重,若其回归,整个天下都必将遭受一场大劫。”
“所以,大禹先祖特意从东海汤谷移来这棵扶桑神木,以扶桑神木作为阵心,布下禁制将虞渊封印,使蚩尤不得返回天下。”
听完蜀山大长老的话,袁白点了点头,但他并不认为蚩尤真的被封印在虞渊之中。
袁白提出了他的一个猜想:“传说扶桑神木是连接神界、人界、冥界的大门,上面有三足金乌飞翔,能够引导人跨越三界,实现心愿,下方有神龙守护。”
“虽然我没在这看到金乌、神龙,但如果这个传说为真,是否有一种可能,这片虞渊封印的并非蚩尤,而是人、神、冥三界的通道?”
“将此处封印后,人、神、冥再无法接触交流,人类也将不会再受神魔摆布掌控,可真正依靠自身之力发展。”
这个猜想还真有可能!
远古时期,神魔可自由降临人界,比之于神魔,人类的力量差的不是一点两,这导致神魔可以肆意欺凌残虐人类,人类却几乎没有能力反抗。
神魔视人类如蝼蚁,玩弄人类,在神魔掌控下,人类过得极为悲惨,如黄帝和蚩尤大战,看似是两名人类为了天下争锋,实则是神魔围绕他俩掀起战争,说不定这场战争的实际意义只是给高高在上的神魔们演了部电视剧。
人类自然而然想摆脱被神魔掌控的命运!
而在黄帝与蚩尤大战后,这世界的神魔发生了某些事,使得神魔们暂时顾不上人界。
这给了人族机会!
人族连续涌现几位圣贤,颛顼绝地天通,大禹铸九鼎,将作为人、神、冥三界通道的扶桑树移栽到蜀山,封印于虞渊之边,又令后裔在此看守,使得神魔再难降临人界,继续操控人类命运。
听完袁白的话,东皇太一道:“这棵扶桑神木若真是三界大门,岂不是可以打开封印,从这去往神界和冥界?”
这话刚一出口,便听蜀山大长老道:“不可,此事万万不可!不管是哪种可能,如果封印被破,会危及整个天下,千万不可将之破除。”
东皇太一没回他,转头看向袁白。
袁白道:“尚未做好准备,我也认为此时并非攻打封印之时,对它有更深了解、做好相应准备,那时再打开也不迟。”
万一这真封印着人、神、冥三界的通道,那一打开,神冥两界的神魔涌入人间,袁白可不认为自己如今的实力能胜过此界神魔。尽管此界神魔并不算特别强,但也不会弱到哪去。
袁白和东皇太一又观察了虞渊好一会儿,可惜只能看到黑雾涌动,将深渊掩住,根本看不出这座深渊究竟有多深、那翻涌的黑雾中究竟有什么。
离开扶桑神木所在,袁白、东皇太一又去了蜀山大禹石像处,大禹石像并非雕在一块两三米高的石头上,而是在一座如山巨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