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2
出来的时候心情愉快,&nbp;&nbp;回去的时候,乾元帝虽说不至于憋了一肚子气,但是显而易见也开心不起来。李沐被梁忠派人保护了起来,&nbp;&nbp;然后就命锦衣卫和通政司合作,严查此事。
贾赦被警告了一番,不许回家跟家里说今日遇到的事情,&nbp;&nbp;他心里头其实有些兴奋,毕竟,&nbp;&nbp;出门就能遇到有人拦路喊冤这种事情,大概也就是戏本子上才有,他之前也听说书的人讲什么包青天的故事,&nbp;&nbp;那时候也有过幻想,自己也要做个为民做主的大清官,&nbp;&nbp;结果如今摊上这事,贾赦顿时就又想起来之前的理想。他本来想要回去跟祖父祖母显摆一下,&nbp;&nbp;结果被乾元帝下了禁口令,不由有些怏怏起来。
比起回去之后糊弄家里人的贾赦,徒景辰受到的震动也很大,&nbp;&nbp;不说是上书房里头,像是太子太傅少傅之类的,给他讲课的时候,&nbp;&nbp;总是说什么众正盈朝,反正在他们口中,&nbp;&nbp;朝堂上的官员都是道德君子,圣天子垂拱而治就行。结果如今遇上这事,居然有官员为了强夺百姓宝物,不惜栽赃陷害,&nbp;&nbp;叫人家破人亡,这顿时就让徒景辰感觉有些幻灭起来。
乾元帝没有注意徒景辰的三观受到了挑战,他气哼哼地回了寝宫,晚饭还多吃了两碗,咬着骨头的时候简直像是在啃幕后黑手的肉,吃完之后召幸了一个低位妃嫔,狠狠地在那个以为自己撞了大运的妃嫔身上发泄了一把,然后冷酷地表示:“不留!”那个妃嫔希望破灭,只能强ren着身上的不适,低落地回了自己的住处,毕竟,她这样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在乾元帝的寝殿留宿的。
当皇帝真心想要搞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底下人的行动力也是很快的。乾元帝登基之后,对锦衣卫和通政司都不是很看重,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两个衙门简直是抢着出力,希望能够在乾元帝那里露个头,好能真正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通政司仗着地利之便,先跑去刑部调查案卷,而锦衣卫慢了一步,只能先去通州调查。
通州距离京城本来就不远,这个案子过去时间也不算很长,何况,正常的县城,一年到头,不会有多少牵扯到死罪的案子,倒不是因为这年头民风淳朴,犯罪率低,实在是因为这年头皇权不下乡,如果不是遇上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大家根本不会告到衙门里头去。真要是统计一下,各个村镇里头,每年光是因为族法家法之类的规矩被处以私刑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朝廷其实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问题是,这年头,想要让朝廷的权威深入乡里,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吏员。另外就是,这年头官员考评里面关于判案断案的评价,看的其实不是破案率,而是案件发生率,案件越少,说明官员治理地方的能力越强,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很多时候也是情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地方上头,这种牵扯到死人的案子,知道的人肯定不少,以锦衣卫的能力,应该能够打听到足够的信息。
锦衣卫这边倒是有了收获,结果通政司在刑部却发现了问题,这种明明牵扯到了杀人案,而且主犯因为受刑不过死在狱中,从犯还没判了苦役的案子,按理来说,已经是大案重案了,结果刑部的卷宗里头居然没有相关的记录。这可就有意思了,要么就是刑部有人与地方上勾结,将相关的案卷给销毁了,要么就是负责这事的官员胆大包天,压根就没走正规程序,无论是哪一样,都很严重,通政司不敢隐瞒,直接先报了上去。
乾元帝拿到通政司的密折,气极反笑,大齐开国才多少年啊,真要是从一统天下开始算,也不过就是四十多年时间,结果呢,官场上居然已经fubai至此,作为一个帝王,乾元帝虽说还年轻,但是这几年下来,帝王心术虽说不至于炉火纯青,但是也已经有了一定火候。他自个做皇帝也是类似于野路子出身,毕竟,一开始他自个也没想到皇位会落到自个头上,毕竟,他上头还有那么多兄长呢,谁知道,那么优秀,众望所归的太子哥哥居然就因为赈灾死了呢?
乾元帝就当了几个月的太子,先帝也没来得及多教他什么,所以,他学的这些都是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自个琢磨出来的,他原以为自己将朝堂掌控得很好,如今却发现,自己错了,通州勉强都算得上是天子脚下,尚且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其他地方呢,天高皇帝远,谁知道那些官员在做什么!
但是作孽的是这些官员,百姓却只会憎恨朝廷,这就很坑了!乾元帝琢磨着自己登基以来,一直怀柔,没有下过狠手,以至于下面这些人一个个都当自己好糊弄啊!乾元帝知道,比起两位开国的皇帝,自个是不会在武功上能够创下比对方更强的功业,那也只能是靠文治了。按照历朝历代的规律来说,天下承平几十年,到了乾元帝这里,躺平了也能混个盛世出来,但是真要是让下面的人胡作非为,那还盛世个屁啊!
风瑜相比较而言,真的是见得多了,这年头的统治,靠的其实是所谓的礼法,礼在前,法在后,如此可以降低相当一部分的成本,但是问题是,违背礼法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或者说,以礼法的名义攫取利益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就变得非常稀松平常。所以,宗族就拥有着极大的权力,可以以私刑惩罚普通的族人,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第一反应不是找官府,而是找宗族,或者是找乡绅。而地方上的官员呢,他们做官也不是给百姓做父母的,就算是一个愣头青刚开始想要做点事情,但是很快就会面临乡绅豪族胥吏等一系列的冲击,最后只能是和光同尘。另外就是,京中的官员想要捞钱,一般靠的就是下面的孝敬,而地方上的官员,捞钱的手段就多了去了,他们可以罗列各种名目向下头征税,反正百姓又不知道,随便他们怎么说,百姓只有认同的道理。总之,朝廷对于基层的约束能力其实很低。想要改变这一点,需要的就是大量的官吏,而为了养活这么多的官吏,就得需要提升生产力,普通的封建国家是养不起那么多脱产的官吏的,所以,起码得进入到工业化时期才行。
风瑜如果是皇帝,倒是可以推动这个进程的发展,但是她只是个公主,在这个时代,公主其实就像是皇家豢养的金丝鸟一样,你可以尽情享受,但是想要干涉政事,那么还是省省吧!
因此,风瑜也就是跟徒景辰说了一下,表示自己想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徒景辰自己也很好奇,因此也就是答应了下来,而乾元帝显然想要借着这次的事情教一jiaotu景辰这个太子,因此,也算是实时跟徒景辰分享了事情发生的进度,然后风瑜便也知道了。
通政司这边还在追查相关的人是否勾结了刑部的时候,锦衣卫却是已经查到了许多东西。别的不说,那个案子是冤案无疑,因为那个尸体本身就有问题。锦衣卫查访了不少人,甚至还找了仵作开棺验尸,最后确定,那具尸体是意外死亡后被人丢到李沐家的。尸体的身份也查出来了,其实就是地方上的一个二流子,喝多了酒,醉倒在外,然后被自己呕吐物给呛死了。李沐家的人甚至跟这个二流子没有什么交集,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村的,中间相隔了足有十多里路,或许平常可能在集市之类的地方见过,但是大概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李沐家里是冤枉的,李家并不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人家,他们家算是当地的财主了,家里有几百亩地,自家耕种了二三十亩,其他的都被租了出去。只是李家是外来户,他们是战乱刚刚平定的时候搬过来的,正好天下初定,他们家手里有钱,买下了上百亩地之后就顺利在当地落户了。他们一方面an于经营,一方面本身也有积蓄,这些年陆续购置了不少良田,成了附近比较有名的地主。
但是再有钱,他们也是外来户,对于本地人来说,排外是正常的事情,而且事情发生之后,当地的村长族长里正都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了李家的地,正要说李家翻了案,家里还有个少年童生,将来追究起来,岂不是他们也逃不过。所以,他们保持了沉默,自然其他人也不会没事为不怎么熟悉的李家伸冤。如今有人来问,听说是李家逃出去的儿子攀上了贵人,许多人顿时就慌了,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小地方,没什么见识,担心回头李沐报复自己,因此,干脆老老实实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沐没有撒谎,但是他其实不知道幕后的人到底是谁,毕竟,他那时候就是个童生,回来的时候都已经快要尘埃落定了。李沐不知道,但是锦衣卫要查,很多事情都是很好查的。当初给乾元帝送礼的是当时的太常寺卿何詹,太常寺虽说是五寺之一,掌管祭祀,但是其实职能比较弱,起码比起大理寺差了许多,后来这位就升官了,如今已经是礼部侍郎。
有意思的是,当时通州的知府叫做刘垚,是何詹的侄女婿,而判案的知县呢,叫做秦柯,但是县丞曾友却是刘垚的同年,不过刘垚是进士出身,曾友却是同进士,而且名次也很靠后。不过去年的时候,曾友就补了江南那边一个知县的官职,而秦柯却是做了一州通判。至于刘垚倒是还在知府的位置上,但是他已经连续数年考评为优,这一任结束,应该就能升迁了!
乾元帝嘴角噙着一缕笑意,看着一边的徒景辰,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了没有?”
徒景辰咬着牙,说道:“他们这是官官相护,结党营私!”
乾元帝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是如此,隋唐之前,朝堂上的官员靠的是举孝廉之类的渠道,所以,那时候朝堂上的官员都是出自于世家门阀!等到科举盛行之后,世家门阀倒是没有了,但是官员们以师生、同乡、同年之类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在朝堂上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啊,你别相信那些什么君子群而不党之类的话,一个个都是糊弄别人的!”
做皇帝的人,有几个希望臣下结党营私的呢?可惜的是,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屡禁不绝,乾元帝的做法就是,让朝堂上结成的党派更多一点,他好对此进行平衡。
见到徒景辰有些茫然的模样,乾元帝摸了摸徒景辰的头,说道:“你现在还小,不用太着急,你只需要多看,多想就是了!”
徒景辰在乾元帝那边受到了冲击,茫然之中,竟是直接往凌波殿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什么毛病,整天都晕乎乎的,脑子也觉得变迟钝了,现在这个情况,非急症也不好去医院,去了想要回来就费事,希望早点解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