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昌之战

我本大明一赘婿 东有扶苏 5196 2024-02-07 12:12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

  在离东昌不远的滑口,带着大军向东昌挺进的朱棣遭遇了盛庸手下大将孙霖带领的前锋部队,和他一开始的预想一样,南军的前锋不堪一击,他甚至没有让环绕外围的朵颜三卫发起冲锋切割,那些乌合之众就四散而逃,这也让他更加相信,盛庸和李景隆,其实是一类人。

  东昌是盛庸选定的决战战场,这无所谓,朱棣相信这一次和白沟河之战没有任何区别,盛庸也将败在他的手下,然后灰溜溜地逃回去,整合了大军的朱棣意气风发,仿佛终于摆脱了围济南的阴影,率领着十余万大军抵达了最后的决战地点--东昌。

  而此时盛庸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他。

  对于盛庸来说,朝廷的嘉奖和勉励无疑让他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因为李景隆的原因,这场平叛已经陷入了糜烂的境地,朝廷的大军已经被打散,整个北境都在朱棣的马蹄下颤抖,他完全可以借助骑兵优势辗转作战,南军根本不可能追上,也不可能形成合围,除非是跋涉近千里再一次攻打北平逼朱棣回援。

  所以他是想要一场决战的,在朝廷兵力还没有被彻底耗光前,和朱棣两军对峙分出胜负,但他没有把握朱棣会应战,因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不会走入别人已经设置好的战场。

  但事实让他松了一口气,那个能征善战的朱棣,同时也是个因为战事顺利而骄傲自大的人,朱棣看不起自己,盛庸知道;朱棣也想毕其功于一役,盛庸也明白,所以他带着大军来到了东昌,大大方方地走进了盛庸精心准备的战场,准备在这里彻底打垮朝廷的脊梁。

  前哨已经传回了朱棣到达东昌的消息,盛庸知道,他终于要面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这一次他的身边没有铁铉,但同样的,他也不再需要向任何人报告军情,他是朝廷大军最高的指挥官,责任和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再没有人可以依靠。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盛庸的大军连东昌城门都没有进,而是列阵于东昌城外五十里处准备迎敌,许多将领都对盛庸的这个决定一片哗然,军营里也是争论四起,毕竟他们对于和朱棣正面作战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心理,但盛庸却并没有改变主意,只是沉默地看着朱棣也在对面安下营寨,亮出了刀。

  因为在一次次的战败里,盛庸一直在学习着。

  朱棣的大军为何总是所向披靡?这和他的作战套路以及方法不无关系,朱棣指挥大军,从来都是以骑兵突击侧翼,正合奇胜的军事策略为主,而且燕军以骑兵为主,多年来多次征伐草原,士卒素质极高,极擅野外作战,再加上被收编的朵颜三卫是不折不扣的尖刀,往往一冲之下,就能凿穿整个阵地,让南军四散溃逃。

  所以要打败朱棣,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

  背城而战,骑兵就无法绕袭后方;断了后路,士卒不想死战也得死战,有进无退,有死无生!盛庸拿着十几万条命坐在了赌桌的另一边,向着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统帅朱棣发起了属于无名小卒的挑战。

  东昌之战由此开始。

  两座大营隔着一片丘陵相望了两天,最终还是朱棣率先发起了进攻,正如他所料,两天观察下来,盛庸的大军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根本无法和朵颜三卫以及燕军骑兵抗衡,朱棣认为这是南军防御体系里最大的漏洞,所以一声炮响,燕军步卒全军压上直逼对面中军大帐,而朱棣则是老毛病又犯了,亲自带着骑兵攻击南军的左翼。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因为这一招实在是太老掉牙了,盛庸一早就料到朱棣会把重注押在骑兵身上,毕竟南军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盛庸不但派重兵保护两翼,还让人准备了大量的弓弩冲车,只待朱棣带兵绕袭,就先放冲车断骑兵锋锐,再让训练已久的弓弩兵摆开阵势一阵猛射。

  射就算了,毕竟燕军的着甲率是很高的,朵颜三卫还只是半身轻甲,燕军骑兵则是统一的半身重甲,往日耿炳文李景隆也不是没想过多配备弓弩,但也只能射杀骑兵战马而已,但今日却不同了。

  盛庸让人给箭矢抹了毒。

  两翼重兵囤积,燕军骑兵到了先放冲车,阻碍骑兵一往无前的气势,然后成群的弓弩兵射出如云的毒箭,根本不给燕军负伤后的撤退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原来盛庸之前就发现,燕军伤兵救活的概率是很高的,高得简直有些不正常,按燕军这种筛选严格的招募降卒方式,十几万大军早该伤的伤死的死,战斗力有所下降才是,但每次大军团作战之后,朝廷的士卒倒是死伤惨重,燕军却总能恢复过来,保持编制和战斗力,实在让人疑惑不解。

  那就不给他们任何能救回来的机会就是了。

  见到这个阵势,带兵冲到南军左翼的朱棣终于发现来者不善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事已启,双方军阵犬牙交错,要撤兵就得被咬上,于是朱棣及时地调整了战略部署,他决定改变突破口,放弃南军重兵囤积的两翼,回到正面战场,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的中军,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是很正确的,步卒的调配速度肯定比不上骑兵,正面双方步卒胶着,如果骑兵加入,能轻易地将南军防御阵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所以当朱棣重整骑军,转移到了中军方向,并且发起了最大规模步骑协同的进攻后,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

  战场形势一下子明朗起来,朱棣大喜,当即下令全军追击,务必要赶在南军撤回东昌城之前给予重创,但追击并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的发现,他带着骑兵越往里突进,周遭南军的数量就越多,而且他们都不像是逃散溃败的士卒,而是纷纷拿着弓弩正瞄准着大杀四方的燕军骑兵们。

  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打仗不地道,一定会偷袭侧翼,也料定了朱棣攻击侧翼无果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朱棣全军压上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冲得够深之后,再让重兵囤积的两翼进行合围发起进攻。

  这就像一个口袋,袋底是东昌城,袋侧是手持毒弩以逸待劳的两翼重兵,而所谓的中军大帐,不过是引喜欢身先士卒痛打落水狗的朱棣入袋的鱼饵。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生死危机,然而这一次他却不能用白沟河时的法子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深深陷入了包围圈,他这次就算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而此时的包围圈外,追不上骑兵的大批燕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主帅被围,原本士气正盛的燕军犹如遭了一记当头棒喝,纷纷不知所措,但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当英雄,而这次站出来的,是朱能。

  身为骑兵主将之一,他原本是跟着朱棣紧追中军的,但朱棣冲得太猛太狠,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形变换之后,他发现自己把朱棣跟丢了,这还了得?再不把主帅找到,全军都有崩溃的风险,当初白沟河畔的南军不就是这般稀里糊涂地败了?

  所以当他得知朱棣已经被包围后,立刻率领骑兵向着南军包围圈猛冲,朱能是个粗人,但也是难得的勇猛忠义之人,更是出了名的不要命,当初真定之战他带着几十骑就敢追着耿炳文几千人跑,这一次也没差到哪儿去,数千骑兵带上手雷不要命地冲击南军包围圈,朱能更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之中找到了朱棣,汇合之后配合手雷,居然硬生生冲出了重围。

  此刻正在中军指挥的盛庸已经口干舌燥,他没想到自己花了数月心思不眠不休精心准备的圈套居然还是被朱棣给跳了出去,见包围被冲破,他怒不可遏地传令全军压上,就算不能杀了朱棣,也要尽量给予还没得知朱棣突围群龙无首的燕军死伤。

  但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永远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盛庸设置的圈套没圈死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从靖难起兵以来,朱棣一向喜欢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除了他对自己有信心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有张玉坐镇。

  作为燕王手下公认的第一大将,张玉不仅带兵功底颇为了得,最为难得的是,他纵观全局指挥战场的能力更为出色,当初真定一战朱棣带兵奇袭真定城,就是他居于中军指挥大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和耿炳文相持了整整半天,有他在,朱棣冲锋起来也不必担心后方出事,朱能顾成谭渊一类的将领只是将才,而张玉,则是帅才!

  当看到朱棣被包围,最为着急的不只是冲锋在前的将领,张玉居于步卒中军,同样也是大惊失色,眼见朱能的将旗开始搏命般地冲击包围圈,他也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一旦朱棣身死,这十余万大军,今日都要尽皆丧命于东昌,所以他果断地让全军压上,并且亲自带兵效仿朱能,拼命冲击着南军。

  经过奋勇拼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但他没有朱能那样的好运找到朱棣,而是看到了数不尽的南军士卒。

  煮熟的鸭子飞了,无数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卒正愁没有发泄的地方,眼见张玉带着步卒赶到了,无数南军前赴后继地围了上来,步卒又不能像骑兵一样强行突围,于是南军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将张玉活生生砍成了肉酱。

  朱棣被南军缠上,指挥的张玉又身死当场,以往被燕军追着跑的南军将领们都意识到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不用动员,所有人都红了眼开始拼死追杀,燕军随即一溃不可收拾。

  在这全军败退之际,偏偏朱棣的又一个克星平安也率部赶到,与盛庸合兵一处,丝毫不给燕军喘息机会,追着朱棣跑,两人就这般撵着朱棣出了东昌地界,一路厮杀向了北方。

  东昌之战就此结束,盛庸这个无名小卒败军之将赶鸭子上架的南军主帅,终于成为了金陵百姓们人口相传的...

  当世名将。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