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两翼的山岭已经基本控制在自己手里之后,李定国当机立断,将最后的一支预备役部队投入进了战场之中,并打算亲自领兵前往。
至于围困山谷中间山岭的金武营,他倒还没有调其中的兵马出来支援前线的计划。
要知道,若是山岭之上的清军不顾一切突围,然后趁乱进攻正在山谷东面入口的前线部队,那局势就不受控制了。
这些被伏击的大军本就是苦苦支撑,一旦腹背受敌,阵型极有可能不稳,到时候甚至会演变成整个阵线的崩溃,李定国必须小心对待,免除任何发生意外的可能。
战场之上,容不得这些疏忽大意,李定国也知道自己现在是被清军伏击了,原本计划着伏击清军的自己反而中了圈套,但他仍旧有信心击败这些清军伏兵。
他可是李定国啊,大名鼎鼎的李晋王,怎么可能就这样认输了,至于舍弃一部分兵马,就此撤退,保存实力,以便日后争夺天下,那更是绝无可能!
而且,当前的局势,固然可以说是李定国伏击清军失败了,但也还根本说不得清军伏击李定国就是成功的了。
不过,双方如今陷入了苦战,李定国大军在两翼取得了初步胜利,清军在山谷战场暂时取得优势,在山谷出口的骑兵追击中一时未分胜负,这些却是正确确实实发生的事实。
山谷之中,屯齐和陈泰正亲自领着本部兵马竭力进攻,他们都选择了亲临前线,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快做出决策。
还是那句话,他们面对的是李定国,不可能不心存忌惮。尼堪和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继茂,可都败在了对方的手里,前两者都死了,后来两者现在也只剩下了尚可喜。
而李定国麾下大军的战力也确实强悍,虽然是被伏击了,中了埋伏,局部兵力还处于劣势,但反应迅速不说,抵抗也相当顽强,便是八旗精锐,也不能迅速将其击败。
屯齐和陈泰很快便在战场中会面了,数百亲卫骑兵将他们重重护卫起来。看着战场上仍在混战的两军士兵,久久无法取得突破的进攻,他们的心中都无比焦虑。
“李定国在山谷那边还有一支兵马,现在正赶过来,估计不用三刻钟就能加入战场了,咱们必须速战速决!”陈泰眉头紧皱,声音十分沉闷。
“看样子还是一支骑兵,旗帜虽然看不清楚,但是那么大的烟尘,绝对没有错。”屯齐也沉着脸说道:“还有一个坏消息,就在刚刚,派到南翼山岭之上的甲兵被明军击败了,李定国仅在南翼山岭,就投入了最少三千兵马。”
“这么说,北面山岭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了。”陈泰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他虽然派了蓝拜前往指挥,但心里也清楚,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作用并不会很大。更不用说,李定国麾下这支身经百战的强军了,最不缺的就是战斗经验丰富和指挥能力成熟的军官。
其实,从如今的交战情况就可以看出,李定国大军和八旗大军的战斗力差距并不大。毕竟两者的训练方式和强度,武器装备,甚至是战法,都是差不多的。
换言之,这两支兵马都是这片土地,乃至是这个时代的强军,也都已经是职业化军队了,但同时也都算不上真正的训练有素。换言之,这不是和敌人拉开了真正差距的那种强大。
要知道,孙可望的殿前军这四年多时间来,已经从军官体系,训练方式到物资供应,武器装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他的士兵是标准化的,专业化的,可以快速实现批量生产的战争机器,背后更是围绕着这支军队的整个民政,商业,官僚体系,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有的训练,装备,都是以物资生产作为根基的。李定国虽然也有“广州武器局”提供装备,但士兵保持高强度训练所需的其他物资,他治下的地区并不能提供。
“现在必须要在李定国的后续兵马赶来支援之前,打乱明军的阵型,然后把溃兵推向后方,阻止住李定国派来支援的骑兵,否则后面的仗就难打了。”屯齐又继续说道。
“屯齐贝勒,你有了攻破明军军阵的法子?”陈泰眉头微微一挑,满脸期待。
“法子有是有,但也算不上什么好法子,只是刚刚找到了明军的一处破绽!”
“都这个时候了,有法子就行,不好无非就是不够巧,多死点人罢了。打仗死人算什么,就是在这里拼光,和李定国同归于尽,也比败给他好。”陈泰闻言,突然厉声喊道,一向沉稳冷静的他面目居然罕见的狰狞了起来。
屯齐明白对方为什么那么激动,战局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的预料,那些包衣兵太弱了,一战即溃,李定国最终还是有所察觉了,以至于原本好端端的一场伏击战,居然打成了现在这般艰难苦战。
“明军刚刚紧急收缩,虽然很快和咱们拉开了距离,并趁机完成了军阵迎战的准备,当他们的南侧很明显薄弱许多,若是集中兵马,不惜一切代价勐攻,我军仍旧有一举破敌的可能。”
陈泰闻言,踩在马镫上站了起来,朝着面前明军军阵看去,地上飞起的尘土使得他的视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仍能迷迷湖湖看出明军的部署在那边确实薄弱很多。
“屯齐贝勒,我出两千甲兵,让济席哈领着去攻,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了。”陈泰依旧十分大方,济席哈是他麾下的另外一员大将,在朝中破有地位,也有着丰富的领兵经验。
作为朝中数一数二的非宗室大臣,顺治皇帝十分信任陈泰,把清廷中剩下的几个悍将都交给了他,让他一定要守住福建,确保浙闽的安全。
屯齐闻言,点了点头,他们两个如今都是满清朝廷的支柱大臣,也都明白此战若是不能取胜,大清必亡,所以根本没有计较所谓的兵马损失,尤其是陈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领兵的经验较少,又深得顺治的重用,一直都显得十分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