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

第156章 调教中唐

  晋位太上皇的第六年,李隆基渐渐感到自己时日无多。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非常想见一见杨玉环。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杨玉环隐居清修,真的成了太真居士。

  在李隆基也到重阳宫以后,杨玉环为了避免见面,还特意换到了华山的一座道观中。

  生命垂危之际,李隆基遗憾地不肯闭眼,喃喃地道:“太真,终究是不肯原谅我呀!”

  傅斯年觉得不能让他带着遗憾走,早已派人去请杨玉环。

  他自己则陪着李隆基说话。

  殿外是太子李豫带着不少叔叔、弟弟来送李隆基。

  这一世,李隆基走的不算凄凉。

  眼看他的呼吸渐渐衰弱,连勾魂使者都已经到了,傅斯年悄悄压了压手,示意两个阴差再等会儿。

  扶着李隆基的后背,傅斯年渡过去一点真气,轻声在李隆基耳边说:“陛下,再等等,太真居士正在赶来。”

  李隆基好似回光返照一般,又有了些力气,竟还能坐起身来。

  叹息一声,问傅斯年:“天师,这几年我把所有事都想明白了,那句话说的真对呀——老而不死是为贼!我若是能早点放权,兴许大唐不会出这么多乱子。”

  傅斯年安慰道:“有些事是必然发生的,不论谁坐那个位置都避免不了。”

  李隆基摆摆手:“哎,是非功过,让后人评说去吧!此时心境难以言表,我……对了,你们重阳一脉的天师向来文采出众,可否赠我一首?”

  傅斯年有心给他念《长恨歌》,又怕他听了上火,于是选了一首不那么刺耳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李隆基知道这里面有略带责备的意思,但听了之后并不恼怒,反而陷入了回忆:

  那年,大唐正如日中天。

  繁华的长安,承载着万千子民的欢声笑语。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带着最心爱的美人接受万民恭贺。

  拾级而上,每到一层就被花团锦簇所拥,人人脸上都带着十分的爱戴、百般的讨好。

  大唐强盛的国力,甚至能把岭南的荔枝接力送到长安。

  那时的贵妃依偎在自己身边,笑得是多么幸福……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都那么遥远。

  恍惚间,门外好像走进一个女子。

  她一身素衣,手提竹篮,向着李隆基盈盈款步。

  “太真!”李隆基伸出手去够,生怕这是幻觉。

  杨玉环确实来了。

  她伸出手,接握住李隆基,轻声道:“陛下,我来送你……”

  李隆基的眼角落下一颗浊泪,颤声道:“太真,是我负了你!”

  杨玉环对当年的事已经不太介意,只是看透了人间百态,只想清净渡过余生罢了。

  她摇头苦笑:“人这一辈子,吃苦和享福都是有数的。受了多少恩宠、享了多少荣华富贵,就要受多少苦楚还债。”

  “若干年后,我必然会被说成是当代的妲己、褒姒,红颜祸水所指,怕是又要多我一个了!”

  李隆基听得呼吸急促,转头望向傅斯年,用尽力气请求道:“天师,还请照拂太真!”

  傅斯年立即点头答应。

  曽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听到李隆基最后的请求,杨玉环也回想起往日种种,李隆基确实是将所有的宠爱都集于她一身,从古至今也算罕有。

  心中百感交集,她将头靠在李隆基胸前,轻轻啜泣。

  李隆基见状,知道杨玉环这是原谅了他,最后一次宠溺地抚摸着杨玉环的秀发。

  接着,他的手无力滑落,再没有了一丝气息。

  同样老迈的高力士见状悲从中来,哭着通传道:“圣人龙驭宾天了……”

  外面的一众皇嗣齐齐跪倒,哀声笼罩着兴庆宫。

  ……

  李隆基的后事是太子李豫操办的,因为皇帝李亨也病倒了。

  傅斯年查过,本世界与历史毫无差别,李亨只比他父亲李隆基晚走13天。

  现代的人讨论这段历史的时候,对唐肃宗李亨的行径也有分歧。

  有的认为他果断夺权,没让晚年昏聩的唐玄宗做出更多糊涂事,所作所为十分英明。

  也有人说他阴谋算计,上位的手段不光彩。

  不管怎样,唐肃宗确实结束了安史之乱,给大唐又续了一波命。

  而他若是真的老老实实等李隆基去世,傅斯年都会替他觉得冤——真要那样,他就能当13天皇帝。

  万一要是仪式再复杂点,要等先皇出殡以后再登基,他很有可能登基当天就没了……

  李豫登基之初,政治环境并不是那么轻松,藩镇拥兵自重的情况已经初现端倪。

  傅斯年带来的马木留克军团,毕竟是外族,多数还是想回到熟悉的环境。

  只有几千人没有牵挂,又仰慕大唐的广阔富饶,决定留在此地。

  接下来的十多年,李豫应该说很好地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大唐在他的治下缓缓恢复着生机,有了一些中兴的苗头。【1】

  【6】

  【6】

  【小】

  【说】

  傅斯年再次沉寂,潜心修炼,小千世界的容积不断扩大,里面的灵气也越发浓郁。

  这方世界对傅斯年来说,就像战斗机挂了个副油箱一般。

  以李白为代表的一众文化名流,基本都是了无遗憾地走完这一生。

  李适就职的初期,也是一派明君风范。

  在对藩镇放态度上,傅斯年适时利用影响力干预,使矛盾没有过分激化,避免了“泾原兵变”。

  李适采用的方式是武力削藩,历史上多次证明,这种办法往往是愚蠢的。

  在这个问题上,傅斯年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借用后世的军、政、财分离制度,从根基上削弱了藩镇的力量。

  因为没有被迫逃离长安的经历,李适这次没有矫枉过正,继续着执政初期的路线。

  在位二十六年里,李适依托重阳宫的商业渠道,以及江南发达的农业,始终稳稳地控制着大唐的走向。

  也因为他的努力,为孙子唐宪宗李纯实现“元和中兴”打下了基础。

  在他的晚年,重阳宫劝说李适提前晋位太上皇,继续按照家族的优良传统行事。

  这让太子李诵多了些发挥的空间,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迫提前退位。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