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抄家
“弟兄们,给我搜!耗子洞都不许放过!”傅斯年一声令下,无数锦衣卫涌入崔家的内院。
他自己则蹲下身,伸手在崔呈秀的胸膛按压了几下。
“咳咳……”崔呈秀一口气倒上来,缓缓睁开了眼。
映入眼帘的,是傅斯年似笑非笑的脸。
傅斯年满脸堆笑,用亲切地语气道:“崔大人?先不急着死,没准事情还有缓儿呢!”
崔呈秀缓了一会儿,耳边听见后宅女眷的哭喊声,一骨碌爬起来,激动地冲傅斯年吼道:
“祸不及妻儿,我死还不行吗?求求你们,不要动我的家眷!”
傅斯年慢慢拨他抓过来的手,沉声道:
“祸不及妻儿?你们阉党陷害忠良的时候,怎么没想起这句话?哦,轮到你们自己却想起来了,你说对那些冤死的忠良公平吗?”
崔呈秀仿佛泄了气的皮球,瞬间矮了一截,不再多言。
见他这般模样,傅斯年话锋一转,笑道:
“不过嘛,咱们圣上有重整河山的决心,却是给了你们这群人一个活命的机会――拿钱买命!”
崔呈秀惊喜地抬起头,大呼:“我愿意,我愿意呀!还请陛下开恩!”
傅斯年拍着他的肩膀,玩味地说:“崔大人别急着答应,这买命的价钱,那可贵呀!”
崔呈秀回手一划拉,咬牙说道:“阖府上下的财物,崔某愿意都献出来!”
谁料话一出口,傅斯年勃然大怒,用手一下一下地怼他胸口,大骂:
“崔呈秀,你给脸不要是吧?你这点家当用你献吗?我干啥来了?这不正抄家呢嘛!用我兜里的钱来打发我,你这算盘珠子都快崩我脸上了!”
崔呈秀愣在了原地,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这特么谁是奸臣呀?我咋觉得这家伙比我还像反派呢?
回过神来,战战兢兢地问:“傅大人,请指条明路,我该怎么才能活命?”
傅斯年扳着手指开始数:“老家的田产、京城的店铺,这些都可以抵债嘛!实在不行再找亲戚朋友借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好过人没了吧?你这么着吧,我给你凑个整,一百万两,我保你全家平安!”
“多少?!一百万?你把我榨干了也没那许多呀!”崔呈秀一蹦老高。
“可以有,使使劲嘛!”傅斯年笑容可掬。
“没有没有!你把我骨头渣子敲碎了也凑不出那些!爱咋咋地吧,反正我死了也看不见,家里人爱咋咋地吧!”崔呈秀以为傅斯年是在调戏他。
一百万两,是大明岁入的十分之一。
崔呈秀挂了个从一品的少傅职称,按这个职级的工资算,他得一万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一百万两。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抄崔呈秀的家时,金银约有七万两,算上杂七杂八的,也就是十几万两。
而魏忠贤家的官家那里,就抄出二十万两,显然崔呈秀是提前转移财产了。
傅斯年的宗旨就是,榨干这些坏人的最后一滴油水。
笑吟吟地凑近崔呈秀,傅斯年低声道:
“崔大人别急呀,有办法!你一家不行,咱还可以多凑几家。你这样,多交待一些朝廷不知道的奸臣贪官,抄出来的家产,我算你一份。”
“只要根据你的交待有了收获,我同样给你算在这一百万里头。你多交待几个下线,那不很快就能凑够嘛!”
傅斯年这招真是绝,竟然把后世传销的手段用于治贪,这谁能顶得住啊?
这都是后世总结的,针对人性弱点的有效招数。
果然,崔呈秀很快就上套了,交待了好几个与他暗中有来往的官员。
傅斯年满意地收起小本本,对崔呈秀道:“那个,金银细软、古玩字画留下,普通的生活用品还是可以带的。崔大人抓紧收拾吧,带了什么写个单子,回头我们的人会核对的!”
一个时辰以后,崔呈秀看着装了十几车的财物,欲哭无泪!
这特么比强盗还强盗啊!
回到镇抚司,傅斯年没让入库,把所有人叫到场院。166小说
目光扫过每个人,傅斯年沉声道:
“我知道大家的俸禄不高,碰上抄家的活儿,难免私自藏些。但现在我要求你们,把私藏的东西都交出来!”
满场没一个人动。
这种情况傅斯年早料到了,又道:“不是我不近人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说过,该给你们的,一文都不会少。但我不给,你不许自己拿,否则伸哪只手,我就砍哪只!”
“我会跟圣上请示,每次查抄出来的银钱,留一定比例给我们锦衣卫,但不是直接分发!钱到你们手里,除了吃喝嫖赌,你们也不干啥正事!”
“圣上返给锦衣卫的钱,我会开设钱庄,用钱去生钱。每月按人头分红,职级之间相差也不悬殊!除去每月分红以外,等你们老了,仍然按月发钱!”
好家伙,连劳保制度都搬出来了。
众人开始小声议论,当然,也有不信的。
傅斯年趁热打铁补充道:“你们不用信我,也不用怕朝廷不认,到时候也不是朝廷给你们发钱,是钱庄!钱庄最重信誉,只要不倒,就必定会认账!”
“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西厢房有间暗室,你们排队通过。身上藏了东西的,抹黑扔屋里就行,谁也看不见。出来以后,再查出有贵重物品的,那我只能说对不起了!”
这就是给人台阶下了,心理压力小的多,还不怕被人知道。
有人举手问道:“大人,那我本来带的银钱怎么办?”
傅斯年笑骂:“不是我特么看不起你,你兜里顶多装了二两银子!那仨瓜俩枣的,我还真看不上!”
“哈哈哈……”一阵哄笑,让众人再没压力,排着队往西厢走去。
待众人离去,清理暗室,一共找出来价值上万两的财物。
人均拿了一百两!
而傅斯年也没有食言,一个月后,锦衣卫人人有奖金。
从此形成定例,每月除正常的俸禄外,人人额外领三两到十两不等,相当于多了一份俸禄。
人人皆大欢喜。
一顿饱和顿顿饱,当然是后者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