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他需要的不是这些
如果关内道出了问题。
不仅粮食收不上来,朝廷还要额外拿出粮食来赈济灾民。
这一进一出,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现在大唐在各地储存的粮食,对于应对这一次关内水灾,初步估算的话,倒也是够用。
但是如此一来,大唐可就没有存粮了啊。
如果再有什么事,大唐可就拿不出粮食来了。
到时候,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长孙无忌说的这些话,其实都没什么用。
在场的这些人,心里都清楚的很。
李二心里也清楚。
他需要的,不是这些。
而是如何应对,才能让大唐的损失,减少到最少。
才能让大唐不至于出现大的动乱。
长孙无忌看着面无表情的李二,最后深吸了一口气。
对李二说道:“陛下,关内道,不容有失去。
否则大唐必将陷入动乱。
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把水患,降到最低。
依臣之见,需将西渎之水东引。
入河东道。
如此,方可保住关内道。”
长孙无忌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是反应了过来。
这倒是一个办法。
而且从减少损失上来说,还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把西渎之水引入河东道,确实可以保住关内道。
和关内道相比,河东道的重要性,就要轻一些。
李二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沉思良久。
这是一个办法。
但是对于李二来说,这样的办法,损失也不小。
而且这让河东道的百姓如何想?
“长孙无忌,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长孙无忌摇摇头:“陛下,这也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无论如何,关内道的粮食,断然不能有问题。
否则殃及的,可就不仅仅是一个河东道了。”
现在的大唐,需要粮食的地方太多了。
粮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问题的。
为了灭掉栗特和靺鞨,程知节和尉迟恭两人,已经兵出河北道。
而大唐水师的那些大船,也都开始建造。
这两件大事,可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如果关内道的粮食出了问题,那数万大军如何作战?
从大局来说,长孙无忌的这个办法,已经是最好的应对之策了。
李二拧着眉头。
脸色异常难看。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他是大唐皇帝,不管是关内道还是河东道,这些地方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
为了保住关内道而引祸到河东道,他李二会不会被河东道的百姓戳脊梁骨?
但是现在事情紧急,根本就不允许他多做迟疑。
李二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立刻就做出来取舍。
“长孙无忌,你立刻拟旨,让河东道百姓用最快的速度避水。
等水灾结束,朝廷会给他们分发粮食。
高士廉,你亲自去办这件事!”
“臣遵旨。”
大唐河东道,就是今日之山西。
东面和西面都是黄河。
河东道西接关内道,南接河南道,东接河北道。
这三个道,在大唐都是产量重地。
相比于河东道来说,要重要的多。
而且河东道大气候干旱,到处都是黄土,能够大量吸收水灾。
把水灾引至这里,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大唐的损失。
现在的河东道,已经成了泄洪的最好选择。
办法已经有了。
但是这个办法对于河东道的百姓来说,完全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李二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
他现在唯一能够尽量弥补的,就是让河东道的百姓,尽快离开。
离开的越早,活命的机会就越大。
否则的话,不止是家没了,连命都要没了。
水患之灾,堪比十万大军啊。
长孙无忌拟好圣旨之后,李二立刻让人用印。
高士廉带着李二的圣旨,带着一队兵马急出长安。
赶往了河东道。
而长安城的皇宫之内,并没有就此安静下来。
为了应对这次水患,李二还需要做很多事。
李二的旨意,一道接着一道发了出去。
整个关内道的士卒,不着甲胄,只着轻衣。
随时准备出发。
西渎之水上面的大唐船只,全部靠岸避嫌。
除此之外,渭水上的船只,也都靠岸。
两水只留必要的船只以做应急之用。
关内道大雨。
渭水水位,也上涨的厉害。
这些都需要防范。
神州历朝,水灾不断。
每有大水至,朝廷需上下一心,军民齐上阵,方能存活。
水灾将至,整个关内道的百姓和大军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
李二的旨意一下达,关内道的十万大军,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
在拂晓十分,大军就已经全部开拔,赶往河东道。
他们的职责,就是护卫百姓。
关内道紧邻河东道。
所以关内道的大军之中,有不少都是河东道人。
现在自己的老家要被水淹,这种悲愤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这是陛下的旨意,他们只能执行。
甚至他们都能想象的到,河东道的百姓,将会是如何的群情激愤。<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他们的猜想没错。
李二的旨意,很快就到了河东道。
当高士廉把李二的旨意念出去之后,整个河东道的百姓都傻眼了。
反应过来之后有不少人都开始大骂朝廷。
不过骂归骂,这是朝廷的旨意,他们只有接受。
骂也没用。
现在朝廷的旨意已经下了,大水就要来了。
如果他们不离开,那命就要保不住了。
他们现在能做到,就是听从朝廷大军的安排,跟着大军离开这里。
高士廉脸色阴沉。
黑如泼墨。
他跟着李二多年,东征西讨。
为李二出谋划策、筹措粮草。
纵然千难万险,他高士廉眉头都不皱一下。
但是这一次,面对百姓都咒骂,高士廉一句话都不说。
实在是羞愧。
百姓骂的并没有错。
不管是关内道还是河东道,都是大唐的百姓,为何就要把大水引到他们这里?
这河东道百姓的命,都不是命了吗?
立政殿里。
李二和长孙无忌他们还在谋划着。
想办法如何泄洪。
但是即使如此,关内道也不就是安全的。
洪水瞬息万变。
不是说皇帝下一道旨意,就会改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