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朱棣在临终之前跟朱高煦交代了许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与黔国公沐成征讨麓川有关。
朱棣乃是一代雄主,能让他在临终前对讨伐麓川还念念不忘,可见沐成征讨麓川干系重大。
事实也是如此。
麓川国起源于隶属元朝金齿都元帅府的麓川路。
元至大三年,麓川土司脱离元朝,自立为王,更名“思翰法”,意为“至高无上的虎天王”,自号“萨玛达”,意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华夏史书称他为思可法或者思可发。
此后思可法经过历次征讨,甚至将元朝金齿宣抚司都一起吞并。
元朝也多次组织兵力讨伐思可法,双方的对峙一直持续到元顺帝至正十五年,麓川国主思可法接受元朝册封,称平缅宣慰司世袭宣慰使。
洪武十六年三月,明军攻克云南之后,时任平缅宣慰司宣慰使的是思可法的次子思伦发又叫思伦法,他立刻表态支持大明政权,并于洪武十七年八月遣使入朝,上故元所授宣慰司印。
于是朱元章下令改平缅宣慰使司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仍以思伦发为宣慰使。
思伦发虽然归顺明朝,但他自恃兵力强大,一直没有放弃称霸扶南半岛中南半岛的野心。
而朱元章难以容忍大明治下有这样一个强大自主政权存在,他趁着重新划分云南各地行政区划的机会削弱麓川国的实力。
思伦发是位雄主,当然看得出来朱元章的意图。
洪武十八年十二月,思伦发调集十万大军进攻景东府,该府土官不敌战败。
朱元章收到消息后大怒,决定彻底解决麓川的问题,他没有贸然出兵,而是经过积极准备之后,在洪武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陆续派出了三路大军进攻麓川。
然而,洪武二十一年正月,右路军主将沐英率领三万战兵以火铳三段射战术击败了思伦发的战象兵。
这个时候,云南有很多地方的土司见大明攻伐麓川,趁机掀起了叛乱。
即便明军忙着四处平叛而没有再对麓川作进一步的攻击,可大明在云南战无不胜的辉煌战果还是极大地刺激到了思伦发。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思伦发遣使求和,把战争责任推到手下刀厮郎、刀厮养身上,请求朝廷宽恕,并“愿输贡赋云南”。
朱元章考虑到麓川确实底蕴深厚,一时半会难以将其彻底消灭,接受了思伦发的求和,但他随后派出钦差带着口谕到麓川狠狠训斥了思伦发。
思伦发不敢反抗,乖乖上纳朱元章所要求的象、马、牛、白金、方物等,同时又将刀厮郎等一百三十七人交由大明朝廷处置。
此后,思伦发三年一贡,大明朝廷也多次派人前往麓川,双方关系密切。
麓川彻底投降之后,大明在云南的统治日趋稳固。
朱元章通过剿抚并重的方法,在消灭土司反叛和发展云南经济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大明平定云南后,原本隶属于元朝的扶南半岛上的诸土司也纷纷接受了大明朝廷的册封,于是出现了缅甸、八百大甸、车里、老挝等宣慰司。
就这样,大明在名义上继承了元朝在扶南半岛的势力范围。
随着大明在云南的根基越来越稳,麓川却走向了分崩离析。
洪武三十年,刀干孟发动叛乱,思伦发向大明求援。
大明派遣军队护送思伦发归国,并平定了内乱。
经过这次内乱,麓川元气大伤,诸多小土司纷纷脱离其控制。
大明趁机分设了孟养、木邦、孟定三个土府和潞江、干崖、大侯、湾甸四个长官司,麓川王国已经土崩瓦解。
永乐年间,大明在云南和扶南半岛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朱棣增册了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朱棣继续对麓川实行分解政策,他将麓川的一些土司分给了孟养、木邦,并在之后升孟养、木邦为宣慰司。
到永乐十六年,麓川已经分出了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大侯、南甸二州,潞江、干崖、湾甸、孟连、者乐甸五个长官司,麓川的势力被极大削弱。
然而前文说过,从永乐十六年大漠六都司设立之后,草原诸部再难对大明构成威胁,朱棣开始马放南山,休养生息。
从那以后,武将们吃空饷、文官们贪腐之事,愈演愈烈。
到了永乐末期,有些边疆地区开始出现了卫所兵战斗力严重下降的情况。
再加上朱棣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北方草原,对于数年不来大明朝贡的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也不以为意。
于是,麓川又预谋兼并周边土司,恢复思伦发时期的版图。
永乐二十二年,麓川思任法进犯南甸州,接着主动向大明朝廷谢罪。
对此,朱棣听之任之,在他看来,麓川不过边陲蛮夷,不足为虑。
自从永乐十五年,思任法继承麓川国国主之位后,一直到乾熙十年,这二十年间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暗中积蓄了强大的实力。
乾熙十年三月,缅甸宣慰司发生内乱,思任法趁机夺取了缅甸尹洛瓦底江以西的大片土地,迫使孟养、木邦、孟那等地的宣慰使再次臣服于麓川。
尹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极其优质的稻谷产区,麓川实力大增!
乾熙十一年五月,孟养平缅宣慰使刁宾玉实力衰弱,不能平息辖下诸部族的纷争,思任法乘机迅速扩张势力。
同年十二月,思任法又兵犯腾越、南甸、孟养等地,并占领柔远潞江,平缅宣慰使刁宾玉被迫投奔永昌。
此时,平缅宣慰司所辖的各部族势力实际上已掌握在思任法手中。
随后,思任法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要恢复其父所失的全部土地,他在次年乾熙十二年二月至三月出兵攻占了孟定、湾甸等地,大肆杀掠。
云贵都督府军参总督黔国公沐成将此情况迅速上报朝廷。
于是,朱高煦命邢部主事杨宁持金牌信符前往麓川,谕令思任法交还所占之地,但却被思任法拒绝。
杨宁回到京城后,把此事添油加醋地向朱高煦作了奏报。
大明朝臣一致认为思任法的行为等于反叛,区区边陲蛮夷,竟敢不遵大明圣天子的谕令,应当立即发兵灭之,否则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何在?
若朝廷对此置之不理,此事一旦传开,又会让海外万邦如何看待大明?
毕竟,现在的大明已经在数年前按朱高煦的计划完成了军制改革,内地各省卫所兵早已换成了职业兵,而各边疆省的卫所兵经过筛选后留下的无不是精锐。
对于朝臣们有此反应,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
但他意识到,这件事应该就是历史上“明征麓川之役”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