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冯一博拉着忠顺亲王的一条腿,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往宫外走。

  在他的身后,拖出长长的一条血痕。

  元春抱着孩子与他并肩,怕小皇子看到尸体,还将小皇子的脑袋埋在胸口。

  一路上,宫人、内侍们见了这个情形,早已吓得四散奔逃。

  等到了太极宫门口,三人一尸才被拦住。

  守卫如临大敌,手中腰刀对向冯一博。

  “侍卫兄弟们,请将宫门打开,娘娘有话要和外面的朝臣们说。”

  冯一博见此笑了笑,还朝身旁元春一指,道:

  “刚刚忠顺亲王暴起,要刺杀娘娘和皇嗣,我为了护驾才将其击毙,现在正是和娘娘一起面见百官,好说明情况。”

  元春一听,也忙开口道:

  “开宫门,本宫要见诸位臣公。”

  几个守卫对视一眼,小声说了几句,就有一人上前道:

  “请娘娘过来一些,我们要确认您的安全。”

  见元春果然上前几步,守卫们才松了口气。

  随后,等候已久百官就见太极宫后宫的宫门忽然打开。

  百官们立刻一静,随后忙回到各自的位置站好。

  他们一眼就看到元春抱着小皇子出来,有人都要开口迎接新君了。

  可很快,百官又都不由后退几步。

  无他,只是看到了后面冯一博拖着忠顺亲王的尸体。

  “好贼子!你怎敢在宫中杀人?”

  “龙禁尉呢?还不将他拿下!”

  “……”

  一时间,宫门外的百官乱作一团,却无人上前。

  有的人失控大喊,有的人高声谩骂。

  这些都还算表现好的。

  可能是经历过皇帝被刺杀之事,有人有了应激反应。

  一见忠顺亲王死了,第一反应是转身就跑。

  而原本留守都中的官员,则大多是脑子里嗡嗡嗡的。

  他们还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一时有些理解不了。

  堂堂亲王就这么死了?

  冯一博拖着忠顺亲王的尸体,走到宫门外。

  出来的时候,还双手合力才出了宫门。

  实在是宫里的门槛太高,差点把尸体卡住。

  出来之后,他就将忠顺亲王的尸体往前一甩。

  留下的文武百官顿时又退后几步。

  刚刚大喊大叫和谩骂之人,见此都为之一静。

  冯一博则借机高声宣布道:

  “刺王杀大行皇帝的罪魁祸首忠顺亲王已经伏诛,还请龙禁尉的兄弟们,控制住刚才那些为忠顺亲王摇旗呐喊之人!说不定两边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联系!”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再次失控。

  守护大行皇帝棺椁的龙禁尉,已经分出部分将这边围住,正犹豫着是不是要上前拿下冯一博。

  现在一听这话,顿时有些发懵。

  三百龙禁尉,回来的就一百多。

  现在听说这事和忠顺亲王有关,经历了刺杀的人难免有些难以置信,一时都有些迟疑起来。

  而文武百官的反应,则依旧各有不同。

  有的人一脸难以置信的道:

  “忠顺亲王刺王杀驾?这怎么可能!”

  还有的人继续谩骂:

  “胡说八道!我看他是疯了!”

  还有的人对龙禁尉吆五喝六:

  “怎么还不拿下此人,莫要伤了皇嗣!”

  “……”

  元春见此,知道该她上场了。

  她抱着孩子上前几步,和冯一博并肩而站,也高声道:

  “诸位臣公,请听本宫一言!”

  说到这里,她还伸手虚按。

  太极宫前的文武百官见此,都立刻陷入静默状态。

  “本宫可以作证,冯将军所言句句属实!”

  群臣一听,顿时面面相觑。

  若是冯一博一面之词,他们还可以质疑。

  现在贾妃这个未来的太后出面,他们就没法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了。

  “刚刚就在凤藻宫中,逆首忠顺亲王欲以麻绳勒死我们孤儿寡母。”

  说到差点被勒死,元春就一脸的凄苦。

  她似乎回想起来还有些害怕,紧了紧怀里的孩子,才继续道:

  “他还说在送葬的途中已经刺杀了大行皇帝,现在只要杀了我们母子,就能登上大位!”

  “不仅如此,他还对冯将军诱之以利,想要冯将军和他一起动手,说杀了我们母子就能晋为王爵。”

  元春说到这里,一脸感激的看向冯一博,抱着孩子微微俯身道:

  “幸而冯将军深明大义,始终不肯答应,”

  冯一博连道几声:“不敢!都是臣应该做的”。

  无论是刺杀景顺帝,还是刺杀贾妃和皇子。

  又或者是以王爵收买人心。

  两人口中这些忠顺亲王的所作所为,都让百官有些难以置信。

  可现在,却又不得不信。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皇家的子嗣单薄。

  若是忠顺亲王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成为继承皇位的唯一人选。

  即使弑兄杀侄,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是皇家内部的矛盾,夺嫡向来也都充满血腥。

  之前也只是事发突然,他们才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

  这时仔细一想,就知道这个可能性真的不小。

  而此时,元春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出来之前,冯一博对她的叮嘱。

  第一,必须要说明忠顺亲王刚刚行刺你,才会被我杀死,他在动手的时候,还想收买我,并亲口承认杀了圣上,想要篡位。

  她见百官都陷入沉思没有反驳,才松了口气,又继续说道:

  “逆首见收买不成,就狗急跳墙想要亲自动手,冯将军被逼无奈上前阻拦,两人就缠斗起来,天幸冯将军身手矫健,很快将其击毙,这才将我们母子救下。”

  说到这里,她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感慨道:

  “现在想想本宫还有些后怕,我若死了倒是没什么,若是皇儿有什么不测,那大行皇帝就绝后了,真是不敢深想……”

  这一番说辞,让太极宫门外的百官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还请娘娘宽心!只是冯将军已然诛杀逆首,当务之急还是控制住其余党羽,免得有人闻讯逃走。”

  事关生死,李守中第一次站出来发声支持徒弟。

  朝中群龙无首之际,他这个礼部尚书的态度也就尤为重要。

  “不错!我们相信冯将军的为人,更相信娘娘所言,逆首被皇位迷了心窍也是有的!”

  “冯将军这也不是第一次救了娘娘,你们又何必大惊小怪?”

  “娘娘平安无事就好,既然逆首已诛,该尽快抓其同党才是!”

  有人开头,开国一脉的人也出来声援了。

  “冯将军向来一心为国,大魏谁人不知?”

  “东海郡都是冯将军劝说归附,若不是被逼急了,他怎会轻下杀手?”

  “不愧为冯稼轩,真真文武双全!”

  “……”

  李守中一出声,不少人纷纷声援。

  除了开国一脉声援是为了元春,其余多是南方出身的官员。

  他们虽然不少都曾是李守中的门下,但此时这么多人都站出来,还是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其实无他,只是他们都清楚一件事。

  只要新皇继位,李守中大概率入阁。

  无论是张松越和陈勤之病倒,还是潜邸旧臣夏语冰失去了靠山。

  内阁之中,怎么也能腾出一个位置了。

  而李守中不仅身为礼部尚书,还和贾家是亲家。

  入阁之事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冯一博见恩师一出手,立刻扭转了局势。

  他便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朝元春一拜,高声道:

  “如今逆首已经伏诛,除了尽快抓捕党羽外,臣斗胆请新皇尽快登极,方能稳住人心!”

  不管怎么说,先把元春母子的地位确定下来再说。

  等到新皇登极之后,元春就成了太后。

  就算现在有人质疑他们这套并不缜密的说辞又如何?

  到那时,想必没人会没眼色到,为了一个死了的逆首,去质疑太后吧?

  当然,不缜密也只是相对的。

  若不是冯一博知道,忠顺亲王不会傻到真的说出自己行刺景顺帝的事。

  但只要一去查证,应该很快就能确定这个谋逆的事实。

  那时候,说忠顺亲王是得意忘形才功亏一篑,就顺理成章了。

  “臣等斗胆请新皇登极!”

  “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新皇登极!”

  外面文武百官早就准备了这一出,只是被忠顺亲王之死打乱了节奏。

  如今冯一博这一带头,立刻都跟着一起劝进。

  尤其是开国一脉,最是积极。

  景顺帝一死,他们的心放下一半。

  另一半就是等小皇子登极,他们这些老亲都跟着沾光。

  再加上忠顺亲王也死了,新贵群龙无首。

  他们这些开国勋贵,有了新皇作为靠山,又没了新贵这个对手,就感觉自己又站起来了。

  其中贾家几个有职的,此时心中都乐开了花。

  刚刚听说元春母子差点遇刺,贾府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幸好冯一博这个老亲也跟着进去,不然贾家的富贵就到此为止了。

  真让忠顺亲王上位,贾家就是第一个倒霉的。

  现在贾府大姑娘的儿子就要坐上皇位,贾家的富贵又能延续几代。

  甚至都觉得,贾家马上就要重现辉煌了!

  他们倒是不好自己出声,就鼓动老亲们劝进。

  百官本就群龙无首,现在新贵也没了领袖。

  非李守中门下的新党和其余的新贵,都默不作声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他们其实也知道,大势不可违。

  新贵们更知道,他们很可能跟着忠顺亲王吃瓜烙了。

  好在他们虽然和忠顺亲王走得近,却大多并未参与谋逆之事。

  因此这时反而不少人都心存侥幸。

  这边由元春代表小皇子三请三让之后,便定下了登极之事。

  在冯一博的提醒下,龙禁尉又派人联络京营,先将忠顺王府控制起来。

  这边又将景顺帝停灵在太极宫,百官哭灵就不赘述。

  只说安排好后,由礼部右侍郎郝振林主持,文武百官跟随。

  元春带着小皇子前往城郊,匆匆去举办祭天祀地的仪式。

  路上,礼部就商议起景顺帝的谥号和小皇帝的年号。

  景顺帝的谥号倒是没什么分歧,很快就顺利定下了“孝景”。

  天泰和景顺这父子俩,也凑了一对“文景”。

  可惜,就是都没“治”过。

  到了新皇年号,却引起了一番讨论。

  郝振林的建议是用“正统”二字。

  众礼部官员倒是纷纷点头,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是在隐隐说明,皇家只剩这一个血脉了。

  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

  可这个年号一出,却引起冯一博的激烈反对。

  他向来不怎么参与这事,这一次却连委婉一下都没有,就直接道:

  “皇子本就是正统,若是一味强调反而让人多想,我觉得这个年号有些不妥。”

  很显然,多想的人正是他。

  其一,自然是因为小皇子大概率是他的儿子。

  若叫了“正统”,他难免有些心虚。

  其二,则是这个年号可不吉利。

  毕竟,前世堡宗用的就是这个年号。

  虽然有些不理解徒弟为什么一反常态,这样激烈的反对。

  但李守中想了想,就开口道:

  “不如用‘宣治’如何?”

  冯一博想都没想,就立刻点头,还赞道:

  “恩师说的这个极好!”

  他甚至都没想这个年号代表的意义,就干干巴巴的称赞起来。

  反正只要不是“正统”,别说用“宣治”,就是“宣德”都行!

  其实,李守中提出的这个“宣治”有两重意思。

  一是宣而治之为道,有无为之治的意思。

  也就是暗指,新皇还不能亲政,因此算是“无为而治”。

  二也是接续父祖的“文景”,以期“治”世的到来。

  郝振林稍一沉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跟着称赞了几句。

  “宣而治之,部堂大人高见!”

  毕竟这个即将入阁的顶头上司说话了,他自然从善如流。

  见三个大老达成共识,其他礼部官员自然也没意见。

  商议了好年号,新出炉的“宣治帝”也到了祭坛。

  祭天祀地的一应礼仪,暂不细表。

  只说祭天祀地之后,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新皇就算是正式登极。

  随后,百官将新皇送回太极殿,又分列两旁。

  元春抱着新上任的宣治帝,一步一步登上丹陛。

  她将小皇子往龙座上一放,满朝文武再次山呼万岁。

  礼毕,元春又按照礼部给的建议,宣布了大行皇帝的谥号为“孝景”。

  “冯将军击毙逆首,又救我们母子于旦夕之间,此大功不能不赏!”

  眼见新皇和先帝的事都尘埃落定,元春就发出了感慨。

  百官对此倒是都有心理准备。

  冯一博现在身上有的功劳不少,有为先帝报仇,又有救驾之功,还有劝进之功。

  所以,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应有之事。

  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大惊失色!

  “冯将军本就已经是二等爵,又力挽大魏之将倾,本宫想着该晋封为国公,不如……”

  元春故作沉吟了一下,才展颜笑道:

  “冯将军起于江南,不如就楚国公吧!诸位臣公觉得如何?”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