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防灾
钢厂发展成为钢铁公司,距离终极目标还远,依旧在路上。
整合、发展、做出更好的成绩,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证明的不仅仅是钢铁公司没错,还有何雨柱的自身的能力。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水涨船高中,何雨柱的亲信们已经迅速提拔了两三次,再提拔已经不合适了。
何雨柱建立的管理层,也是不得不先利用原来各厂厂长,各自有能力的人,形成比较高效有活力,并且兼顾了一些关系的存在。
员工一下子扩充到七万人,而且是四九城内外的七万人。
这里面的管理层,原来职位关系,跟外界、跟大院的联系,真的是比蜘蛛网还要错综复杂。
昔日轧钢厂,有一个季新华副主任,也就是季国民的亲叔叔,令李主任都不敢轻动;而现在的钢铁公司内,跟季新华差不多情况的,足足有四个,稍差一点的也有三个。
还有一个,那就不是季新华,而是朱虹、季国民这种类型的,专门特地来走一次,增加见闻的。
这家人的长辈,通过朱虹父亲跟何雨柱打了个招呼,让何雨柱“千万不要客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跟对待训练新兵一样”……
这话,真是颇有奥妙。
就看何雨柱自己怎么理解吧。
总而言之,钢铁公司的一切,正是聚合着力量,向着好处发展。
何雨柱的生活,同样也在向着好处发展。
四合院的邻居,随着最近的分房福利、工作变动,已经基本搬迁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前院阎埠贵、中院易中海、秦淮茹、后院许大茂、刘光福、尤凤霞这几家。
说真的,到了这一步,阎埠贵、易中海、刘光福、许大茂等人之前不明白,现在也都已经看明白了。
这座四合院,以后肯定是人家钢铁公司何雨柱总经理的。
目前总经理这个称呼尚未贬值,不是某些皮包公司骗子自称总经理骗财骗色的时候,也不是大堂跑腿都号称销售经理的时候,含金量十足,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何雨柱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然而并不能诉之于口,宣之于笔。
这几家老邻居,也是心中颇有些靠近大人物的感觉。
只不过何雨柱一时间没安排他们离去,他们也没有急着走。
能跟何雨柱总经理再当邻居,的确是外人难求的待遇。
“哟,大爷,您这花种的挺好!”
这一天休息,阎埠贵正在摆弄自己花草,一个挺着肚子的中年人在四合院门口探头。
阎埠贵也不惊讶,直接问:“您是哪个单位的?找何总经理提前打过电话吗?”
“要是打过电话,我帮您去传一声话。”
那中年人连忙摆手:“不敢劳烦您,大爷您先忙着!”
“我是工作上有事情需要汇报,之前就跟何总经理说过了。”
阎埠贵见他虽然摆手,也不敢贸然闯入四合院来,便问了他姓名,职位,放下洒水壶,去中院正厅汇报一句。
中院正厅,已经是一个专门的客厅,有几样老式家具虽然没变,但是已经多了沙发、茶几、电话、电视机等一些物件。
现在这正厅就是专门待客,商议事情的。
有时候,难免有些人上门拜访,探望,没有一个专门的客厅招待,的确是不像样子。
原本睡觉的床,已经到了中院的另一个人家里面,那里已经是何雨柱、秦京茹现在的专门卧室。
靠着何瑾、何瑜、何瑛三个孩子的卧室不远。
阎埠贵汇报之后,示意挺着肚子的中年人进去说话,那中年人便笑哈哈,点头哈腰地进去,找何雨柱汇报工作。
也没过多久,中年人便离去了。
下午时候,这中年人却是带了几十名工人来,在整个四合院周围叮叮当当忙碌起来。
易中海有些奇怪:“刘厂长,您这是干什么呢?”
挺着肚子的刘厂长立刻说道:“哦,是您啊,易工!”
“响应咱们钢铁公司的号召啊,最近正在进行防灾宣传,何总经理的意思是,不要嫌麻烦,好好加固一下我们可以加固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他嘴里说的是响应号召,易中海却明白这肯定是何雨柱的决定。
说起来这样做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小心谨慎,有备无患,不会有错。
但是……易中海也有点担心。
当天晚上,整个四合院都被加固一遍,还建了两个防灾的棚屋。
易中海找到了何雨柱,说出了自己的担心:“雨柱,按说你是做大事的人不需要我来提醒。”
“可是这里的确有一点,我得提醒一下你。”
“这上上下下都等着你做出成绩的时候,你不能把精力消耗在这方面,你说对吗?这个可不能算是成绩。”
说完之后,易中海心里面也有点忐忑。
虽然他跟何雨柱的关系不能算是太差,也相信何雨柱是有良心的人,不会太苛待自己和老伴。
但是随着何雨柱最近以来不断整合钢铁公司,一天更强过一天,威势日盛,易中海也担心他动怒之下训斥自己,惩罚自己。
何雨柱看得出来易中海的忐忑,笑了笑:“其实你考虑的很对,也的确是为了我着想。”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忽视。”
“咱们这叫扎好篱笆再养鸡,至少做好万全的准备,甭管黄鼠狼来不来,我们的成绩都不会太差。”
易中海听何雨柱这么说,也笑了,他不是笑“成绩”和“成鸡”的谐音说法,而是因为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何雨柱虽然从何主任变成何厂长,又变成何总经理,他还是他,倒是还是没有变。
又过了半个月后,何雨柱将娄晓娥、尤凤绮、冉秋叶和三个孩子都送入空间内居住了两天。
也就在某一天晚上,地灾忽然降临。
四合院和钢铁公司的防灾准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第二天暴雨倾盆,何雨柱领着一家人、几户邻居们坐在防灾棚子内,准备的异常充分,轻易度过这几日时间。